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9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112.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分子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荣乔   《微生物学通报》1991,18(1):35-35,37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D-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是糖酵解、糖异生及光合作用碳固定循环过程中的关键酶,充当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的重要材料,其基因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分子遗传学的研究领域中。由于糖酵解和光合作用是细胞古老的能量代谢形式,GAPDH的基因也在进化的早期出现。在漫长的  相似文献   
113.
肽链及蛋白质N-末端喹喔啉类荧光衍生物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蛋白质及肽链N-末端经Dixon转氨后的羰酰基与邻苯二胺作用可形成喹喔啉类荧光衍生物.形成这一发色团的过程较为缓慢;喹喔啉短肽的激发(Ex 293-305nm)与发射(Em 360-365nm)波长随肽链氨基酸残基组成不同而有一定变化;喹喔啉胰岛素荧光衍生物的激发光波长为Ex318nm,发射波长为Em 353nm.喹喔啉三肽的荧光在乙二醇溶液中的变化因其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不同而有差异.以上结果提示:喹喔啉类荧光衍生物可能作为研究蛋白和肽结构与功能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14.
赫荣乔 《微生物学通报》2009,36(6):0930-0930
细菌表面的多糖及其蛋白质参与细胞各种生理和生化过程的调节,其结构与功能十分复杂.迄今大多数细菌表面的多糖与蛋白质的功能尚未认识清楚.多年来,细菌表口自i结构分子的免疫原性研究一直是微生物学领域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本期介绍了林子琳、郭养浩等[1]在研究荚膜血清型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PspA)的过程中,采用FY01rPspA免疫小鼠,显示了该蛋白较好的免疫原性.动物保护实验表明,FY01 rPspA免疫的小鼠对FY6B、FY01两种菌的攻击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该工作对于研制高效肺炎球菌疫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外,李伟欣、李平兰等[2]研究一种双歧杆菌胞外多糖(Bifidobacteriun spp.exopolysaccharide)的工作,他们发现该多糖对于小鼠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5.
植物内生菌成为我国当前微生物研究领域的热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赫荣乔 《微生物学通报》2009,36(1):0001-0001
<微生物学通报>是我国微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同行的学术交流平台,也是国内微生物学发展状态的"晴雨表".在此,让我们回首过去的一年,分析本刊发表论文的热点领域,从而简略探讨当前我国微生物学的进展势态.  相似文献   
116.
【目的】肠道菌群通过"微生物-肠道-脑轴"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同时也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发展相关,特别是盲肠内微生物菌群的变化更为显著。肠道菌群可以产生和代谢甲醛,而肠道能够迅速吸收甲醛;体内甲醛含量与老年性痴呆病人的认知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因此,本文比较了7月龄APP/PS1转基因老年性痴呆模型小鼠(简称APP/PS1转基因小鼠)与同月龄C57BL/6J野生型小鼠(简称C57BL/6J小鼠)肠道菌群产生甲醛的情况。【方法】取APP/PS1转基因小鼠(n=8)与C57BL/6J小鼠(n=9)的不同肠段(十二指肠、小肠、盲肠、结肠),采用2,4-Dinitrophenylhydrazi zne(DNPH)显色偶联高效液相色谱(HPLC coupled with DNPH)测定肠道消化物和肠壁组织的甲醛。【结果】APP/PS1转基因小鼠盲肠消化物内的甲醛含量,较C57BL/6J小鼠存在显著升高(P=0.036);而两者小肠和结肠消化物甲醛含量无显著差别。在两种小鼠之间,小肠壁内甲醛存在差异(P=0.052),而盲肠和结肠壁甲醛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肠道菌群是小鼠体内甲醛的主要来源之一,无论肠道消化物,还是肠道壁组织均为盲肠的甲醛含量最高。这些结果表明,APP/PS1转基因小鼠肠道菌群存在甲醛代谢失调,从而导致其肠道消化物的甲醛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17.
Formaldehyde (FA) plays a role in age-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 increase in endogenous FA induced by long-term oral administration of methanol, which triggers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in the brain of Macaca mulatta and deteriorates the animal’s working memory. Short-term, high-dose FA treatment induces Tau hyperphosphorylation in the cytoplasm and nucleus of murine neural cells in vivo and in vitro. However, the pathological FA level is lower than that used in those experiments. The long-term effect on neural cells of FA at pathological doses has not yet been investigated. Here, based on the pathological level of endogenous FA in Alzheimer’s disease (AD) patients, we added 10 mmol/l (mM) FA to the medium and incubated murine neuroblastoma (N2a) cells for six days by using a serial passage strategy. FA-induced significant decreases in cell number and viability as well as increased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release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culture. Holographic microscopy showed that cells exposed to FA were thicker and smaller, exhibiting a weakened adhesive morphology. 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demonstrated that the pathological dose of FA increases Tau phosphorylation at Threonine (T181) and Serine (S396) epitopes over tim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long-term exposure to a pathological concentration of FA causes the cell viability decline and even cell death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18.
正本月正式发表的,由Robertson和Baron-Cohen撰写的《孤独症的感知》(Sensory perception in autism)一文,对孤独症的感觉信息加工和神经机制进行了探讨,强调了孤独症在感觉信息加工方面的特征,同时,也讨论了感知特征作为孤独症的诊断标准~([1]).文章指出,在视觉行为的检测方面,孤独症往往表现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特征.他们注  相似文献   
119.
《神经美学》课程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首次开设,吸引了来自生命科学学院内外34种不同专业的99位研究生选课.神经科学或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占26.5%,虽来自生命科学专业但神经科学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占63.5%,完全没有涉猎过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理工科学生占10%.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讲授神经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初学者得以理解《神经美学》,又要时时吸引神经科学和心理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即把《神经美学》专业内容与相关神经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研究成果匹配在一起讲授,同时注意与学生互动、讨论.比如,在讲授弗洛伊德"人格心理结构"时,先介绍麦克林"脑三位一体"学说和"脑的弥散性调节系统",再讲解"本我"与原始皮层和古皮层、"超我"与新皮层,以及"自我"、"本我"和"超我"的关系.然后讨论艺术创作、审美体验的神经基础,以及对经典画作的理解和审美等.课程内容从人格心理、脑结构、神经元、分子(神经递质)四个层次,为学生构建了一个较为宽广的思维空间.从学生课后提交的学习心得来看,此次教学不仅激发了他们对《神经美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同时提高了学生从美学角度进行思考以及追求美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