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01.
用透射电镜属察了一种甲烷氧化菌——球形多孢菌(Polysporobacterium globosum)细胞的内膜结构。看到有大小不等的圆盘状膜囊,管状膜囊,膜囊之间以球面相连通,在一个膜囊上可有几处同周围的膜囊相通,连接部位明显。  相似文献   
102.
Aeromonas sp.D-4不能以LAS作为唯一碳源,它对LAS的利用是通过共代谢来完成的。LAS对D-4具有毒害作用,而且,起始LAS浓度越高,毒害作用越大。LAS的最大去除串与起始LAS浓度呈负相关。当起始LAS在40-120mg/L之间时,去除串较高;如果起始LAS在40mg/L左右,则去除率可达s096以上。研究还表明,Aeromonas sp.D-4纯培养对LAS的去除率(最大值84.97%)大于混合菌(最大值78.57%)。耗氧呼吸测定证实了Aeromonas sp.D-4对于LAS的共代谢和LAS对细菌的毒性,同时也证实了培养基中LAS的消失是细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3.
第八届生物力学和生物流变学研讨会于1999年12月14 -17日在昆明举行 ,会议收到论文30篇 ,到会代表29人。本会到会代表虽不多 ,但国内各个主要实验室 ,如重庆大学教育部生物力学和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三军大新桥医院、北京大学、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和天津、西安有关单位均送了论文 ,其中青年科学家十分踊跃 ,四位青年科学家的论文 (张爱民、王建民、赵红、李斌 )被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学专业委员会评为青年优秀论文。这一做法将可能鼓动青年科学家积极向上 ,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04.
近亲通婚(consanguineous marriage)的研究 是人类遗传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有关近亲 通婚的研究报告极为少见,我们” 个单位组成 近亲通婚调查组,于1980年我国新婚姻法实行 之前,对合江地区十几个市县进行了近亲通婚 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5.
<正>细菌感染从生态学角度可看作细菌本身对宿主体内外一系列微环境因素的适应过程,其中一些无法与其正常生活相区别,但另外一些(如细胞内存活等)则是特殊的并显然属于致病性范围。根据对细菌感染的不同影响,每一环境因素都包括在温度、营养、渗透压、pH和氧气是否存在等几个项目中。因为各个环境参数提供给细菌的信息都影响其与宿主的关系,所以致病菌可利用这些线索来保证它为其自身利益建立其生存所需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6.
为测定亚硒酸钠浓度和培养时间对中华羊茅内生真菌液体培养菌丝体干物质和矿质元素的影响,菌丝体样品经微波消化后,采用钼蓝比色法、四苯硼钠法、偶氮氯膦III法、邻菲啰啉比色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别测定磷、钾、钙、铁、硒的含量.结果表明,当培养时间为4周、5周、6周、7周或8周时,亚硒酸钠浓度0.1~0.4 mmol/L抑...  相似文献   
107.
为明确不同刈割处理对黄顶菊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在田间条件下,对黄顶菊在生长季内不同时间进行刈割处理。结果表明,刈割降低了黄顶菊植株各部分的生物量积累,其中以刈割3次效果最为显著,使黄顶菊总生物量、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分别较对照下降82.57%、44.53%、80.04%、91.76%;植株的高度和花序数随刈割次数的增加显著降低,其中刈割3次的花序数为0;刈割1次植株分枝数最大,出现超补偿现象,刈割3次分枝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叶绿素含量除了刈割2次出现增高趋势外,随刈割次数的增加,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刈割处理使黄顶菊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和蒸腾速率(Tr)均显著升高;刈割3次的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的潜在活性(Fv/F0)显著低于其它各处理,而初始荧光(F0)则显著增加;生长指标的可塑性指数大于生理指标可塑性指数,表明前者在黄顶菊对刈割处理等物理措施适应方面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总之,刈割3次处理黄顶菊的各项生长和生理指标所受影响最大,对黄顶菊植株的再生和开花结实抑制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8.
替代牧草对黄顶菊生物量分配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高丹草、沙打旺两种牧草对入侵植物黄顶菊进行生物替代,比较不同替代处理中黄顶菊的生物量分配和光合特性的差异以验证替代效果。结果表明:替代调控明显地影响了黄顶菊的生物量积累并且改变了其分配格局;替代处理区的各生物量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区;与黄顶菊单种对照相比,沙打旺和高丹草中的黄顶菊总生物量分别下降了90.2%、94.2%;沙打旺中的黄顶菊和高丹草中的黄顶菊叶生物量比升高,而根生物量比、支持结构生物量比、根冠比降低,显示黄顶菊在替代处理下倾向于增加光合同化器官面积。替代处理下的黄顶菊光合作用均受到显著影响,净光合速率Pn显著下降,其中高丹草中的黄顶菊的Pn仅为2.15 μmolCO2·m-2·s-1。试验结果显示,在替代条件下限制光合的主要因素是非气孔限制因素,即导致黄顶菊光合作用大幅下降的原因是替代牧草遮阴作用引起的光能供应的不足。可塑性指数分析表明,黄顶菊具有较高的表型可塑性,显示其对逆境条件较强的适应性与入侵能力。替代措施能抑制黄顶菊的生物量积累与繁殖,影响其光合生产力,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09.
RNA选择性剪接机制涉及基因表达模式的多样性、胚胎发育的调控和疾病的发展与转归.Cwf15/Cwc15蛋白家族与RNA剪接体的功能相关,其基因序列在很多物种之间是十分保守的.然而,在哺乳类,Cwf15/Cwc15基因的表达模式和生物学功能研究至今未见实验性研究报道.本文首次报道了Cwc15家族同源基因mED1在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RT-PCR结果表明,mED1基因的转录水平从小鼠桑葚胚到器官形成期呈逐渐上升趋势;整体原位杂交结果显示mED1基因主要在小鼠6.5-dpc胚胎的ICM、8.5-dpc胚胎的神经褶衍生物和10.5-dpc的头部、鳃弓和体节中表达.说明mED1基因参与了小鼠胚胎的早期发育.此外,GFP-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实验表明,mED1蛋白具有核定位的功能(剪接体蛋白的必要特性),验证了其核定位序列(NLS)的预测.本文是关于Cwc15家族基因的首次实验研究报道.  相似文献   
110.
<正>伤寒是发展中国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课题,特别是在学龄儿童中发病比较集中,而更引起人们的重视。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3000万人次发病,死亡约500000人。 伤寒的病原菌——伤寒沙门氏菌,是1880年Eberth首先发现的,4年后,1884年德国人Gaffkney首次自患者脾脏分离得到纯培养。 自上个世纪末,1896年Peiffer和kolle在德国,Wright在英国,分别独自创用伤寒疫苗预防伤寒以来,至今已近百年了。这期间,各国学者为改进、提高本疫苗的质量作了不懈的努力,虽然对菌体疫苗接种后的反应,如局部红肿,疼痛、发烧,头痛…等至今仍未获得基本解决,但近10多年的研究进展,却使人们有理由相信,一种在免疫预防中效果比较理想,且又没有菌体疫苗那些令人头痛的接种后反应的制剂,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广泛用于实际。 现就本疫苗的情况作如下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