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0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01.
目的观察环境丰容对长期单笼圈养食蟹猴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30只食蟹猴(雌雄各半)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组,n=15)和环境丰容组(B组,n=15),分别圈养在规格为0.7 m×0.8 m×0.9 m(宽×长×高)的单笼内。对照组单笼内仅设有食槽和饮水器,面向墙壁;环境丰容组置于另一个房间,单笼内除设有食槽和饮水器外,还有吊环、不锈钢球以及增加采食难度的小石块和塑料瓶,单笼对面设有镜子(猴子能看到自己和邻近的同类),同时间隔播放模拟海水声、雷鸣雨声及鸟叫声等自然音响。实验周期3个月,期间由固定观察员于上午和下午各观察记录一次食蟹猴出现的异常行为,如吸指(趾)、吮生殖器、刻板转圈、踱步、自伤、拔毛癖、嗜粪癖等。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2组单笼圈养食蟹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行为,其中对照组的异常行为发生率明显高于环境丰容组(P0.05)。结论环境丰容对降低长期单笼圈养食蟹猴异常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2.
探究性试题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有关黑白瓶法的探究性试题为例,分析了题目中考查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体现,及对如何加深学生理解科学本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3.
尚卢新 《蛇志》2017,(1):103-104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结合鼻腔冲洗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45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窦内窥镜手术结合术后鼻腔冲洗进行治疗,并随访6~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4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时,43例恢复良好,2例复发患者实施二次手术治疗,随访1年后,全部患者均治愈,行鼻窦腔内及相关黏膜检查均无病理病灶出现,CT等影像学检查未见复发。结论鼻窦内窥镜结合鼻腔冲洗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显著,术后反应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及其对上颌窦黏膜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制定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优选术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2月于本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160例确诊为慢性鼻-鼻窦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治疗组1~4,每组各60例。治疗组1接受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术,治疗组2接受上颌窦开窗术,治疗组3接受经泪前隐窝上颌窦开放术,治疗组4接受上颌窦口球囊扩张术。观察和比较4组患者的术后鼻腔黏膜的覆盖、水肿、囊泡形成、骨质暴露、瘢痕形成等情况,上颌窦窦腔内分泌物性状、蓄积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行上颌窦腔糖精实验及窦口周黏膜活检情况。结果:四组手术后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而组4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均P0.05)。术后3、6个月,组4Lund-Kennedy评分和MMT时间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均P0.05);在上颌窦黏膜活检方面:术后炎性细胞数量及状细胞和黏膜下腺体细胞形态及黏膜下结构水肿改善程度亦在中组四最为显著(P0.05)。结论:上颌窦窦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较高,可有效改善状细胞和黏膜下腺体细胞形态及鼻窦黏膜水肿、窦口通畅引流等作用,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5.
叶食性灵长类食物选择受食物营养及单宁等次生代谢产物影响,为了探讨单宁对黑白仰鼻猴食物选择的影响,通过磷钼酸-钨酸钠 (F-D) 比色法测定了拉沙山黑白仰鼻猴群 (Rhinopithecus bieti) 2010年4月 - 2012年3月间的食用植物 (192种) 和非食用植物 (188种) 单宁含量。结果表明,黑白仰鼻群全年食用植物中单宁含量低于非食用植物;春季食用植物中单宁含量高于其他季节,而其他季节无差异;不同取食部位单宁由高到低依次为芽、花、叶、果和地衣;不同季节,不同取食部位单宁有差异,春季芽的单宁含量最高,夏秋季果实单宁含量最高,冬季叶单宁含量最高;不同月份,食物单宁也不同,3月食用植物中单宁最高 (8.36% ± 6.22%),2月最低 (1.28% ± 1.19%)。因此,黑白仰鼻猴根据环境食物种类和供给时空特征,可能采取了从高蛋白纤维比/高单宁到低蛋白纤维比/低单宁连续谱觅食策略。  相似文献   
106.
杆状病毒转导不同哺乳动物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ZS  Zhang C  Lu XL  Li Y  Xu YF  Xiong F  Feng SW  Li L 《生理学报》2008,60(3):431-436
杆状病毒作为一种新型基因载体,若能有效转导不同哺乳动物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将会成为干细胞基因修饰研究领域中更理想的一种基因载体.本文探讨了重组杆状病毒(BacV-CMV-EGFP)对不同哺乳动物BMSCs的转导效率.体外原代培养小鼠、大鼠、猪、恒河猴及人的BMSCs.用培养3代以上的哺乳动物BMSCs进行病毒转导实验,转导2d后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在不同哺乳动物BMSCs中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重组杆状病毒对不同哺乳动物BMSCs的转导效率.结果显示:原代培养的小鼠、大鼠、猪、恒河猴及人的BMSCs于体外传代3次以上后,细胞呈现较均一的梭形,漩涡状生长;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与小鼠、大鼠、猪的BMSCs相比,恒河猴及人有更多BMSCs表达绿色荧光蛋白,且荧光强度较强;杆状病毒对小鼠、大鼠、猪、恒河猴及人的BMSCs的转导效率分别为(21.21±3.02)%、(22.51±4.48)%、(39.13±5.79)%、(71.16±5.36)%及(70.67±3.74)%.上述结果表明,重组杆状病毒对不同哺乳动物BMSCs的转导效率不同,对恒河猴及人的BMSCs转导效率较高,说明重组杆状病毒可作为人或灵长类动物BMSCs基因修饰研究领域中更理想的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107.
SV40 T基因转化的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系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能用于乳腺特异表达基因构件质量检验的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系.方法根据已发表的SV40病毒T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整合有SV40 DNA早期基因区的COS-1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用高保真PCR扩增SV40 T基因.将获得的SV40 T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并用获得的重组表达质粒转染山羊原代乳腺上皮细胞.经有限稀释和反复传代后获得转化细胞克隆,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扩增出序列正确的SV40T基因,重组质粒转染获得的转化细胞的对数生长期为接种后第4天,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23.5*!h,克隆形成率为26.7%.DNA斑点杂交试验证明转化细胞的基因组中整合有SV40 T基因,染色体核型分析试验表明转化细胞的核型无明显异常,裸鼠接种试验证明转化细胞不能形成肿瘤,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表明转化细胞在软琼脂中不能生长.部分细胞克隆已在体外传30代以上,保持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的形态特征,在胶原基质上能形成腺泡样结构.结论本研究获得的SV40 T基因转化的山羊乳腺上皮细胞具有转化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8.
圈养山魈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9月,在成都动物园对人工饲养状态下14(8♀♀6♂♂)只山魈(andrillus sphinx)的行为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用时间取样法记录每10分钟内目标取样法所见动物的各种行为及其频次,通过1806小时的研究表明,山魈主要的日行为是取食、休息、运动三种个体行为,它们分别占日活动时间的22.91%、33.79%、和33.14%;其次为梳理行为,占山魈日活动时间的4.09%;嬉戏行为仅发生在非成年个体间。山魈活动行为(除去休息以外的所有行为)的高峰出现在8:00-10:00、16:00-18:00左右的两个时段。日活动时间集中在7:00-19:00,但在13:00-14:00活动强度明显减弱,有一休息峰出现。  相似文献   
109.
Nested-PCR检测恒河猴泡沫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nested-PCR检测恒河猴泡沫病毒SFV的前病毒形式。方法从SFV-1的pol区域选择两对引物分别对原代猴肾细胞(rhesus monkey kidney,RMK)及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PBLs)进行体外扩增,扩增产物经1.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其特异性。阳性对照使用具有典型泡沫样病变的RMK377细胞株的前病毒DNA,阳性对照的PCR扩增产物经测序证实,阴性对照为恒河猴的SRV-1cDNA。结果nested-PCR能快速灵敏的直接从猴外周血淋巴细胞检出SFV的前病毒形式,与RMK细胞培养结果基本相一致。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检测SFV的nested-PCR法能快速准确的检测猴群中的SFV的带毒情况,对于提高实验猴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本研究旨在寻找有效的恒河猴骨髓干细胞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的诱导方案. 诱导分为4个组: 基础诱导组、SHH诱导组、RA诱导组、SHH+RA诱导组. 基础诱导组由细胞培养液和Forskolin组成. SHH诱导组是在基础诱导组加入SHH. RA诱导组是在基础诱导组加上RA. SHH+RA诱导组是在基础诱导组加入SHH和RA. 4个诱导组均使细胞呈现神经细胞形态, 均使nestin, neuronspecific nuclear protein的mRNA水平增高. 基础诱导组不表达synapsin. SHH组不能使细胞呈现神经元静息膜电位水平. RA诱导组和SHH+RA诱导组能使细胞呈现神经细胞静息膜电位水平. SHH+RA组表达更多的synapsin. 可见SHH+RA是各组中诱导效率最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