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圈养山魈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1~9月,在成都动物园对人工饲养状态下14(8♀♀6♂♂)只山魈(Mandrillus sphinx)的行为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用时间取样法记录每10分钟内目标取样法所见动物的各种行为及其频次,通过1806小时的研究表明,山魈主要的日行为是取食、休息、运动三种个体行为,它们分别占日活动时间的22.91%、33.79%、和33.14%;其次为梳理行为,占山魈日活动时间的4.09%;嬉戏行为仅发生在非成年个体间.山魈活动行为(除去休息以外的所有行为)的高峰出现在800~1000、1600~1800左右的两个时段.日活动时间集中在700~1900,但在1300~1400活动强度明显减弱,有一休息峰出现.  相似文献   

2.
2000年3月至5月,在上海野生动物园人工饲养状态下对83只松鼠猴的行为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以间隔20分钟用随机取样法记录松鼠猴的各种行为及其频次,通过211小时的观察研究表明,松鼠猴最主要的个体4行为有跑动,攀爬,取食,休息,嬉戏,它们分别占到日活动时间的13.55%,16.15%,24.46%,33.21%,8.18%,其次,成年雌、雄松鼠猴之间的挨近行为也占了松鼠猴日活动时间的4.46%,松鼠猴晨昏活动规律十分明显(F=12.575,P=0.00006),其活动行为(除去休息之外的所有其他行为)的高峰出现在5:00-6:00、15:00-16:00左右的两个时段,峰值分别为76.61%-76.79%,75.87%-83.59%,日活动时间从5:00至19:30左右,持续约860分钟。  相似文献   

3.
弄岗黑叶猴的日活动类型和活动时间分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2005年10月-2006年9月,用瞬时扫描法对广西弄岗自然保护区内的一群黑叶猴(Trachypithecusfran oisi)的日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叶猴日活动中出现2个觅食高峰和1个休息高峰。觅食高峰分别出现在7:00-9:00和16:00-18:00;休息高峰出现在10:00-14:00。黑叶猴日活动节律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表现为旱季上午的觅食高峰被推迟了1h,且觅食时间长于雨季;旱季下午的觅食活动提前1h结束。猴群在雨季较早进入休息高峰,而且中午休息时很少有移动或零星觅食。研究期间,猴群用于休息的时间平均占日活动时间分配的51.99%,移动占20.25%,觅食占18.61%,理毛占7.61%,玩耍占1.20%,其它行为(包括打斗、交配等)仅占0.14%。活动时间分配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主要表现为:与雨季相比,黑叶猴在旱季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觅食和移动,而相应地减少用于休息的时间。活动时间分配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个体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成年个体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休息和觅食,未成年个体则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移动和玩耍;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理毛。  相似文献   

4.
夏秋两季饲养条件下扬子鳄的行为谱和活动节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夏秋两季(7-11月间),采用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动物取样法,对饲养条件下扬子鳄的个体行为和活动 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秋两季饲养条件下扬子鳄的个体行为主要包括休息行为(水中休息、陆地休息、晒 太阳、挠痒、打哈欠、伸懒腰);运动行为(游泳、潜水、爬行、摆尾);摄食行为(摄食、漱口);冲突行为(打斗、对视);嬉 戏行为(嬉戏、堆积);吼叫行为;排泄行为等。 夏季,扬子鳄休息行为的时间最多,日变化规律显示:早晨6:00-7:00为休息高峰期;下午12:30-13:30为潜 水高峰期。秋季,用于晒太阳的时间最多,秋季早晨6:00-7:30为潜水高峰期,且一天中扬于鳄晒太阳活动出现三 次高峰即10:30-11:00,13:30-14:00,16:30-17:00。统计结果表明,夏秋两季潜水、晒太阳和休息3种个体行为差 异性较为显著。在30℃-36℃之间,扬子鳄潜水时间和温度之间呈线性关系。研究结果同时表明,长期人工饲养 对扬子鳄的某些弹性行为如摄食行为等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行为描述的基础上,对扬子鳄的有关行为机制进行了 探讨。而影响扬子鳄行为表达的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和食物资源;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空间和生境等。  相似文献   

5.
人工环境下棘胸蛙(Paa spinosa)繁殖期的行为谱及活动节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宝根  叶容晖  郑荣泉  周妍  刘春涛  陈希 《生态学报》2008,28(12):6371-6378
2007年4月,利用红外线摄像设备记录人工环境下的棘胸蛙行为活动,采用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动物取样法对录像资料进行分析,对人工环境下棘胸蛙的个体行为和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环境下的棘胸蛙行为主要包括静止行为(休息、对视);社会行为(打斗、追逐);运动行为(游泳、呜叫、跳跃);捕食行为;繁殖行为(求偶呜唱、侵占、驱赶、撕咬,摔跤、抱对、错抱、拒绝行为、产卵)等。日变化规律变化表明:棘胸蛙的静止行为占了多数,其余多数行为集中在夜间,在凌晨03:00~05:00间出现一个最高峰,与此不同的是棘胸蛙的打斗行为在白天06:00~07:00、08:00~09:00、11:00~12:00多次出现高峰,而在夜间17:00~24:00打斗行为时间分配很少。呜叫行为在06:00—07:00,13:oo~14:00出现两个高峰,而在夜间17:00~01:00鸣叫行为时间分配很少。棘胸蛙的繁殖行为也主要发生在夜间,在凌晨02:30—04:30为高峰,其间抱对行为占到67%,其次为摔跤17%,撕咬15%,而其余所占很少。在行为描述的基础上,对棘胸蛙的有关行为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2003年10月至2004年4月,在对海南[开鸟]进行驯养的基础上,采用全部事件取样法研究了笼养海南[开鸟]的活动时间分配。结果表明:笼养海南[开鸟]一天中除静栖和静立外,其余各行为所占时间比例在白天极少,而在晨(5:00~7:00am)、昏(19:00~21:00pm)和午夜(23:00~1:00am)较大,呈明显的日活动节律;节律变化与季节有关;海南[开鸟]各种行为活动所占比例依次为静栖82.48%、静立8.64%、运动5.36%、取食1.97%、身体护理1.30%、其它0.25%。其时间分配不受季节(春、秋、冬季)影响。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都兰县沟里乡幼龄藏狐昼间行为节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年3月6日~4月25日,采用焦点取样和瞬时扫描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对3只幼龄藏狐(Vulpesferrilata)的昼间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其节律及组成.结果表明,休息行为是幼龄藏狐日常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次为捕食行为和嬉戏行为.幼龄藏狐以晨昏活动为主,主要活动时间集中在8:00~9:00时和16:00~19:00时,其余时间以休息为主.成体藏狐出现后,幼龄藏狐嬉戏行为增加,而休息行为减少,并伴随有奔跑和亲昵行为.  相似文献   

8.
藏原羚产仔期社群结构与昼间行为规律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鲁庆彬  王小明 《兽类学报》2004,24(3):193-199
在1996年、1999年和2003年夏季,对四川省西北部石渠县的藏原羚社群结构和昼间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藏原羚的社群规模主要表现为集成2—8头的小群体(占77.9%),很少集成9头以上的大群。藏原羚的社群类型可分为3类,即雄性群(43.3%)、雌性群(33.3%)和母子群(23.3%)。藏原羚的雌雄性比为100:174,雌幼数量比是100:44,成幼数量比是100:16。在藏原羚的各种行为中,用于取食的时间最多(37%),其次为移动行为(25%)、站立凝视行为(19%)和卧息行为(18%)。藏原羚产仔期的昼间行为规律以上午(08:00.10:00)和下午(14:00~17:00)活动为主,中午(11:00~14:00)主要是休息,有两个取食和移动高峰、一个卧息高峰。取食与移动呈显的正相关,反映了藏原羚边走边吃的特性;取食和移动与卧息之间则表现极显的负相关。站立凝视行为没有明显的高峰期,整个观察时间内,藏原羚表现出高度的警惕性。他们通常在山的中上坡取食和移动,在中下坡卧息,且雌雄性间行为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弄岗熊猴的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在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野生熊猴(Macaca assamensis)进行了连续跟踪观察,收集相关的活动节律和活动时间分配的数据,通过分析其与气候及食物组成的关系,从中探讨影响熊猴活动节律及活动时间分配的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在熊猴的日活动节律中,觅食活动表现为逐渐增强的趋势,最高峰值出现在下午15:00,休息活动在中午出现一个小的高峰;其日活动节律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旱季大部分时间段的觅食强度均高于雨季,且早上7:00-10:00出现一段长时间的休息,而雨季里长时间的休息则发生在中午12:00-14:00;在活动时间分配上,熊猴平均花费39.6%时间用于休息,33.2%用于移动,18.3%用于摄食,5.1%用于理毛,2.4%用于玩耍,1.4%用于其他行为,其活动时间分配也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与雨季相比,在旱季熊猴明显增加用于觅食的时间,而相应地减少用于休息的时间,活动时间分配的季节性变化明显与食物组成的变化有关;在不同年龄组个体间,青少年猴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玩耍,而用于休息和理毛的时间明显少于成年猴。  相似文献   

10.
1999年至2000年,采用瞬间采样法对贵州省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扰生境中的野生成年黑叶猴的日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扰生境中野生成年黑叶猴在全年的行为时间分配中表现为休息和摄食所占比例最多,分别为35.41%和31.67%;其次是游走、拥坐和嬉戏,分别为14.44%、9.61%和8.54%;仅将很少时间用于理毛行为,为0.33%。与未干扰生境相比,干扰生境下黑叶猴全年中除用于休息的时间下降外,用于其余活动类型的时间均有所提高。研究还表明野生成年黑叶猴的活动规律在不同季节存在一定差异性。休息和摄食行为在各季节日活动规律中都存在显著高峰期,但高峰期持续时间和强度不同。游走、嬉戏和拥坐行为在各季节的日活动规律所占比例均较低。理毛行为存在季节有或无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