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9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2100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395篇
  2013年   301篇
  2012年   404篇
  2011年   390篇
  2010年   407篇
  2009年   406篇
  2008年   498篇
  2007年   430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367篇
  2004年   344篇
  2003年   320篇
  2002年   316篇
  2001年   255篇
  2000年   254篇
  1999年   197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Mean hemoglobin (Hb) concentration of about 3 500 subjects derived from 17 studies of Himalayan highlanders (Tibetans, Sherpas, and Ladakhis) was compared with lowlanders (Chinese Han, Indian Tamils) lived in the Himalayas, and European climbers during Everest expeditions as well as Andean natives. The results found that Hb concentration in Himalayan highlanders was systemically lower than those reported for Andean natives and lowland immigrants. These comparative data demonstrated that a healthy native population may successfully reside at high altitude without a significant elevation in Hb, and the lower Hb levels of Himalayan highlanders than those of migrated lowlanders and Andean natives are an example of favourable adaptation over the generations. In addition, excessive polycythemia has frequently been used as a marker of 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 (CMS). Altitude populations who have a higher Hb concentration also have a higher incidence of CMS. The low Hb in Himalayans suggested as showing adaptation over many generations in Tibetan stock. Recent work in Tibet, suggested that Tibetans there may have adapted to high altitude as a result of evolutionary pressure selecting for genes which give an advantage at altitude. All of the population genomic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EPAS1 and EGLN1 are mostly likely responsible for high altitude adaptation and closely related to low Hb concentration in Tibetans. These data supported the hypothesis that Himalayan highlanders have evolved a genetically different erythropoietic response to chronic hypoxia by virtue of their much longer exposure to high altitude.  相似文献   
102.
宽口光唇鱼微卫星位点的筛选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FIASCO法(Fast Isolation by AFLP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筛选宽口光唇鱼Acrossocheilus monticola(Günter)基因组微卫星位点,利用生物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AC)8、(CT)8、(GGT)8、(GATA)8和(GATT)7首次成功构建宽口光唇鱼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从文库中共筛选495个克隆测序,成功设计163对微卫星引物,经PCR扩增检测,获得了18个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利用这18对多态性引物,分析了赤水河赤水市宽口光唇鱼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数据显示:18对多态性微卫星引物的等位基因数为8~31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9.6个,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8701,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8312,其中引物Am07、Am35、Am47、Am69、Am78和Am127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以上数据表明赤水河赤水市宽口光唇鱼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筛选的微卫星标记对于宽口光唇鱼的遗传背景分析和生物种质资源的保护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3.
4种红豆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APD标记研究了分属于4种红豆杉属(Taxus Linn.)植物的68个单株的遗传多样性,并采用UPGMA方法分析68个单株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2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0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8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99.1%;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9.1条带.南方红豆杉[T.wallichiana var.mairei (Lemée et Lévl)L.K.Fu et Nan Li.]种内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和观察等位基因数均最高;欧洲红豆杉(T.baccata Linn.)种内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度和Shannon's信息指数均最高;须弥红豆杉(T.wallichiana Zucc.)种内的各项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最低.供试4种植物的种内遗传多样度、种间遗传多样度、基因流和种间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0.1745、0.358 6、0.401 7和0.554 5,表明55.45%的遗传变异发生在种间.南方红豆杉和须弥红豆杉遗传距离最近;曼地亚红豆杉(Taxus×media Rehd.)和须弥红豆杉的遗传距离最远.通过聚类分析可将68个单株分为3组,欧洲红豆杉的18个单株和曼地亚红豆杉的18个单株分别各自聚为1组;须弥红豆杉的16个单株和南方红豆杉的16个单株聚为1组,其中须弥红豆杉的16个单株和南方红豆杉的16个单株又各自聚为1个亚组,且南方红豆杉的雌、雄单株也分别聚在同一分支上,表明须弥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遗传关系较近,而欧洲红豆杉与其他3种植物的遗传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04.
在常规HE染色过程中,要求切片核浆对比要分明,细胞浆染色质量的好坏亦至关重要。伊红是细胞浆常用的染色剂,其配制方法较多,多用水溶性伊红染色液,在染色过程中发现水溶性伊红染色液易出现着色过淡、核浆共染及染色后的切片置一段时间后易褪色等现象,给观察切片的组织形态带来一定困难。我们根据伊红的化学性质和染色理论,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对传统伊红染液的配制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良,收到了理想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105.
叶螨是一类重要的农业有害生物,近年来,在我国各地危害呈上升趋势,严重制约了粮棉果蔬等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叶螨项目资助下,课题组明确了东北果园、华北果园和北方蔬菜田叶螨种群消长规律,开展了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和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的种群遗传结构研究,在共生菌对叶螨生殖影响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方面已取得可喜的成绩,组建了3个叶螨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示范面积共达3万多亩。  相似文献   
106.
李乐  付建玉  肖强 《昆虫知识》2013,50(3):675-685
测定了12个不同地理种群的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和1个外群共103个个体的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比较其同源性,计算核苷酸组成,并构建单倍型进化关系图。结果表明:在获得的假眼小绿叶蝉536 bp的序列中A+T含量占76.8%,其中56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100个个体共检测出56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为0.971,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0.006;12个种群间的平均基因流(Nm)为1.64。总群体的固定系数Fst为0.026;AMOVA分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假眼小绿叶蝉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于种群内部(97.4%)。各地理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分布不具有直接对应的关系。根据构建的单倍型进化关系网,各地理种群的单倍型呈现一种混杂的分布格局,未显示出与地理分布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7.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我国传统中药,其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广泛,尤其在防治心血管病药物中具有重要作用。丹参水溶性酚酸类物质合成途径由苯丙烷代谢和酪氨酸代谢共同参与而成。转录因子对植物次生代谢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我们前期测序结果显示,SmMyc是一个丹参bHLH类转录因子,可能参与丹参酚酸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调控。本研究利用拟南芥miRNA319前体为模板骨架,通过over-lappingPCR技术构建旨在能对SmMYC进行特异性沉默的at-tificalmiRNA(amiRNA)植物表达载体,命名为pCambial302-amiR-SmMYC,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其导入丹参。Real.timePCR结果显示,所得转化阳性株系SmMYC的mRNA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酚酸类代谢途径中相关酶基因的表达也表现为相应程度的下调;福林酚法检测结果显示,转化株系中总酚酸含量均低于同期的野生型丹参。以上实验结果初步显示丹参SmMYC可能作为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酚酸类活性物质的代谢调控,同时为进一步研究SmMYC4丹参酚酸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中的调控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8.
本研究采用线粒体COI和ND5区段作为分子标记,对滇东北地区重灾害虫细梢小卷蛾Rhyacionia leptotubula Liu et Bai 9个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探讨了不同地理群体之间的遗传变异程度。结果表明,COI和ND5基因表现出较低的种内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树和中介网络图显示,细梢小卷蛾9个群体形成两个分支,其中东川红土地和寻甸老骂依姑的样本聚为一支,其余7个群体聚为一支。分子变异分析显示,80%左右的变异来源于分支间,表明虽然细梢小卷蛾种群间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9.
张丽荣  孟锐  路国彬 《生态学报》2013,33(21):7277-7287
本文将光核桃遗传资源的经济价值划分为直接利用价值、间接利用价值和潜在利用价值,采用市场价格法、旅行费用法、防护费用法及类比分析法等方法对光核桃遗传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估算,并提出该资源保护与管理建议。光核桃遗传资源经济价值的评估,将为具有潜在巨大经济价值的生物遗传资源管理提供价值评估方法,同时为维护国家利益、制订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政策及建立生物遗传资源惠益分享制度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0.
李明  王树香  高宝嘉 《生态学报》2013,33(12):3602-3610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中国北部地区10个油松天然次生林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3条ISSR引物对250个个体扩增出137条谱带,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60.72%,不同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差异明显;不同地理居群间的期望杂合度指数在0.2824-0.3702之间,平均为0.3210;Shannon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1923-0.2490,平均为0.2165.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居群总的遗传多样性的37.53%.经Mantel检验,居群间的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r=0.069,p=0.360).聚类分析(UPGMA)表明,河南宝天曼(BTM)、承德大窝铺(DWP)、宁夏苏峪口(SYK)和甘肃冶力关(YLG)居群聚为一组,辽宁医巫闾山(YWL)、山西沁源灵空山(LKS)、陕西蔡家川林场(CJC)、山西和顺云龙公园(YLGY)和山西汶水三道川林场(SDC)居群为一组,山东蒙山(Ms)居群独立为一组.经分析发现,分布于我国地势二级、三级阶梯分界线区域的油松天然林( YWL、BTM、YLGY)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位于分布区东西临界点居群(MS、YLG)遗传多样性水平低.经相关性分析,温度相关因子(年均温、1月均温、极端最低温)、海拔及年降雨量显著影响遗传多样性水平.油松天然居群分子变异存在一定的地理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