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橡胶树白粉菌(0idium heveae)引起的橡胶树白粉病严重影响天然橡胶产量而造成经济损失.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是植物细胞内一种重要的抗病防卫反应的信号分子.植物病原物在致病过程中会分泌出异分支酸酶(isochorismatase,ISC)水解异分支酸,从而抑制植物中SA的积累并影响植物的抗病性.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到橡胶树白粉菌中存在一个异分支酸酶同源蛋白的编码基因(OhIsc1),长度为693 bp,具有3个内含子,cDNA大小为600 bp,编码199个氨基酸,且该蛋白为预测的非经典型分泌蛋白,具有ISC保守结构域,属于异分支酸酶蛋白家族,但不具有信号肽.利用同源克隆法获得OhIsc 1的cDNA序列,并构建pYES2-0hIsc1载体,将载体转化到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YPG30,获得表达OhIsc 1的转化子.通过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方法在转化子的胞外液中检测到OhIsc1-HA,表明OhIsc1可被酵母细胞分泌至胞外.本研究证实OhIsc1为分泌蛋白,为后续深入研究验证OhIsc 1的分泌功能及其在病菌致病过程的角色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半薄及超薄切片,比较了正常和受白粉菌感染的小麦叶片细胞的显微及超微结构的差异。观察结果发现(1)受感染小麦叶肉细胞的细胞壁上局部沉积大量团状电子致密颗粒;(2)叶绿体形状由原来的椭圆形转变成圆形,叶绿体膜破裂,类囊体膨大,基粒片层排列疏松,同时,叶绿体内嗜锇性颗粒数量增加;(3)线粒体膜解体,内含物分散到了细胞质中  相似文献   
103.
报道内蒙古大青沟自然保护区白粉菌20种和锈菌25种。其中冷水花白粉菌Erysiphe pileae、黄檗鞘锈菌Coleosporium phellodendri、梭孢柄锈菌Puccinia fusispora、马格纳斯柄锈菌P.magnusiana、米努辛柄锈菌P.minussensis、鹿角柄锈菌P.rangiferina、横仓柄锈菌P.yokogurae、东北两型锈菌Pucciniostele mandshurica和日本盖痂锈菌Thekopsora nipponica为内蒙古新记录种。文中提供了真菌名录,包括寄主和标本号。  相似文献   
104.
比较了荧光素钠和考马斯亮蓝应用于小麦白粉病菌染色的效果。荧光素钠法中样品处理只需20min.左右,具有直接、快速的特点;荧光指示剂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主要沉集于活菌体的隔膜和细胞质部位,使病菌产生明显的亮绿荧光和清晰的细胞轮廓,亮绿荧光衰退期为7min.;借助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病菌在小麦叶表的发展过程,区别活菌体和失活菌体。考马斯亮蓝法包括传统的组织学染色步骤,经过改进后的样品处理过程需要40min.左右;染色后使寄主组织呈现淡蓝色,病菌菌体染成深蓝色;该方法可以观察病菌在小麦叶表和被侵染细胞内部发育形成的结构,包括孢子发育形成的初生芽管、附着胞芽管、成熟附着胞以及在寄主细胞内形成的初生吸器原体、成熟的指状体吸器和次生吸器。  相似文献   
105.
2005-2007年从青岛崂山的16科30属35种植物上采集了143份白粉菌样品,经形态鉴定分属于7属22种。其中40份样品中检测到白粉寄生孢Ampelomyces quisqualis,其寄主植物属于8科14属15种,其寄主真菌属于7属10种白粉菌。统计分析发现,多孢穆氏节丝壳上白粉寄生孢的发生率和重寄生强度均为最高;群落组成分析发现,棕丝单囊壳为白粉寄生孢寄主真菌中的优势种,其重要值为89.22%;菊科为白粉寄生孢寄主植物中的优势科,其重要值为97.85%。  相似文献   
106.
黑龙江省葫芦科白粉病菌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采集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不同设施内的甜瓜、黄瓜、南瓜、西瓜等瓜类白粉病菌菌株17份,采用国际通用的瓜类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对17份白粉病菌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根据13个鉴别寄主的抗感反应,初步确定黑龙江省葫芦科作物白粉病菌存在3个生理小种,即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的生理小种1和生理小种N1号及一个新生理小种,其中生理小种1为优势小种。通过对13份白粉病菌的RAPD分析,从119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条带清晰而且重复性好的引物,扩增得到157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138个,多态性位点频率为97.89%,表明黑龙江省葫芦科作物白粉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利用NTSYS-PC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3个菌株之间遗传相似系数的变化幅度为0.52-0.75。根据遗传相似系数用类平均法(UPGMA)对其聚类,以遗传相似系数0.60为阈值,供试菌株可区分为4个类群。同是生理小种1的菌株部分聚到了同一类,新生理小种与部分生理小种1菌株聚到同一类,同是生理小种N1的两个菌株未聚到同一类;相同地理来源或相同寄主来源的白粉菌也未聚到一类。初步确定葫芦科白粉病菌致病性与DNA多态性不形成对应关系,菌株的遗传多样性与菌株地理来源、寄主来源及设施类型亦无明显的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7.
微孢子虫归类于真菌的评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永继  沈佐锐 《菌物学报》2005,24(3):468-471
微孢子虫是一类专营寄生生活、无线粒体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在分类学上一直归类于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亚界。但最近对微孢子虫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的研究认为微孢子虫与真菌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2002年将微孢子虫归类于真菌。本文予以综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108.
109.
采用液体浸泡方法首次测定了菌寄生菌属Hypomyces sp.的次级代谢物Bei醌类化合物竹红菌甲素和痂囊羟菌素对松材线虫的致病率,结果表明竹红菌甲素对松材线虫的半致病率为18小时50ug/mL,痂囊羟菌素对松材线虫的半致病率为18小时15ug/mL,对比(啊维菌素)对松材线虫的半致病率为18小时0.8ug/mL,在红外光照射下竹红菌甲素和痂囊羟菌素具有良好的光敏杀伤松材线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背景】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兼具观赏性和设施性的冷季型草坪草,白粉病的发生严重降低了草地早熟禾的质量和使用年限。【目的】对山西农业大学温室草地早熟禾白粉病病原物进行分离、纯化、鉴定和致病力分析,为草地早熟禾白粉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形态特征观察、核糖体内源转录间隔区(ribosomal DNA internally transcribed spacer, rDNA-ITS)序列分析进行分离株BGP(TG)的鉴定;通过分生孢子密集抖落接种法测定BGP(TG)对23份草地早熟禾材料的致病力。【结果】草地早熟禾白粉菌分离株BGP(TG)分生孢子串生、无色、椭圆形,长和宽分别为(23.31−34.67) µm和(11.33−15.77) µm,成熟吸器为指状;rDNA-ITS序列分子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BGP(TG)与禾布氏白粉菌早熟禾专化型(Blumeria graminis f. sp. poae)聚于同一分支;BGP(TG)对23份草地早熟禾的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白粉病发病率为49.47%−77.72%,病情指数为14.41−53.12;仅‘太行’草地早熟禾对BGP(TG)表现为中抗,‘应县’ ‘黑杰克’和‘浑源’草地早熟禾表现为中感,‘探险家’和‘奖品’草地早熟禾表现为极感,其余17个品种表现为高感,占比达73.91%。【结论】山西省草地早熟禾白粉菌分离株BGP(TG)的致病力较强,进一步挖掘‘太行’草地早熟禾的抗白粉病基因,对草地早熟禾抗白粉病育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