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脑电镇痛指数(PRi)评估全身麻醉手术中镇痛程度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ASAI-Ⅱ级,拟于全身麻醉下行经腹手术的病人20例。患者入手术室后持续有创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实时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和镇痛指数(PRi)。于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1 min、切皮前、切皮后2 min、追加芬太尼前,追加芬太尼5 min后记录BIS、PRi、SBP、DBP、HR的变化。结果:气管插管和切皮均引起SBP、DBP、HR的显著升高(P<0.05);追加芬太尼后SBP、DBP、HR均降低(P<0.05)。气管插管和切皮均未引起BIS的显著变化(P>0.05);追加芬太尼后BIS有所下降(P<0.05)。气管插管和切皮均引起PRi的显著升高(P<0.05);追加芬太尼后PRi降低(P<0.05)。气管插管和切皮均引起SBP、DBP、HR、PRi的显著升高(P<0.05),但均未引起BIS的显著变化(P>0.05);追加芬太尼后SBP、DBP、HR、BIS和PRi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手术中,PRi能够反映伤害性刺激的变化,与伤害性刺激过程一致,对全身麻醉中镇痛程度的评估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摘要 目的:比较术后持续泵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老年患者的镇痛效果以及对炎症反应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0月到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通过电子镇痛泵持续泵注0.03 μg/(kg?h)舒芬太尼注射液,观察组在术后持续泵注0.03 μg/(kg?h)舒芬太尼注射液+0.06 μg/(kg?h)。记录患者术后自控给药次数、苏醒时间、谵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h、6 h、12 h、24 h和48 h疼痛数字等级评分(NR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术前、术后12 h和术后24 h时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P物质(SP)、一氧化氮(NO)和内啡肽β(β-EP)水平。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力状态测定表(MMSE)评估患者术前以及术后24 h、48 h时的认知功能。结果:(1)观察组术后谵妄发生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术后3 h、6 h、12 h、24 h和48 h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术后24 h和48 h时的IFN-γ和Th1/Th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术后24 h和48 h时血清SP、NO和β-E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和48 h的MoCA评分和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下肢手术患者在术后持续泵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阵痛效果良好,能够显著减少疼痛物质释放,平衡免疫功能,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03.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和纳布啡持续镇痛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和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00例,根据术后镇痛使用舒芬太尼剂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术后镇痛方案:1.0 μg/kg舒芬太尼和1 mg/kg纳布啡,持续镇痛48小时;B组术后镇痛方案:2.0 ?滋g/kg舒芬太尼和1 mg/kg纳布啡,持续镇痛48小时。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Ramsay评分。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孕周、麻醉起效时间、胎儿分娩时间、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2)B组产妇术后48小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显著低于A组产妇(P<0.05);(3)B组产妇术后6、24和48小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而Ramsay评分却显著高于A组(P<0.05);(4)B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16% vs 12%),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和纳布啡持续镇痛对剖宫产产妇具有较好的术后镇痛和镇静效果,提高舒芬太尼剂量镇痛镇静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4.
中国樟科植物一些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樟科植物志(1982年第一次印刷,1984年第二次印刷)已出版多年,在其问世以后国内外对我国樟科植物已发表了不少新分类群和新分布,同时对一些分类群的名称亦作了一些更动,因此为了使中国樟科植物志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有待日后组织全国各方面力量进行全面修订。现在只就已出版的中国樟科植物志本身所涉及的一些种类在学名的采用、新异名以及相近种的增补上根据有关资料及个人的体会作些说明或修正。  相似文献   
105.
黑色素瘤是目前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临床上,常采用维罗非尼(PLX4032)作为晚期患者的治疗药物,但患者很快就出现了耐药。因此,如何克服耐药、提高患者生存率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选用中药吴茱萸碱(EVO)与黑色素瘤A375细胞、对PLX4032耐药的A375细胞(A375/R)进行相关研究。采用CCK-8法检测发现,用EVO的细胞非毒性浓度0.5 μmol/L处理A375/R,PLX4032对A375/R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降低,逆转倍数为3.85。显示EVO能够增强黑色素瘤A375/R细胞对PLX4032的敏感性。后续实验分为对照组、EVO组、PLX组、PLX + EVO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EVO组细胞凋亡率为5.88%,PLX组细胞凋亡率为17.88%,PLX + EVO组细胞凋亡率为30.28%。细胞集落结果证明,PLX4032联合EVO能够抑制A375/R细胞的克隆形成。免疫印迹法结果证明,联合用药能够上调促凋亡蛋白质Bax、胱天蛋白酶3的表达量,下调p-Akt、p-NF-κB-p65及抗凋亡蛋白Bcl-2的蛋白质水平。以上结果均表明,EVO能够有效逆转黑色素瘤A375/R细胞耐药,并且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6.
布洛菌属(Bloxamia)一新种:叶生布洛菌(Bloxamia foliicolaY.L.Liu et Z.Y.Zhang sp.nov)。布洛菌寄生于植物上为首次报道。新种有拉本丁文和中文描述及形态图,并从形态上比较了新种与其近似种的异同。模式标本存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芬太尼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应激反应以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随机为瑞芬太尼组(40例)和芬太尼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应激反应指标(ACTH、COR、IL-6)、苏醒时间、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以及RamSay镇静评分,探讨两种麻醉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术前ACTH、COR、IL-6的基础应激指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及芬太尼组术毕该三项指标较术前升高,术后1d较术毕有回落,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术毕睐后1d的各项指标均远远低于芬太尼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苏醒时间明显少于芬太尼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芬太尼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芬太尼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引起的应激反应明显弱于芬太尼组,且其苏醒期躁动情况明显优于芬太尼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对比索拉非尼(Sorafenib)和舒尼替尼(Sunitinib)单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44例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索拉非尼组32例患者采取口服索拉非尼进行治疗,而舒尼替尼组12例患者给予口服舒尼替尼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索拉非尼组总生存时间为6.3月,1年生存率为16%,肿瘤进展时间为3个月,疾病控制率为71%;舒尼替尼组总生存时间为4.7月,1年生存率为8%,肿瘤进展时间为3个月,疾病控制率为64%。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15,0.5706,0.7132)。索拉非尼组患者手足皮肤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肝损伤等主要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舒尼替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肝癌的临床效果与舒尼替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轻,患者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9.
采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C-1位甲基京尼平,运用核磁共振技术确定R、S-甲基京尼平的结构。成功分离得到甲基京尼平差向异构体的单体,经鉴定为R、S-甲基京尼平,并首次对其1H NMR进行了报道,成功的发现了新型京尼平衍生物。  相似文献   
110.
研究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伊马替尼(imatinib, IMA)与人血清清蛋白(HSA)及牛血清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比较分析HSA和BSA与IMA相互作用机制的差异. 模拟生理条件下,计算机模拟技术结合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法,研究IMA与蛋白质的作用机制. 分子模建IMA与血清清蛋白的结合模型,表明伊马替尼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兼有氢键作用. 光谱结果表明,IMA与HSA和BSA的相互作用表现为静态结合过程,结合强度较强,IMA与HSA和BSA分子的结合距离r值较小,说明发生了能量转移现象. IMA对HSA和BSA的结构域微区构象产生影响,使结合位域的疏水性发生改变. 荧光相图技术解析出IMA与HSA和BSA反应构象型态的变迁为“二态”模型. HSA与IM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表明,IMA与HSA之间是以疏水作用为主的分子间作用,而IMA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兼有少量的疏水作用力. 光谱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基本一致,可为研究IMA与HSA和BSA相互作用本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