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芬太尼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应激反应以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随机为瑞芬太尼组(40例)和芬太尼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应激反应指标(ACTH、COR、IL-6)、苏醒时间、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以及RamSay镇静评分,探讨两种麻醉药物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术前ACTH、COR、IL-6的基础应激指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及芬太尼组术毕该三项指标较术前升高,术后1d较术毕有回落,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术毕﹑术后1d的各项指标均远远低于芬太尼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组苏醒时间明显少于芬太尼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芬太尼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芬太尼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引起的应激反应明显弱于芬太尼组,且其苏醒期躁动情况明显优于芬太尼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对扁桃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39例,随机将患儿划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18例予七氟醚行吸入诱导及维持麻醉;实验组21例予七氟醚及瑞芬太尼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记录两组血压心率,比较两组患儿苏醒期的躁动评分、术后镇痛、及是否发生恶心呕吐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的苏醒期躁动评分较低、发生率较低,镇静指数评分较高,呼吸功能恢复快、拔管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压及心率较对照组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进行全身麻醉时,麻醉效果良好,能够明显减少苏醒期患儿躁动的发生,降低患儿术后疼痛,并且呼吸系统恢复快,较小影响心血管系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修晓光  杨雪梅  邓海峰 《生物磁学》2009,(16):3092-3094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控性。方法:选择择期眼科手术的小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组(RP组)和异氟醚吸入全麻组(Ⅰ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5mg·kg^-1,丙泊酚2mg·kg^-1,维库溴胺0.1mg·kg^-1,观察组用瑞芬太尼2μg·kg^-1,对照组用芬太尼3μg·kg^-1,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RP组麻醉维持采用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μg·kg^-1min^-1和丙泊酚,Ⅰ组麻醉维持用异氟醚吸入,术中根据麻醉深度调整异氟醚吸入浓度和丙泊酚输注速度。观察围术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的时间,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平均动脉压(MAP)变化:两组T1、T2、T3、T4与T0比较,MAP明显降低(P〈0.05),T5与T0比较,MAP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T0、T1、T2、T3、T4、T5点,MAP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人心率(HR)变化:Ⅰ组:T3、T4、T5与T0比较,心率显著增快(P〈0.05),RP组:T1、T2、T3、T4与T0比较,心率明显降低(P〈0.05),T5与T0比较,心率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T0心率无明显差异,T1、T2、L、T4、T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率明显降低(P〈0.01)。麻醉苏醒时间比较:RP组与Ⅰ组比较,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RP组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Ⅰ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可为小儿眼科手术提供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快速苏醒,适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4.
何亚军  谭宪湖  蒋卓汛 《蛇志》2011,23(3):251-254,25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小儿斜视手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择期行斜视手术的息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方法。诱导采用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为3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控浓度为3ng/ml,达预设浓度后静注维库溴铵0.1mg/kg,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为丙泊酚2~4μg/ml,瑞芬太尼3~4ng/ml,必要时追加维库溴铵。镇痛组于手术结束前15min缓慢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m1),对照组于麻醉拔管后缓慢静注生理盐水5ml,两组注射时间均为2rain。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嗜睡、躁动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观察术后1、2、4、8、12、24h的镇痛评分,同时记录各时点的平均动脉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结果对照组患儿术后1、2、4、6、8h的MAP、HR值均较镇痛组高(P〈0.05);两组术后12、24h的MAP、H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各时点Spoz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较镇痛组延长(P〈0.05)。但两组患儿恢复室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术后1、2、4、6、8h的VAS值均较镇痛组高(P〈0.05);两组术后12、24h的VA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术后躁动明显较镇痛组多(P〈0.05)。镇痛组患儿出现恶心、呕吐各1例,而对照组出现恶心2例,呕吐3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起效快,镇痛作用时间长,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期平稳,不抑制中枢,不影响患儿的麻醉苏醒,提高了患儿术后的舒适度。氟比洛芬酯用于小儿斜视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苏醒质量、应激反应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5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老年TH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七氟烷、瑞芬太尼复合麻醉,n=43)和对照组(瑞芬太尼麻醉,n=42)。观察并比较两组苏醒质量、镇静、镇痛情况、应激反应指标和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以及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意识消失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更短(P<0.05)。观察组术后12 h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均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观察组术后12 h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观察组术后12 h NSE、S-100β蛋白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观察组的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应用于老年THA患者,镇静、镇痛效果较好,可提高苏醒质量,减轻应激反应程度,降低POCD发生率,调节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IA)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入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IA患者8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A组(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和B组(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每组40例。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等指标,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A组T1~T3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优于B组(P<0.05);A组术后24 h和术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术后24 h、术后3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躁动发生率较B组低(P<0.05);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结论:将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应用于介入治疗IA患者,可平稳血流动力学,改善术后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提高麻醉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舒芬太尼与曲马多对用于小儿鼾症手术苏醒期躁动的作用与影响。方法:60例ASAI或II级扁桃体肥大或腺样体肥大的鼾症手术患儿,年龄6-14岁,无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疾病,一般状态良好。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曲马多(T组),每组各30例。常规监测各项生命体征。于手术结束前20分钟(min),S组缓慢静脉输入0.15μg/kg舒芬太尼,T组静脉输入1.2mg/kg曲马多。观察各组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进行各组的镇静评分(RSS)、躁动评分(RS)、镇痛评分(VRS)、意识状态评分(OAAS)。记录拔管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min(T2)、拔管后10min(T3)、拔管后20min(T4)各时间点各参数的变化。记录各组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烦躁等的发生率。结果:SpO2各组间无显著差异。MAP,HR在各时间点的变化T组大于S组,P〈0.05,有显著差异。T组在RS,RSS,VRS评分与S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0.15μg/kg的舒芬太尼在小儿鼾症手术的苏醒期可以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副作用小,镇痛效果良好,可以有效减少小儿苏醒期的躁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儿童烧伤患者的效果及意义。方法:将60例烧伤患儿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患儿采用七氟醚与瑞芬太尼联合麻醉的方案进行,B组患儿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联合的方案进行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案对患儿的作用及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A组T4时的SpO2明显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A组患儿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麻醉时间、呕吐、体动、支气管痉挛例数和患儿苏醒期躁动评分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麻醉可明显缩短患儿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分别应用于肥胖患者全身麻醉中苏醒质量的优缺点,对比研究两药联合应用对于提高肥胖患者苏醒质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体重指数〉30的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应用芬太尼(F组)、瑞芬太尼(R组)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芬太尼(RF组)进行全身麻醉,麻醉时间2小时左右,从停止用药开始分别观察BIS值恢复时间,睁眼时间,5mi/kg潮气量恢复时间,每分通气量恢复时间,拔管时血压,定向力恢复时间,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和镇静/警觉评分和拔管后动脉血气的测量。结果:RF组和R组的BIS值恢复时间和睁眼时间及每分通气量恢复时间无差异,均优于F组。而且RF组和R组中BIS值恢复时间和睁眼时间相关性良好,F组中两指标无相关性。停药后三组患者分别进行1小时、2小时4、4小时和24小时的VAS评分和OAA/S评分,VAS评分中R组在四个时相于其他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两组高,F组和RF组在手术后1、2小时时相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OAA/S评分中,F组在1、2及4小时三个时相均低于其他组,R组和RF组在四个时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定向力恢复时间三组比较,R组和RF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均与其他两组有差别,且长于其他两组(P〈0.05)。血气分析结果中RF组优于其他组(P〈0.05)。全麻后的副反应中RF组的发生率较低。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应用芬太尼对于肥胖患者全身麻醉意识恢复快,通气恢复时间短,镇痛效果好,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质量高。  相似文献   

10.
董巍檑  桂靖 《蛇志》2011,23(3):255-257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用于经腹子宫全切术后静脉镇痛效果、临床副作用,并与等效价的芬太尼比较有无优越性。方法选择择期硬膜外阻滞麻醉下经腹行子宫全切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芬太尼组)40例,B组(舒芬太尼组)40例。A组给予负荷量芬太尼40μg;B组给予负荷量舒芬太尼4μg。两组均采用珠海福尼亚电子微量泵(CPE-101—200型)行自控静脉镇痛。观察术后4、8、16、24h的疼痛、镇静、恶心呕吐的评分,记录血氧饱和度、镇痛液消耗量。疼痛情况用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镇静程度按Ramsay评分法评估。结果与A组比较,B组各时点VAS评分普遍低于A组,但仅术后24h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静评分均无达到3分者,B组各时点Ramsay评分普遍高于A组,其中术后16、24h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镇痛液消耗量普遍低于A组,其中术后16、24h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其中术后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子宫全切术后舒芬太尼组的静脉镇痛效果略优于芬太尼组,镇静作用亦明显高于芬太尼组,而且减少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芬太尼、布托啡诺与芬太尼配伍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50例ASAI或Ⅱ级,拟择期行开胸手术的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组(RF),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与布托啡诺组(RFB),罗哌卡因联合布托啡诺组(RB),术毕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记录并比较术后4、8、12、24、和48h的镇痛、镇静效果、舒适度、病人自控镇痛(PCA)给药次数及有效次数,监测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PCEA方案均能达到良好镇痛和镇静目的,在术后4h、24h和48h,RFB组的VAs值均明显低于RF组(P〈0.05),24h(P〈0.01);术后8hVAS值明显小于RB组(P〈0.01)。术后RFB4hRamsay嗜睡少于RB组(P〈0.05),其它时间段评分优于其他两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h不良反应比较:恶心呕吐RFB低于RF(P〈0.05);头痛头晕RFB组低于RB(P〈0.05);嗜睡RFB组明显少于RB组(P〈0.01)。结论:罗哌卡因配伍布托啡诺及芬太尼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对老年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于2019年4月~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82例老年ERCP患者分为对照组(n=41,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及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麻醉)和观察组(n=41,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镇静镇痛情况、认知功能、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睫毛反射消失时(T1)~退镜(T4)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T5)~术后1周(T6)时间点,肾上腺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醇(CO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 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5时间点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ERCP患者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应激反应,提升认知功能,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吴毅  徐辉  郭明炎  韩智晓  纪风涛 《生物磁学》2014,(26):5088-5091
目的:观察气管内全身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术患者,术中静脉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选择择期在气管内全麻下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60 例,ASA Ⅰ ~Ⅱ级,年龄47~78 岁,体重42~79 kg。患者随机分组法分为3 组(n=20):C 组(盐水对照组)、D1 组(右美托咪定0.5 μg/kg 组)和D2 组(右美托咪定1 μg/kg组),在手术结束前约1 小时按分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右美托咪啶,术后镇痛使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24 h。记录患者术后2h、2~6 h、6~12 h、12~24 h芬太尼的用量;VAS 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前、术后2 h、6 h、12 h、24 h 时的疼痛程度;记录镇痛期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术后2h 和术后2~6 h芬太尼用量D1组和D2 组较C 组减少(P<0.05),但D1组和D2 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而术后6~12 和12~24 h三组患者芬太尼用量无差异(P>0.05)。术后2 h、2~6 hVAS评分D1 组和D2 组较C组减少(P<0.05),而D1组和D2 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6~12、12~24 h三组患者VAS 评分无差异(P>0.05)。与C 组比较,D1 组和D2 组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余不良反应各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气管内全身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术中静脉应用右美托咪啶可在术后6 h内增强芬太尼镇痛的效果减少芬太尼的用量,但增大剂量效果并不增加而作用时间也不延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为Ⅰ级或Ⅱ级,年龄分布在21-53岁,体重为41-72 kg。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生理盐水组(NS组),每组各30例。在麻醉诱导前15 min,对P组患者采取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NS组患者则采取静脉注射等容积的生理盐水。两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术中以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为麻醉深度指标,根据BIS值调节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以维持麻醉。记录拔管期间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期不良反应及拔管后5 min疼痛VRS评分。结果:①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P组在T3至T6各时点的MAP和T3至T5各时点的HR均明显低于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无明显差别(P0.05);P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NS组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组拔管后5 min疼痛VRS评分为2.0,明显低于NS组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减轻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和疼痛VRS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择期颅脑动脉瘤栓塞术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序号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对两组麻醉诱导前1min(T1)、麻醉诱导后1min(T2)、插管时(T3)、手术开始后30min(T4)以及拔管时(T5)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及清醒后拔管时间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T2时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和心率(HeartRate,HR)均较T1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清醒时间(5.1±1.5)min及拔管时间(15.5±7.5)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在进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时,选择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的麻醉方式,可使患者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术后苏醒较快,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