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摘要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术后转移性胃癌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术后一线化疗失败转移性胃癌患者10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伊立替康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使用阿帕替尼进行联合治疗,4周为一个周期,连续治疗两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生存情况,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和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进行比较,观察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疾病控制率、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进展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标志物、MMP-9和VEGF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术后转移性胃癌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延缓疾病进展,且安全性较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肿瘤标志物及MMP-9、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吡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IP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吡非尼酮,观察组给予吡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 d的肺功能指标、血清肺纤维化指标、肿瘤坏死因子、转移生长因子β-1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弥散量、用力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透明质酸、层粘蛋白、Ⅲ型胶原、Ⅲ型前胶原、尿素氮、血清肿瘤坏死因子、转移生长因子β-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2%,对照组为30.0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应用吡非尼酮相比,吡非尼酮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可提高IPF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能与其可改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阐明阿帕替尼 (apatinib)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nab-Paclitaxel)诱导MDA-MB-231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以MDA-MB-231乳腺癌细胞为研究对象,并以apatinib和nab-Paclitaxel处理细胞后分组:0.1 %DMSO处理为阴性对照组;10 μmol/L apatinib处理组 (APA组);经5、10、15、20 nmol/L nab-Paclitaxel 处理组 (Nab-p 5组、Nab-p 10组、Nab-p 15组和Nab-p 20组);以及10 μmol/L apatinib分别与5、10、15、20 nmol/L nab-Paclitaxel 联合处理组 (APA+Nab-p 5组、APA+Nab-p 10组、APA+Nab-p 15组和APA+Nab-p 20组)。使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测定法测定apatinib和nab-Paclitaxel对MDA-MB-231细胞诱导的细胞毒活性,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处理组细胞凋亡情况,通过JC-1染色法测定不同干预方式对MDA-MB-23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 (ΔΨm)的影响,借助FAM-FLICA荧光成像检测caspase-8和caspase-9 活性,通过彗星试验评估apatinib和nab-Paclitaxel对非致瘤上皮细胞株MCF-10A细胞DNA损伤的影响。两组之间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向ANOVA进行比较,多组之间使用Tukey事后检验。结果细胞毒性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Nab-p 20组MDA-MB-231细胞杀伤率在24 h时接近90 %;与单药处理组 (Nab-p 5组和Nab-p 10组)相比,APA+Nab-p 5组和APA+Nab-p 10组联合处理24 h和48 h后,分别检测到约85 %和95 %细胞死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 0.001)。流式细胞术统计结果显示,与Nab-p5组和Nab-p10组相比,APA+Nab-p 5组和APA+Nab-p 10组24 h时MDA-MB-231细胞凋亡率(31.8 %±1.48 %、33.25 %±1.77 %比76.11 %±1.14 %、89.4 %±1.07%)升高 (P 均 < 0.05)。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单药处理组中,仅APA组和Nab-p 10组24 h时去极化细胞 (12.35 %±1.05%比78.33%±1.11%、46.74%±1.75%)增多;在联用处理组中,APA+Nab-p 5组和APA+Nab-p 10组24 h时去极化细胞 (68.47%±1.94%比90.03%±1.79%)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 0.05)。FAM-FLICA荧光成像结果显示,相较于单一处理组,apatinib和nab-Paclitaxel联用处理组的caspase-8和caspase-9蛋白高度活化。结合彗星试验分析,apatinib和nab-Paclitaxel 干预对MCF-10A非致瘤上皮细胞株DNA完整性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apatinib/nab-Paclitaxel联用通过内源性的线粒体功能扰动和外源性的caspase激活诱导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凋亡,发挥协同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应激反应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05例,根据乱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53)和对照组(n=52),其中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方案,研究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方案,比较两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应激反应和炎症介质指标,记录两组术后48 h内自控镇痛泵使用情况、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 h、12 h、24 h、48 h 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研究组术后2 h、12 h、24 h、48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 h、12 h、24 h、48 h 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48h血清皮质醇(Co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甲肾上腺素(NE)、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白介素-10(IL-10)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方案可有效减轻剖宫产产妇应激反应并降低其炎症介质水平,同时还可减少舒芬太尼用量和镇痛泵按压次数,用药安全性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维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2例,根据乱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1),其中对照组给予七氟醚麻醉维持,研究组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维持,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记录两组围术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成功后(T2)~术后72 h(T5)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研究组T2~术后24 h(T4)时间点HR、MA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T2~T5时间点CD4~+、CD4~+/CD8~+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CD8~+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研究组T_2~T_4时间点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维持选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可减少对机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减轻免疫抑制,改善围术期相关指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7.
研究依维莫司(Everolimus)联合拉帕替尼(Lapatinib)对HER2~+乳腺癌耐药细胞的影响。CCK-8法测定乳腺癌亲本细胞(skbr3)和耐药细胞(skbr3-LR)的细胞活性、半数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CompuSyn软件计算联合作用指数(combined effect index, CI)值;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实验组skbr3-LR的周期;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AKT、m TOR、S6相关蛋白的表达量。依维莫司联合拉帕替尼使skbr3-LR对拉帕替尼的IC_(50)从(27.13±0.3)下降到(6.79±0.04);20 nmol/L依维莫司联合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拉帕替尼CI指数分别为0.243 67、0.278 61、0.282 19、0.366 79、0.416 67;拉帕替尼联合依维莫司组G1期细胞百分数(69.84±0.93)%显著大于对照组(52.91±1.64)%(p0.001),也显著高于拉帕替尼组(59.77±0.52)%(p0.001)和依维莫司组(58.73±0.64)%(p0.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kbr3-LR中p-mTOR比skbr3表达上调(p0.001),20 nmol/L依维莫司或10μmol/L拉帕替尼单独处理skbr3-LR,以及联合用药组与skbr3-LR组相比p-mTOR均有显著下调(p0.001, p0.01, p0.001)。依维莫司联合拉帕替尼可协同抑制skbr3-LR增殖,降低其拉帕替尼耐药性,其作用机制部分是通过下调AKT/mTOR/S6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近期疗效,及晚期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与近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经甲磺酸伊马替尼,初始剂量为400mg/日,治疗的36例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亚组,观察不同亚组间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近期有效率(RR)差异及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该组GIST患者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的近期有效率为19例(52.8%),不同的转移病灶部位(P=0.048)的RR率有显著差异。该方案的毒副反应主要为水肿20例(55.6%),恶心17例(47.2%),呕吐8例(22.2%),且均可防控。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对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有较好的疗效,其近期有效率与转移灶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9.
修晓光  杨雪梅  邓海峰 《生物磁学》2009,(16):3092-3094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控性。方法:选择择期眼科手术的小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组(RP组)和异氟醚吸入全麻组(Ⅰ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5mg·kg^-1,丙泊酚2mg·kg^-1,维库溴胺0.1mg·kg^-1,观察组用瑞芬太尼2μg·kg^-1,对照组用芬太尼3μg·kg^-1,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RP组麻醉维持采用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1μg·kg^-1min^-1和丙泊酚,Ⅰ组麻醉维持用异氟醚吸入,术中根据麻醉深度调整异氟醚吸入浓度和丙泊酚输注速度。观察围术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自主呼吸恢复、气管拔管和清醒的时间,苏醒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平均动脉压(MAP)变化:两组T1、T2、T3、T4与T0比较,MAP明显降低(P〈0.05),T5与T0比较,MAP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T0、T1、T2、T3、T4、T5点,MAP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人心率(HR)变化:Ⅰ组:T3、T4、T5与T0比较,心率显著增快(P〈0.05),RP组:T1、T2、T3、T4与T0比较,心率明显降低(P〈0.05),T5与T0比较,心率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T0心率无明显差异,T1、T2、L、T4、T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率明显降低(P〈0.01)。麻醉苏醒时间比较:RP组与Ⅰ组比较,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RP组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Ⅰ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可为小儿眼科手术提供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快速苏醒,适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90.
外来植物坚尼草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尼草(Panicm maximum Jacq.^-)是一种外来草本植物,已逸为野生,扩展迅速,对本地草本植物构成一定的影响。其扩展能力与其生长和繁殖特点有很大关系。研究表明,坚尼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植株较高大,生长迅速,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花期长,单丛坚尼草从始穗到终穗,花期可长达6-7个月;同一穗的果实熟期不同,而且边熟边脱落,从抽穗的5-7d起开始有果实脱落,脱落时间可持续1个月左右,以抽穗2-3周为脱落高峰;不同时间成熟的果实,明发率也不同,7月份成熟的果实比9成熟的果实萌发率高。同一穗中,以抽穗后2-3周(果实脱落的高峰期)成熟的果实萌发率较高。果实成熟后,不能立即萌发,储存1-6个月,种子萌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