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技术对于提高医护人员心肺复苏能力的效果及必要性.方法:对126名新入院医护人员进行基本急救知识摸底测试,然后使用简单急救技能操作模拟器和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人,应用"简短理论讲授+分项技术练习+综合模拟演练+录像回放分析"方法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分析培训效果,总结反馈意见.结果:培训前心肺复苏理论成绩45.81±5.23,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及格率仅为11.36%.经短期培训后,再次以同等难度试卷测试,平均理论成绩为92.85±6.25,心肺复苏操作测试合格率为100.0%,与培训前平均成绩比较有显著的提高(P<0.01);对接受培训者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认为有必要加强急救培训者占95.2%;认为高仿真模拟急救培训对今后医疗工作中处理紧急突发事件或急危重病人有重要帮助者占98.4%.结论:生理驱动高仿真模拟培训对提高急救意识和实际应急能力有重要帮助作用,有必要对医护人员定期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PBL(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结合计算机模拟教学在临床专升本急救医学临床见习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对我院80名临床专升本学生急救医学临床见习采用PBL结合计算机模拟教学的方法,设计急救医学中常见的多发伤、急性脑血管病与心肺复苏病例,比较见习前后的教学效果;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态度.结果:应用PBL结合计算机模拟教学见习前后的多发伤分别为68.4±8.1和85.7±7.6;急性脑血管病71.4±8.2和83.2±7.6;心肺复苏理论72.6±8.7和87.3±9.2;和心肺复苏技能成绩70.2±8.6和89.5±9.4,(P<0.05);98.7%的学生喜欢PBL结合计算机模拟教学法.97.5%认为PBL结合计算机模拟教学法加深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结论:在临床专升本急救医学临床见习中采用PBL结合计算机模拟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3.
为了解野生和栽培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差异,该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野生和栽培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野生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的真菌多样性显著高于栽培阿尔泰银莲花(P<0.05),而细菌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 NMDS分析结果显示,野生和栽培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更显著。(2)细菌9 566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涉及39门127纲315目500科886属,真菌2 670个OTUs涉及15门57纲138目293科597属。在门水平上,细菌群落中的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及真菌群落中的担子菌门、子囊菌门、被孢霉门均为野生和栽培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优势菌门,但其相对丰度在不同生长方式下存在差异。(3)环境因子关联分析(RDA)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P<0.05),土壤pH、碱解氮和有效磷是影响真菌群落的主要因子(P<0.05)。综上认为,野生和栽培下的阿尔泰银莲花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生长条件下的土壤理化性质存在密切的联系,该研究结果对阿尔泰银莲花科学种植以及土壤改良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微创介入治疗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脑出血进行微创介入治疗的住院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目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患者,普通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在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好于普通组,两组患者间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有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对促进患者生存质量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温馨提示卡在神经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估.方法:将200例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通组患者入院进行宣教,护理人员对100例患者的用药、饮食、锻炼等进行口头教育;对照组100例患者采用入院发放温馨提示卡及常规宣教结合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遵医效果进行比对.结果:普通组100例患者的遵医行为差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普通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温馨提示卡可以有效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督促患者更好的遵医,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6.
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作为一种多效的细胞因子,参与机体内众多生理与病理过程。研究表明,IL-6首先与自身受体(IL-6R、gp130)形成异源六聚体复合物,进而激活下游信号转导通路,最终发挥生物学功能。 IL-6信号通路异常活化及功能失调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如自身免疫疾病、慢性炎症、恶性肿瘤等。另外IL-6的异常表达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CSS)中也扮演重要角色。一般而言,阻断IL-6信号通路上的各关键节点,均可用于IL-6相关疾病的治疗。有别于阻断IL-6R或gp130等公共受体分子,阻断IL-6蛋白的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更高,在临床研究中,部分品种显示出其独有的治疗特点及有益的疗效。现阶段只有1个靶向IL-6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获美国FDA批准上市,以及超过8个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在临床研究阶段。重点对国内外靶向人IL-6蛋白的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7.
“十三五”期间,我国设立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以下简称“专项”)。通过五年实施,专项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对专项立项和实施情况的回顾,总结管理中的经验和不足,为“十四五”干细胞研究部署提出相关建议,以进一步增强我国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干细胞研究成果惠及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108.
为研究花生小GTP结合蛋白基因AhRabG3f对盐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文中克隆了花生AhRabG3f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1 914 bp的启动子片段(3f-P)。将该启动子5''末端截短获得5个片段(3f-P1-3f-P5),长度分别为1 729、1 379、666、510、179 bp。构建了将这6个启动子片段与gus基因融合的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烟草。对转基因烟草进行GUS表达分析和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在转入各启动子片段的烟草中,都能检测到gus基因的表达,其中全长启动子3f-P的驱动活性最弱,而截短片段3f-P3的驱动活性最强。对转基因烟草进行盐胁迫处理后,3f-P、3f-P1、3f-P2和3f-P3所驱动GUS酶活性是未经盐诱导的3.3、1.2、1.9、1.2倍,表明AhRabG3f启动子是盐诱导型的,在3f-P至3f-P3之间可能存在对盐响应的正调控元件。通过对盐胁迫处理后各启动子片段驱动的GUS活性分析,推测在AhRabG3f启动子上游1 930–1 745 bp、682–526 bp之间存在可能对盐响应的正调控元件MYB、GT1和富含TC的重复序列,1 395–682 bp之间存在可能对盐响应的负调控元件MYC。研究结果可为利用诱导型启动子调控花生的耐盐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9.
王晶  吕昭智  宋菁 《生态学报》2013,33(11):3445-3451
磷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元素,驱动着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及其相关的生态过程.沙漠生态系统P元素相对亏缺,了解该地区P元素对生物种群过程的影响及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重要价值.通过定期监测土壤-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昆虫(天花吉丁虫Julodis varioloris Pall)磷元素变化(磷含量及其RNA),分析土壤-植物-昆虫之间P元素的关系,结果表明:梭梭叶片中的C/P与土壤中有效P呈负相关,吉丁虫体内P和RNA与梭梭叶片中C/P呈负相关,与土壤中有效P含量呈正相关.吉丁虫中P与RNA含量直接受梭梭叶片中C/P影响,间接受土壤有效P影响,土壤和植物间P元素动力学可能是驱动天花吉丁虫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自然条件下天花吉丁虫种群数量与其体内RNA含量变化一致,表明天花吉丁虫种群动态变化可以通过自然环境中磷元素的变化来评估,这可能是一个从微观角度研究昆虫种群变化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0.
房柯池  王晶 《生命科学》2011,(9):853-859
全基因组范围代谢网络(genome-scale metabolic network,GSMN)的构建是合成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手段。通过整合各种组学数据和借助计算机进行模拟分析,将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进行定量关联,从而为从全局的角度探索和揭示生物代谢机制,进而对生物进行合理的重新设计和工程改造提供了有效的框架。该方法在最小基因组研究中也有着突出的优势,通过计算机辅助的基因组最小化模拟与分析,能够系统鉴定微生物基因组基因的必需性。迄今为止,已有近百个基因组范围的代谢网络发表,覆盖的生物包括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古生生物,并广泛应用于医药、能源、环境、工业和农业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将对全基因组范围代谢网络构建的方法、应用,特别是其在最小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作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