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1篇
  免费   385篇
  国内免费   176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01.
森林植被与土壤微生物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以往多在天然草地和森林生态系统开展植物多样性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关系的研究,但人工构建的多树种混交林生态系统中树种多样性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及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以南亚热带人工块状造林后自然恢复形成的多树种混交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随树种丰富度(1-10种)变化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随树种丰富度增加,土壤真菌α多样性显著提高,但土壤细菌α多样性差异不显著;不同树种丰富度梯度间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组成均差异显著;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细菌α多样性主要受土壤pH和土壤铵态氮影响,而土壤pH和有效磷是土壤真菌α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距离冗余分析(db-RDA)表明,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产生显著影响的环境因子分别为土壤pH、硝态氮和芳香碳组分,而土壤有机碳、硝态氮、细根生物量和氧烷基碳组分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子。本研究的结果说明了南亚热带人工林不同树种混交后形成多树种混交林生态系统的过程中,树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状和根系生物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有显著影响,为制定该区域人工林通过树种丰富度合理组配调控提升地下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功能的经营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2.
基于GIS的滨海盐渍化农田土壤空间变异及其分区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滨海盐渍化农田盐碱瘠薄、土壤属性空间变异大、粗放管理效益低的现实,研究管理分区精准划分方法,采取差异化措施,提升盐渍化土地利用水平。该文以无棣县农田为研究区,采用网格法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定点野外采样、室内化验分析获取土壤属性数据,运用ArcGIS 10.2地统计方法分析土壤属性的空间变异特征;在MATLAB R2016a中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FCM)计算各样点的模糊隶属度,通过插值预测模糊隶属度的空间分布,基于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分区;通过变异性分析和最小极差法(LSR)差异显著性检验,对分区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无棣县农田土壤总体呈轻中度盐渍化,有效氮含量偏低,有机质、有效磷含量中等,速效钾含量较高;有机质、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含盐量呈中等变异性(变异系数25.0%-52.3%),空间变异性较大,应分区调控;速效钾、含盐量和pH的块金效应值小于25%,主要受土壤质地、地下水矿化度等结构因素影响,有机质、有效氮和有效磷的块金效应值在50%-75%之间,受耕作方式、施肥等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将全县农田划分为3类管理区,估算面积分别为2.56万hm2、1.76万hm2、3.24万hm2;各分区土壤养分变异系数分别为23.9%-51.5%、15.9%-50.3%、14.7%-33.0%,检验结果表明各分区间差异显著,而各分区内部变异性明显低于未分区。管理分区与土壤属性空间分布特征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分区结果可以作为差异化管理的作业单元。研究结果为各分区内部统一、不同分区间差异化管理提供了依据,研究有助于推进滨海盐渍化农田精准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3.
为阐明栓皮栎根系随径级的变化规律,探究其细根的合理划分标准。以1年生栓皮栎幼苗为研究对象,将其根系分为1、1~2、2~3、3~4 mm四个径级,分别制作石蜡切片观察解剖结构,比较木质部水力特性,测定碳氮含量及其比值,并采用主成分法对根系进行分类。结果表明:(1)随着径级增加,栓皮栎根系周皮、韧皮部和形成层组织厚度增加而占径比降低,木质部直径及其占径比均增加。(2)直径2 mm以上的栓皮栎根系木质部平均最大和最小导管直径、根比导水率和栓塞脆弱性指数增加显著; 而导管密度显著下降,导管面积与木质部面积之比变化不显著。(3)直径2 mm以上栓皮栎根系碳含量表现出显著增加,随着径级增加,根系氮含量下降、碳氮比升高。(4)主成分分析表明,13项根系结构和元素含量指标降维后,前2个主分量方差贡献率达62%,PCA双序轴显示栓皮栎根系可划分为2 mm以下的吸收根群和2 mm以上的运输根群。综上认为,以2 mm作为栓皮栎细根划分的标准兼顾了形态和功能的特点,更具有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4.
肥满度被广泛用于动物生长状况与环境、生存、繁殖等方面的研究。对2017年6月—2019年3月在广东省珠海市城区采集的328只臭鼩Suncus murinus肥满度进行分析,以期发现亚热带城市环境中臭鼩肥满度与性别、季节及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雄性肥满度(3.32)显著高于雌性;春季怀孕雌性(2.62)比未怀孕雌性(2.31)具有更高的肥满度。2)雄性和怀孕雌性肥满度在季节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雄性在春季和夏季的肥满度较高,分别为3.48和3.41,而怀孕雌性的肥满度仅在春季较高,未怀孕雌性的肥满度无明显的季节变化。3)雄性肥满度与气象因子无显著相关性,未怀孕雌性肥满度与季月平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怀孕雌性肥满度与季月平均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个体大的雄性在对食物等资源的竞争中更具优势,因此具有更高的肥满度。臭鼩肥满度的变化与种群密度及食物资源可利用性有关。不同性别、不同生理状况(怀孕/未怀孕)的个体在不同季节获得资源的能力不同,其肥满度表现出明显的性二态及季节性波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为明确江苏沿海地区麦田害虫天敌发生规律及动态,开发和利用小麦田天敌优势资源,促进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持续发展。【方法】本研究于2018年调查江苏省盐城市小麦田捕食性及寄生性天敌的种类和数量,分析其物种丰富度、种群优势度、均匀度指数、申农多样性指数和不同生育期天敌群落相似性指数。【结果】调查共发现天敌昆虫和蜘蛛类2纲6目15科25种,其中捕食性天敌共4目12科22种,寄生性天敌共有2目3科3种。鞘翅目天敌2科5种,双翅目天敌2科7种,蜘蛛目天敌8科9种,脉翅目天敌2科2种。在小麦返青拔节期,田间调查共发现3目4科10种农业天敌资源;孕穗扬花期,田间调查共发现5目13科19种农业天敌资源;灌浆成熟期,田间调查共发现6目14科19种农业天敌资源;江苏沿海地区小麦不同生育期天敌群落相似性在0.318-0.810,其中在返青拔节期与灌浆成熟期天敌种群的相似性最低。返青拔节期,食蚜蝇科优势度最高为0.624,其次为茧蜂科的0.266;孕穗扬花期,茧蜂科、食蚜蝇科和瓢虫科优势度最高分别为0.395、0.270和0.249,属于优势种天敌资源。灌浆成熟期,瓢虫科和茧蜂科优势度分别为0.361和0.244,属于优势种天敌资源。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为灌浆成熟期最高(2.143),返青拔节期最低(1.999)。Pielou均匀度指数为返青拔节期最高(0.868),孕穗扬花期最低(0.703)。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灌浆成熟期最高(2.526),返青拔节期最低(1.483)。【结论】江苏沿海地区小麦田天敌资源丰富,其中食蚜蝇科、茧蜂科、瓢虫科是小麦生育期内重要的天敌资源,充分保护和利用天敌可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高小麦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6.
野生动物资源本底是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有效管理的基础。为了掌握脊椎动物资源现状和评估保护成效,在2017和2018年,利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陷阱法等方法,对陕西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采用专家打分法对该保护区保护成效进行赋值评估。结果表明:(1)青木川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野生脊椎动物342种,隶属5纲32目91科233属,其中,国家I级、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为10种和41种;与2002年保护区建立初期相比,增加了4目9科46属83种,其中,鸟类物种数增加最多,达55种,两栖类仅增加1种。(2)青木川镇游客总量从2009年的5万余人次/年,发展到2017年的162万人次/年,保护区外围的旅游开发对该保护区脊椎动物及栖息地均有一定的潜在影响。(3)过去30年内土地利用模式变化明显,2001年未建立保护区时,该区域农业用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3%,建立保护区后至2018年,农业用地仅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使得区域内脊椎动物的栖息地面积显著增加。(4)保护区的保护成效显著,主要干扰因素发生变化,表现为保护区脊椎动物物种总数明显增加,栖息地适宜性和区域完整性显著增强,主要干扰因素类型已由早期的农林牧渔活动转变为现在的外围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07.
【背景】嗜热古菌Candidatus Syntrophoarchaeum可以与硫酸盐还原细菌共生,通过逆转产甲烷途径进行正丁烷的氧化,但在该过程中负责催化丁基辅酶M氧化的酶尚未确定。【目的】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证明Ca.Syntrophoarchaeum中mta A基因编码的蛋白可以特异性催化丁基辅酶M中丁基的转移,并非转移甲基。【方法】使用Methanosarcina mazei辅酶M甲基转移酶Mta A的晶体结构(PDB ID:4ay8)作为模板,对Mta A_1 (Gen Bank登录号OFV65993.1)和Mta A_2 (Gen Bank登录号OFV65678.1)进行同源建模。使用分子对接得到两者分别结合CH_3-Co M和C_4H_9-Co M时的结构,并用AMBER18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当Mta A_1和Mta A_2分别结合C_4H_9-Co M时,表现出与4ay8晶体结构类似的TIM-Barrel折叠三维结构,但在活性中心形状、Zn~(2+)与底物距离以及活性位点附近氨基酸配位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可能是导致Ca.Syntrophoarchaeum中mta A基因编码的蛋白催化丁基辅酶M氧化的原因。其中Mta A_2与4ay8结构更相似,活性中心氨基酸配位更完整,暗示其更可能具备催化活性。然而当Mta A_1和Mta A_2分别结合CH_3-Co M时,整体结构不合实际,活性中心Zn~(2+)与底物距离过远,表明底物几乎不可能与酶结合。【结论】Ca.Syntrophoarchaeum中的Mta A_1和Mta A_2很可能是特异性的丁基转移酶,而非催化甲基的转移,其中Mta A_2具备活性的可能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8.
降水变化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产生了显著影响,植物叶片性状特别是叶脉特征对降水变化非常敏感,然而高寒植物叶片性状特征如何响应降水变化还知之较少。采用集雨棚模拟增减50%降水的条件,以高寒草甸8种主要植物叶片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降水变化对叶片的叶脉率、叶脉密度、叶片大小、比叶质量、叶片总有机碳含量、叶片全氮含量、叶片碳同位素相对含量和碳氮比等叶片性状的影响。发现增水显著增加了植物的叶片大小、稳定碳同位素千分值、总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但显著降低了叶脉密度;而减水显著降低了叶片大小、稳定碳同位素千分值。植物叶片性状各指标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存在协同变化和相互制约。不同水分生态类型的植物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中生植物通过增加叶片大小和减少叶脉密度积极应对降水的增加,矮生嵩草的叶片大小分别增加了200.3%,叶脉密度减小了17.5%,而旱中生植物通过减少叶片大小和增加叶脉密度应对降水的减少,垂穗披碱草和异针茅的叶片大小分别减少54.9%和30.7%,其叶脉密度分别增加25%和22.4%。羽状叶脉植物增加叶脉密度和稳定碳同位素千分值以适应增水条件,花苜蓿、异叶米口袋的叶脉密度的增加了7.8%和4.0%,稳定碳同位素千分值增加2.5%和3.3%,但增水条件下平行叶脉植物的叶脉密度不变或降低和稳定碳同位素千分值保持不变;减水增加了平行叶脉植物叶脉密度并减低了稳定碳同位素千分值,异针茅的叶脉密度增加了22.4%,稳定碳同位素千分值减小2.9%,而对羽状叶脉植物的叶脉密度和稳定碳同位素千分值减少或不变。植物叶片性状对增水的敏感性显著大于对减水的敏感性,增水的效应约为减水的2倍;叶片大小的敏感性显著大于其它叶片性状,约为其它叶片性状的10倍。因此,植物在应对短期降水变化时,植物形态可塑性的作用凸显,放大或缩小叶片大小是植物应对降水变化的最有效的途径,但是不同水分生态类型和叶脉类型植物可塑性的方向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9.
基于2016年4月和10月闽南渔场渔业资源的专项调查数据,运用相对性重要指数、平均拥挤度指数、聚块指数、Cassie指标、Mrisita指数等方法分析闽南渔场游泳动物优势种组成及其种群聚集特性,比较不同的季节、类群和种类及其相互间的聚集状态,探究种群聚集驱动因子,旨在发现闽南渔场游泳动物优势种种群聚集的特征、内在规律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闽南渔场游泳动物优势种共17种,其中鱼类6种、虾类3种、蟹类4种、头足类4种;鱼类中六指马鲅(Polydactylus se-xfilis)聚集强度最强,头足类中火枪乌贼(Loligo beka)聚集强度最强;虾类和蟹类中春季以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和拥剑梭子蟹(Portunus gladiator)的聚集强度最强,而秋季以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和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的聚集强度最强;鱼类、虾类、蟹类和头足类中春季分别以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鹰爪虾、三疣梭子蟹(P. trituberculatus)和火枪乌贼的平均拥挤度最高,而秋季分别以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鹰爪虾、拥剑梭子蟹和杜氏枪乌贼(Loligo duvaucelii)的平均拥挤度最高;闽南渔场游泳动物优势种的平均拥挤度呈现出秋季高于春季,虾类、蟹类种群聚集强度大于鱼类、头足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0.
青海东部人工生态公益林近自然经营的林分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琼琳  王文义  林莎  曹志  陈琪  贺康宁 《生态学报》2021,41(12):5004-5015
依据研究区5种典型人工林近自然状况,以人工生态公益林的近自然经营管理为目标,提出林分结构调整策略与方法。主要从林分结构、物种组成、年龄及枯死木几个方面考虑选取了垂直结构、水平结构、草本盖度及其多样性、天然更新、物种多样性、组成系数、直径分布、枯木比例、健康木比例10个指标,应用基于单位圆的π值法则,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5种林分的近自然状态做出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改造措施。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ωPB=0.4786)属于远近自然林分,此类林分在密度合理的情况下无需过多人为抚育;青杨-白桦混交林(ωBP=0.2664)属于近人工林,此类林分以伐除病虫害严重的青杨、调整密度和补植青海云杉为主;青海云杉-青杨混交林(ωPP=0.2283)属于近人工林,此类林分以伐除病虫害严重的青杨、调整密度和补植白桦为主;青海云杉-落叶松混交林(ωPL=0.1872)属于人工林,此类林分以调整密度和补植白桦为主;青海云杉纯林(ωP=0.0190)属于人工林,此类林分以调整密度和营造杉桦混交林为主。通过近自然度评价与分析,为当地近自然经营提供了直观可靠的依据。在进行林分结构调整时,首先通过伐除干扰木来调整林分密度,其次要营造针阔混交林分,其中以青海云杉和白桦混交林为主要目标林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