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0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假槟榔种子催芽技术和脱水耐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假槟榔的人工种植技术,对其种子做了不同的化学催芽处理,以寻求种子的有效催芽方法,并对种子脱水耐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0%过氧化氢和98%浓硫酸浸泡5min,0.3%亚硝酸钠和0.2%硝酸钾溶液浸种24h后,发芽率显著升高,速度显著加快,尤以浓硫酸和硝酸钾处理效果为好;200~1000mg/L赤霉素和20~100mg/L激动素溶液浸泡24h也显著促进种子萌发,但催芽效果与溶液浓度有关。成熟种子轻度脱水,发芽率有所上升,但含水量下降至17%以下,发芽率急剧下降,当含水量下降10%以下,发芽力完全丧失。由此可见,种子很可能是中间型种子。  相似文献   
102.
硅对铬胁迫下小白菜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土培试验,研究了施硅对铬胁迫下小白菜(Brassica parichinensis)产量、叶绿素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中未加铬(cr6 )时,随着硅浓度的增加,小白菜产量逐渐增加,叶绿素含量减少;在不同铬(Cr6 )处理的土壤中,施加0.5 g·kg-1 Na2SiO3可显著增加小白菜产量(P<0.05);1.0 g·kg-1的硅可显著降低铬对小白菜叶片CAT和POD的活性,抑制铬对小白菜的毒害作用;硅浓度继续增加,其抑制效果开始降低.  相似文献   
103.
研究了UV-C光催化纳米TiO2对蓝藻生长的影响。从生理上分析了UV-C光催化纳米TiO2具有促进蓝藻中鱼腥藻7120体内活泼态氧化物O2,.OH和H2O2的产生,抑制藻体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超氧歧化酶(SOD)在内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藻蓝蛋白(C-PC)、叶绿素a(C-Chl a)和类胡萝卜素(C-Carotenoids)含量,最终表现为藻细胞生长代谢中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迅速降低,细胞增殖中遗传物质核酸含量下降,并出现几乎达到100%的细胞致死率;同时,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受试蓝藻细胞形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可以看出,UV-C光催化纳米TiO2能够有效抑制蓝藻生长。  相似文献   
104.
木立芦荟叶内芦荟素的超微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醋酸铅溶液对木立芦荟叶的药用成分芦荟素进行细胞化学定位,在透射电镜下探讨芦荟素产生、转运和贮藏的过程。结果表明:芦荟素由同化薄壁组织产生,质体的类囊体为其合成部位。通过质体膜形成的小泡转移到周围的内质网,以后内质网小泡与质膜融合:或质体小泡直接与质膜融合。通过胞吐作用将芦荟素释放到质膜外,经质外体途径到达维管束的鞘细胞。在鞘细胞中, 芦荟素经内质网小泡转移至内切向壁,由胞间连丝运输到芦荟素细胞的细胞质,最终贮藏在芦荟素细胞的液泡中。  相似文献   
105.
灌浆期气温与源库强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自然条件下的早、晚季种植作为温度处理,选择米质低、中、优等级的6个水稻品种(组合)作为供试材料,研究了早、晚季种植下的稻米品质、淀粉分支酶活性变化,以及温度处理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籽粒灌浆初期,高温环境下灌浆充实的籽粒,其稻米的垩白增加、透明度变差、整精米率下降,对出糙率及精米率没有明显影响.与早季种植的稻米相比,晚季种植稻米的胶稠度、整精米率、透明度增加.早、晚季种植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等没有显著影响.剪叶限源处理显著降低稻米质量,疏粒减库处理显著提高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06.
评价甲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混合抗原对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采用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实验和淋巴细胞亚型分群实验 ,对甲肝抗原 (HAAg)、乙肝表面抗原 (HBsAg)和甲乙肝混合抗原 (HAAg +HBsAg)进行检测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混合抗原没有降低相应单价抗原的各项细胞免疫反应强度 ,且较单一 ,HBsAg表现出了显著的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和Th2细胞增殖作用 (P <0 .0 5 )。混合抗原表现出良好的细胞免疫反应原性 ,同时可能辅助B细胞 ,增强体液免疫应答能力。  相似文献   
107.
薇甘菊的危害与田野菟丝子的防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东莞、深圳、汕尾、香港等地的11个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危害并有田野菟丝子( Cuscuta campestris )生长的野外样地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薇甘菊的危害极其严重,对各样地的覆盖度高达75%~95%,样地共有111种植物,其中属于重度危害(III级)和极重度危害(IV级)  相似文献   
108.
大鼠Notch 1胞质段的克隆及其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Notch 1信号途径参与决定细胞命运,其水解后产生的活性片段——胞质段(Notch 1 intracellular cytoplasmic domain, NICD)能被转运进核,激活下游靶基因的表达.Notch 1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程序性死亡、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发生和器官形成等许多重要过程.为了获得重组的NICD,以大鼠脑cDNA文库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出编码NICD的基因片段,克隆至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KG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较高水平的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GST-NICD分子质量约为120 ku左右,以包涵体和可溶性两种形式存在,易于亲合层析纯化.为制备抗体和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南方红豆杉不同部位紫杉醇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采用高压液相法分析了南方红豆杉不同部位的抗癌活性成分紫杉醇(taxol)的含量,并与东北红豆杉、云南红豆杉紫杉醇的含量相比较。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果实、种子、枝条和叶均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为合理开发利用南方红豆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孢粉是重建古植被、古气候的重要基础数据。孢粉数据库对研究样点至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的古环境演变规律、古气候变化特征反演和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拟等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收集整理了中国1960-2020年间发表和部分未发表的现代花粉数据记录, 包括样品编号、采样位置、采样地经纬度和海拔高度、样品类型、数据来源、数据类型、周边植被信息、参考文献、花粉类群及其含量等信息; 并对数据进行筛选和标准化等处理, 由此整合为中国现代花粉数据集。该数据集由4 497个现代花粉采样点的数据信息组成, 包括660个来自中国第四纪孢粉数据库数据, 1 763个前期整理发表的数据和2 074个近期收集的数据, 涵盖772个花粉类群。样品类型以土壤表层样品(3 332个)为主, 苔藓样品以及湖泊、海洋表层样品等为辅, 广泛分布于全国不同地理区域和植被类型中, 其中以温带荒漠区域(24.91%)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24.02%)最丰富, 其次为温带草原区域(16.14%)和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15.83%)。数据按照来源可分为原始数据(58%)和数值化数据(42%); 按照数据类型可分为原始统计粒数的样点(59%)和以花粉百分比表达的样点(41%)。半个多世纪以来, 科研人员开展了大量的表层现代花粉取样和研究。本数据集虽然仅获取部分记录, 但样点覆盖了我国绝大多数地区, 可有效地用于古植被与古气候重建的现代孢粉与现代植被校验, 并将为中国孢粉数据库的建立与更深入的孢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