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饥饿处理黑鲷 (Sparusmacrocephalus) 2、 5、 10、 15和 30d ,分别测定血清生长激素 (GH)和甲状腺激素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浓度以及脂肪和蛋白质在白肌和肝脏中的含量 ;同时测量正常摄食动物的相应指标作为对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①饥饿 15d后血清GH水平显著升高 ,T3 水平显著降低 ;②饥饿 15d后白肌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 ,而脂肪含量则在饥饿 2d就降低 ,并维持此低水平 ;③肝脏脂肪含量在饥饿 10d后显著升高 ,而蛋白质呈不规则波动。GH水平升高能强化储能物质的转化 ,而T3 水平降低可降低代谢水平。二者的协同作用很可能是该种应对饥饿胁迫的重要生理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2.
定量测定黑鲷生长激素受体mRNA的液相杂交/RNase保护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建立液相杂交 核糖核酸酶保护测定 (RibonucleaseProtectionAssay,RPA)技术定量检测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生长激素受体mRNA水平。方法 将黑鲷生长激素受体cDNA片断亚克隆至pGEM T载体 ,制备特异性的放射性反义RNA探针及正义RNA ,将反义RNA探针与正义RNA及样品总RNA进行液相杂交 ,用RNaseA和RNaseT1 降解杂交产物的单链RNA ,双链杂交体得到保护 ,然后检测杂交体的分子大小及放射强度。结果 检测出了黑鲷生长激素受体反义RNA探针与正义RNA及样品总RNA的特异性杂交片断 ,由此建立了定量测定黑鲷生长激素受体mRNA的液相杂交 RNase保护法 ,并采用该方法在黑鲷的多种组织中检测出了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的表达 ,表达水平在肝脏中最高。该结果与我们曾采用生长激素放射受体分析法对黑鲷生长激素受体所研究的结果相吻合。结论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鱼类生长激素受体分子内分泌的调控理论提供了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保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和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在开放海域的养殖产量和鱼类养殖福利,在20℃下,对体长差异性不显著(P>0.05)的两种鱼进行续航游泳能力测试。首先,确定不同流速下的耐力游泳时间,然后选择耐力游泳时间为150min时的速度进行续航游泳实验。其中黑鲷和美国红鱼分别被迫以3.15和4.32 BL/s的恒定游泳速度,进行0、30min、60min、90min、120min和150min的测试,解剖鱼获得肌肉、血液和肝脏,测定样品在6个时间点的代谢物浓度,每个时间点保证3组有效数据。对0和150min的实验组对比,结果显示,两种鱼肝糖原、背肌乳酸和血糖浓度差异显著(P<0.05),肌肉糖原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随着疲劳程度增加,肝糖原浓度下降,背肌乳酸和血糖上升。灰度关联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血糖和肝糖原浓度是影响疲劳的主要因素,但黑鲷相比美国红鱼,其浓度变化范围更大。综上:(1)美国红鱼比黑鲷拥有更强的游泳能力,而且黑鲷和美国红鱼不适合养殖在流速超过3.15和4....  相似文献   
14.
孙鹏  凌建忠  张辉  唐保军  姜亚洲 《生态学报》2021,41(3):1221-1228
选取象山港黑鲷个体为研究对象,以18S rDNA为靶标,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黑鲷饵料生物组成特征,分析不同龄组黑鲷的食性异同。通过序列比对,共在黑鲷胃含物中鉴定出41个属中的62种饵料生物,分属9个门,其中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绿藻门(Chlorophyta)和软体动物门(Mollusca)是黑鲷饵料生物的优势组成门类。从饵料生物相对丰度和出现频率上分析,石莼(Ulva lactuca)、熊本牡蛎(Crassostrea sikamea)、胸刺水蚤(Centropages hamatu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和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是黑鲷的优势饵料物种,所占饵料生物总相对丰度的比重达60.90%。相似性分析检验(ANOSIM)结果显示:1至4龄黑鲷个体的饵料生物组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与传统食性分析方法相比,高通量测序法在黑鲷饵料生物检测灵敏性上显现了较为明显的优势,保障黑鲷等重要物种的种群稳定对于该海域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急性低温胁迫对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生理机能的影响,以1龄黑鲷作为实验鱼,以15 ℃为对照组,设置10 ℃和5 ℃作为低温胁迫组,处理24 h后再转入15 ℃的水体中进行恢复实验,测定不同温度、不同时间点下1龄黑鲷肝的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热休克蛋白(Hsp)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低温胁迫实验中,低温处理组(10 ℃和5 ℃)在急性低温胁迫的24 h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热休克蛋白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0 ℃处理组上述三种抗氧化酶活性皆在12 h达到最大值,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24 h恢复到对照水平,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在18 h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在5 ℃处理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6 h达到最大值,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在18 h达到最大值,且在24 h都仍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在恢复实验的12 h、12 h和6 h恢复到对照组水平。10 ℃和5 ℃两个处理组的热休克蛋白含量皆在胁迫18 h达到最大,10 ℃处理组在24 h恢复到正常水平,但5 ℃处理组的热休克蛋白含量直到恢复实验结束仍与对照组存在差异。本实验结果表明,急性低温胁迫对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热休克蛋白具有显著影响,其均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趋势,说明上述酶和蛋白参与了黑鲷的低温胁迫应答过程,通过协同调节黑鲷的生理机能使其适应环境变化,减少急性低温对鱼体的损伤并使其能够在环境骤变情况下存活下来。只有在自我调节范围内,黑鲷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其体内才能够建立新的生理平衡来适应低温,因此在黑鲷养殖过程中,应当注意水温不宜低于5 ℃,水温过低时,应尽快将其移入室内,避免水温骤降对鱼体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克隆黑鲷转铁蛋白全基因并分析其分子特征。方法: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对黑鲷转铁蛋白全基因编码序列进行克隆,在cDNA获得了部分转铁蛋白基因的同源片段。经RACE PCR方法,分别对该基因的3’和5’末端进行扩增,获得的扩增片段经拼接后得到全基因片段。结果:黑鲷转铁蛋白全长2431bp,可编码691个氨基酸,分子量(MW)约为74.3kDa,等电点(PI)为5.63。它与鱼类转铁蛋白的同源性最高,约为65%-89%;与其它动物(哺乳类、两栖类等)也有一定的相识性。进化分析表明黑鲷转铁蛋白与其它鱼类和哺乳类的转铁蛋白是由早期转铁蛋白共同的祖先进化来的。结论:黑鲷转铁蛋白主要在肝脏中成组成型表达,在大脑等器官中也有少量表达。该基因的表达受病原刺激的影响,表现为经病原刺激后转铁蛋白基因的组织分布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