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植物种子二形性(多形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植物种子的二形性(多形性)是指在同一棵植株上生长有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学特性等方面有很大差异的两种(多种)种子。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比较普遍,特别是菊科、藜科、禾本科、十字花科中最为常见。二形性种子可分为有扩散结构和没有扩散结构(如冠毛和表皮毛状体)两种。如菊科的边花种子一般不具有扩散结构、个体较大,具有休眠特性和对光、温度、水、盐分等环境因子的敏感特性;而中间花种子一般具有扩散结构,个体较小,不具有休眠特性。具有休眠特性和对环境因子比较敏感的种子是形成土壤种子库的主要成分。二形性种子产生的幼苗在前期形态大小上都有差异,但生长后期有些差异不显著(70 days old for Hedypnois cretica),有些仍很显著(Atriplex Sagittata)。这二形性幼苗所产生的后代同样也具有二形性现象。二形性种子产生的比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水、盐、养分和密度胁迫等。遗传因素也影响二形性种子的比例,其遗传率一般在0.2~0.5之间,是一种数量遗传性状,受多个基因控制。为了解释二形性种子产生的原因,从生态学和个体发育的角度提出了两个模型:生态进化模型(两面下注策略或高,低风险策略)和个体发育模型。不同植物的二形性(多形性)种子在结构、发芽,休眠特性、对环境因子的反应、幼苗特性、两者的比例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尽相同。种子二形性(多形性)是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现象,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生理、生态机制,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总之,二形性种子的形成机理非常复杂,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对以下4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采用生物技术的手段研究种子二形性的遗传机制;二形性种子激素等化学物质含量的差异;目前各种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生理生态学意义;二形性植物生活史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不同小麦品种对低温胁迫的反应及抗冻性评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济麦19、济麦21、济南17等15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功能叶和叶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以功能叶各项指标的抗冻系数作为衡量抗冻性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其抗冻性进行综合评价。低温胁迫条件下,不同冬小麦品种起身拔节期功能叶和叶鞘中SOD活性、POD活性和CAT活性均不同程度地上升,MDA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下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15个冬小麦品种划分为3类:济麦19、山农8355属强抗冻类型;山农664、泰山9818、济麦21、济麦22、烟农24、烟农19、烟农21、汶农6号、鲁麦21、济南17属中度抗冻类型;其余3个品种(泰山23、聊麦18、临麦2号)属弱抗冻类型。  相似文献   
13.
薛可  李峰  罗光彬  黄玮玮  陈学进 《遗传》2007,29(5):570-574
利用EL350基因工程菌进行同源重组, 成功进行基因敲除已有报道, 但利用该系统进行乳腺生物反应器质粒构建的研究却未见报道。实验采用含有完整的牛b 酪蛋白基因的CSN2质粒作为基因打靶的载体, 设计不同的同源臂, 成功地敲除了b 酪蛋白基因的编码区。并且同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对敲除不同大小的DNA片段的效率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利用CSN2质粒两端的调控序列, 插入新的基因, 研究其表达功能, 或者进行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巧用动态生成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玮 《生物学通报》2009,44(10):45-47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许多课程资源往往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生成。用好动态生成资源,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就如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利用好动态生成资源进行研究,并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玮 《生物学通报》2010,45(6):42-44
概念教学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可为高中生物学概念的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分别从概念的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并列结合关系的同化方式对高中生物学概念的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北京东灵山地区不同海拔柴胡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ISSR技术对北京东灵山地区不同海拔的6个柴胡居群进行分析,观察不同海拔柴胡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东灵山地区不同海拔柴胡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较大,海拔1135m居群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高海拔居群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距离与海拔差距有一定的相关性,相邻海拔的不同柴胡居群间具有相对较低的遗传距离;柴胡具有较强的遗传分化趋势,且大部分变异存在于居群内。不同海拔导致的异质生境及基因流是影响柴胡居群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LUCC及气候变化对澜沧江流域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小东  黄玮  易琦  刘晓舟  左慧婷  李蒙  李忠良 《生态学报》2019,39(13):4687-4696
运用SWAT模型,通过设置不同情景,定量分析了澜沧江流域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和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并结合RCP4.5、RCP8.5两种排放情景对流域未来径流的变化进行预估。结果表明:SWAT模型在澜沧江流域径流模拟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率定期和验证期的模型参数R~2分别达到0.80、0.74,Ens分别达到0.80、0.73;从土地利用变化方面考虑,流域内的农业用地转化为林地或草地,均会导致径流量的减少,而林地转化为草地则会引起径流量的增加,农业用地、林地、草地三者对径流增加贡献顺序为农业用地草地林地,从气候变化方面考虑,流域内的径流量与降雨量成正比,与气温成反比;2006—2015年间澜沧江流域气候变化引起的月均径流减少幅度强于LUCC引起的月均径流增加幅度,径流变化由气候变化主导;在RCP4.5和RCP8.5两种排放情景下,2021—2050年间澜沧江流域的径流均呈增加趋势,这与1971—2015年间流域实测径流的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18.
马跃  李安兴  谢明权  黄玮 《动物学报》2006,52(2):396-405
自网箱养殖的卵圆鲳鲹(Trachinotus blochii)分离了一株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再经人工感染的方法收集各期虫体,制成电镜样品,对虫体进行超微结构研究。研究表明:刺激隐核虫的毛基体具有典型的9套三联微管系统。幼虫体部单毛基单元有如下特征:单毛基单元结构,具有稍分支的纤毛后微管束(Postciliary microtubular ribbon),由3根微管组成,起源于第3三联微管,向后延伸至细胞表面。滋养体体部单毛基单元特征是具有分支的纤毛后微管束,由3-6根微管组成,起源于第9三联微管。毛基体的第4-7组三联微管处发出一条长而无分支重叠的动纤丝(KD),KD向右前方伸延到质膜脊的顶端。在横微管(T)左侧的第3三联微管处有一个横行支持物即横带,由3根微管组成,与来源于第3-4三联微管的横纤维(Tf)相连。刺激隐核虫的体部毛基单元具有一个独特特征:即具有体部线带(N),是一束平行排列的微管,它们起源于邻接横微管和横纤维的致密板,滋养体的体部线带相互重叠交错排列,以此支撑细胞的横轴。滋养体期还有厚的表质层(Epiplasmic layer)。体部双毛基单元即为邻近口区的双毛基单元,每一排动基列的前几个毛基单元都是双毛基单元,极似口部毛基单元,口部双毛基单元的后面有3-4个体部双毛基单元。幼虫和滋养体的体部双毛基单元均具有2个毛基体,其结构模式相似。体部毛基单元的2个毛基体各长出1根纤毛,毛基体与一个旁体囊(PS)相连,其前面有动纤丝。文中分析了刺激隐核虫在形态上与淡水小瓜虫以及相关种类的毛基单元和皮层结构差异,认为刺激隐核虫的分类更适合归于前口类(Prostomatea),而不是膜口类(Hymenostomatida)。  相似文献   
19.
李蒙  朱勇  张明达  黄玮 《生态学杂志》2013,32(6):1645-1652
使用1961-2009年云南烤烟种植区62个气象代表站的逐日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基于低温指标和权重指数构建了烤烟低温冷害指数模型,采用线性趋势及M-K突变检测方法,分析了低温冷害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9年春、夏、秋烤烟低温冷害指数全省平均值逐年变化均呈减弱趋势,春季减弱最为显著,夏秋减弱趋势不及春季且不显著;春、夏烤烟低温冷害指数全省平均值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最高,在2001-2009年最低,秋季则为60年代最高,70年代最低;各季节中低温冷害指数呈减弱趋势及变化显著的站点春、夏季最多,秋季最少;M-K检测表明,春季低温冷害指数全省逐年平均值变化趋势显著,并在1997年出现突变点,而夏季和秋初变化均不显著,春季全省发生显著突变的站点达30%,但夏秋季不到10%,各站点出现突变的时间以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末期为主.  相似文献   
20.
黄玮 《生物学通报》2000,35(9):37-37
网络的信息传播容量大、速度快、范围广 ,双向交互作用性强 ,它在时间、地域、师生的交流方式、学习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上都是开放性的。利用网络来开展生物课外活动 ,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 ,发展学生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 利用网络开展生物课外活动的内容1.1 宣传生物科普知识 利用校园电视网和校园局域网来进行生物科普知识宣传 ,可使内容更充实、形式更多样。这样 ,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例如 :4月至 5月的“爱鸟周”,我们大力进行了爱鸟、护鸟的宣传活动。在宣传栏进行了“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