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模拟酸雨对油菜(Brassica napus L.)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油菜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酸雨对农作物生长、产量及品质的胁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模拟酸雨胁迫对油菜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株高、叶面积生长受抑,叶单面鲜重明显降低,且在pH3.1时开始出现外观上的可见伤害;产量的分析结果表明,pH4.1可作为酸雨对油菜产量的影响阈限;品质特征指标分析结果表明,酸雨胁迫会导致油菜粗脂肪含量降低,使可溶性糖含量减少,而且随着酸度增强,粗脂肪与可溶性糖降低幅度越大;酸雨胁迫对可溶性蛋白质的影响阈限在pH5.1与pH4.1之间,对游离氨基酸总量的影响阈限在pH4.1与pH3.1之间,而对还原性糖、总酸度的影响阈限则在pH3.1与pHl.5之间,但以上各指标的确切阈值及酸雨对其影响的具体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富营养水体中总氮与总磷比对苦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外受控实验条件下,研究了富营养水体中不同氮磷比(TN/TP)(12.5∶1、25∶1、50∶1)对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N/TP为25∶1时,苦草的生长状态最好,苦草生物量的增长率最大,分别高于TN/TP为12.5∶1和50∶1时的54%和31%;当TN/TP为25∶1时,附着生物尤其是附着藻类的生长状态最差,对苦草生长的不利影响最小;可见,富营养水体中适宜于苦草生长的TN/TP为25∶1;TN/TP为25∶1这一比例的应用具有相对性,当水体营养浓度低于限制水平时,该比例适用,如果水体中营养盐浓度超过限制水平时,该比例则不适用.  相似文献   
13.
菹草种群内外水质日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锦旗  郑有飞  王国祥 《生态学报》2013,33(4):1195-1203
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种群内外水体进行了昼夜连续监测,分析菹草种群内外水质的日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种群内DO自日出后增加,日落后持续下降,且与水温变化一致,于19:30左右出现1次明显低谷,后略有恢复,后一直降至日出前后;开阔水域DO变化与水温呈现一定相关性,但变化幅度较小;交界处DO含量兼有种群内与开阔水域的变化特点.种群内水体pH值自日出前后升高,日落时达最高值,后开始下降,直至次日出前后;交界处与种群变化趋势一致;开阔水域pH总体变化幅度较小,白天高于夜间,总体DO含量及pH分布:种群区>交界处>开阔水域.种群及交界处TN含量均在日出前后达最高,日出后递减,开阔水域夜间含量较高,日出前后达最高;各点NH+4-N变化规律不显著;种群内水体TP含量夜间较高,日出前后达最高值,日出后递减,日落后递增;开阔水域TP含量夜间较高,白天略低;交界处正午前后达最低值,傍晚达最高值,TN、TP总体分布:种群<交界处<开阔水域.菹草种群存在对水体DO、pH等环境因子均产生重要影响,继而影响水体内源性氮磷的迁移,其中对pH影响较小,其变化未能影响水体氮磷迁移,而DO昼夜变化较大,对水体内源性氮磷的迁移起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我国酸雨污染由硫酸型向硫-硝酸复合型转变所引起的环境效应,以油菜(Brassicanapus)为供试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系统研究了模拟硫酸型(SAR)、硝酸型(NAR)及其混合型(MAR)酸雨对农作物生理特性、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酸雨胁迫均能抑制油菜生理、生长和产量形成,但不同类型的酸雨间的抑制效应存在差异。当pH≤4.1时,SAR、NAR、MAR能破坏油菜叶质膜系统、降低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速率,从而抑制作物的光合作用;当pH≤3.1时,油菜叶面积减小,叶受害百分率明显增加。pH=4.1可作为酸雨对油菜产量的影响阈值。在pH=7.0–1.5的酸度范围内,油菜叶片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叶受害百分率表现为NARMARSAR,光合速率、光合色素含量、叶面积及产量则表现出SARMARNAR的变化特征。当pH4.1时,3种酸雨处理间差异均不明显,pH≤3.1时,3种酸雨间的胁迫效应差异显著增加(p0.05),且酸度越强,差异越大,其变化趋势为NARMARSAR。说明NAR和MAR胁迫对油菜生理、生长及产量的抑制较大。  相似文献   
15.
吴荣军  郑有飞  赵泽  胡程达  王连喜 《生态学报》2010,30(11):2799-2808
为深入了解地表臭氧(O3)增加对冬小麦的伤害,利用开顶式气室(OTC)开展了大田试验,综合分析了不同生育期温度、光照、水汽压差等环境变量的变化,以及生育期差异和O3胁迫的影响,利用Pleijel等2007年修正的Jarvis型气孔导度阶乘模型,计算了冬小麦气孔导度的变化,并与冬小麦扬花期测定的日气孔导度变化进行了比较,表明该模型适用于本地O3增加对冬小麦影响的评估。同时,根据O3吸收通量模型,计算冬小麦的O3日吸收通量大于6nmol.m-2全生育期的累积吸收通量AFst06,并建立其与冬小麦全生育期干物质累积损失响应的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O3熏期期间的150nL.L-1和100 nL.L-1处理的AFst06与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干物质累积相对值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1和0.93(P0.01),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当AFst06增加10mmol.m-2,150nL.L-1和100nL.L-1处理组与对照相比,其干物质累积分别损失16.41%和13.23%。此外,讨论了O3胁迫下不同评估方法的优劣和通量响应评估模型的优势,以及不同水汽压差(VPD)等环境条件对气孔导度和O3吸收通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紫外辐射增加对人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紫外辐射对人类影响,UV正逐年增加,未来还将继续增加。UV增加导致人类白内障,皮肤癌患者增加,免疫系统受到干扰,身高变矮。  相似文献   
17.
大气臭氧浓度升高对冬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模拟大气中臭氧浓度(100 nl · L-1和150 nl · L-1)的升高,观察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的土壤中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抽穗期达最低值,拔节期和成熟期活性较大.转化酶和脲酶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抽穗期达最高值,后出现急剧下降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在臭氧胁迫下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转化酶活性在成熟期时均显著高于OTC对照(P<0.05).脲酶活性在生育前期高浓度臭氧处理显著地高于对照,低浓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1982-2003年贵州省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揭示贵州植被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1982-2003年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的全球植被指数变化研究数据(GIMMS NDVI)和相应的气候资料,通过对逐像元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运用回归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近22年来贵州植被覆盖变化及其与主要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NDVI、温度和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线性倾向率分别为0.001(10a)-1、0.302℃·10a-1、12.776 mm·10a-1;2)月平均植被NDVI随温度呈线性上升趋势;与月平均降水量呈显著的抛物线关系,降水量对植被NDVI的作用存在一个阚值;3)温度与NDVI的年际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具有同步性,年降水量与NDVI的年际变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4)贵州省不同植被类型对气候变化有不同的响应特征,同时,气温变化较降水量变化对植被变化有更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麦博儒  郑有飞  吴荣军  梁骏  刘霞 《生态学报》2010,30(14):3883-3891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pH模拟酸雨对冬小麦籽粒氨基酸、蛋白质、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以及总酸度的胁迫效应,以期为防治我国农作物的酸雨灾害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结果表明,pH≤4.5酸雨处理会抑制总游离氨基酸的合成,且酸度越强,抑制越明显。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总蛋白)含量随着酸雨酸度的增强逐步下降,且在极酸性条件下降低较明显。pH≤4.5酸雨处理对可溶性糖的合成会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H≤2.5时还原糖的合成明显受抑。随着酸雨酸度的增强,总酸度和酸糖比均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在pH=3.5处达到最大值。pH≤3.5酸雨处理显著抑制淀粉的合成,且对支链淀粉的影响较明显,致使淀粉支/直比下降。  相似文献   
20.
郑有飞  赵泽  吴荣军  张金恩  胡程达 《生态学报》2010,30(24):6771-6780
为准确评价O3胁迫对冬小麦光响应能力和PSⅡ光能吸收、分配与利用的影响,通过OTC设置了活性碳过滤空气(CF,4—28 nL/L)、不通风(5H,15—68 nL/L)、环境空气(NF,7—78 nL/L)、100nL/L O3 (CF100,96—108 nL/L)和150nL/L O3 (CF150,145—160nL/L) 等5种O3熏蒸处理,用IMAGING-PAM测量了冬小麦(丰抗13)扬花期的Fo、Fm及自然光下的快速光曲线。结果表明,O3胁迫显著降低了冬小麦PSⅡ的最大量子效率(Fv/Fm)、最大光合速率(Pm)、半饱和光强(Pm/α)、吸光系数(IA)、调节性热耗散的量子产额(Y(NPQ))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的初始光能利用效率(α)、非调节性热耗散的量子产额(Y(NO))和PSⅡ吸收光能的日累计损失(Daily ∑Y(NO)+ Daily ∑Y(NPQ));CF处理显著提高了冬小麦的Pm、α、Y(NPQ)、NPQ及PSⅡ日累计利用的光能(Daily ∑Y(Ⅱ));当其余4组的Y(NPQ)和NPQ趋于饱和时,NF仍在以较快的速率上升。O3胁迫显著降低了冬小麦吸收、利用光能的能力和光保护能力,改变了PSⅡ吸收光能的分配结构,提高了冬小麦对光强变化的敏感性,加剧了光抑制,致使冬小麦受到O3和过剩光能的双重伤害;CF处理下冬小麦的光合能力和光保护能力显著提高,但对强光的潜在耐受能力低于NF;固城的空气质量已对冬小麦造成一定影响,极可能导致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