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7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初步查清浙江雁荡山境内蝴蝶种类有118种,隶属于9科77属,其中凤蝶科Papilionidae 21种,粉蝶科Pieridae 10种,环蝶科Amathusiidae 1种,眼蝶科Satyridae 15种,蛱蝶科Nymphalidae 34种,珍蝶科Acraeidae 1种,蚬蝶科Riodinidae 3种,灰蝶科Lycaenidae 17种,弄蝶科Hesperiidae 16种;浙江省新记录种7种,新记录属1属.这些蝴蝶分布在雁荡山15037 hm2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普通小麦远缘杂交F1代表现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麦远缘杂交试验采用常规杂交方法,不进行胚培养,在自然条件下,实现了普通小麦与小黑麦(6X,AABBRR)、柱穗山羊草(2X,DD)、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6X,AABBDD)、CIMMYT人工合成小麦(6X,AABBDD)的杂交.发现在F1代中,出现了2~7种植株表现型、7种性状分离现象;小麦颖壳颜色变化可能受多个加性基因控制;杂交F2代结实率较F1代有数倍或十余倍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花卉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花卉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本区内有52科68属88种,其中蕨类植物11科11属13种;被子植物41科57属75种,并对其基本组成、多样性等进行分析。根据本区珍稀野生花卉的现状与特点,划分出生活类型,提出园林配置方式,对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matR基因序列分析的山茶科系统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线粒体matR基因序列分析探讨了山茶科的分类学范围和系统演化关系。结果显示,传统山茶科的两个核心——山茶亚科(Theoideae或Camellioideae)和厚皮香亚科(Ternstroemioideae)不构成姐妹群关系,山茶亚科是一个支持率很高的单系类群,厚皮香亚科没有形成单系;山茶亚科下可区分出3个明显的分支,基部的分支由紫茎属(Stewartia)和舟柄茶属(Hartia)组成,木荷属(Schima)、美洲荷属(Franklirda)和美国大头茶属(Gordonia)构成第2个分支,该分支与由山茶属(Camellia)、核果茶属(Pyrenaria)、多瓣核果茶属(Parapyrenaria)、石笔木属(Tutcheria)、大头荣属(Polyspora)和圆籽荷属(Aptersperma)组成的第3个分支互为姐妹群。研究结果很好地支持了Prince和Parks等学者提出的的狭义山茶科(仅含山茶亚科)和狭义大头茶属的概念以及科下3个族(紫茎族Stewartieae、大头茶族Gordonieae和山茶族Theeae)的划分。但本研究更为清晰地揭示了科下3个族间的系统关系,即紫茎族是最基部的分支,山茶族与大头茶族间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同时,本文认为,厚皮香(亚)科是否为单系类群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天目山下农家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天目山就设有一个专门的风景名胜管理处,接待着四方的游人,人称“小上海”。而今因为旅游的兴起.天目山更成了城市人的“后花园”。每年约有12万人来此观光、度假休闲。于是.催生了当地农民经营的客栈——农家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山黧豆是一种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广泛的豆科作物,具有很高的蛋白质含量和极强的耐旱能力,因而成为一些干旱、贫困和人口众多地区的主要饲料和粮食作物,且被考虑作为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模式作物。随着人类对粮食、蛋白质和新型食物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山黧豆的研究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重视。该文对国内外近年来有关山黧豆在干旱、盐、重金属及生物胁迫下抗逆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同时简要介绍了山黧豆与干旱相适应的形态特征,并对亟需重点研究的几个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福建尤溪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植被类型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路线踏查与典型样地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按照《中国植被》的划分,结果表明:尤溪九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植被类型十分丰富,植被保存完整,共有8个植被型36个群系85个群丛;植被分布水平规律变化界限和植被类型的垂直带谱分布不明显,常绿阔叶林遍布从山麓到山顶,针阔混交林多分布于中上坡,常绿针叶林主要分布于山脊山顶附近,毛竹林多分布在局部常绿阔叶林下缘,有的与常绿阔叶林呈带状或团块状混生,是中亚热带典型的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8.
选择云丘山景区为研究区域,以该区域的主要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对旅游干扰对云丘山景区内植被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共设置了40个乔木样方,并利用TWINSPAN聚类分析以及旅游干扰程度(TDD)对所取样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WINSPAN聚类分类将景区内的植物群落划分为5个群系,其中、群系Ⅱ中伴人植物的优势度明显高于其它。干扰程度分析表明,在景区的40个乔木样方中,只有4个样方基本没有受到干扰,有3个样方受到中度干扰,其余的33个样方均为轻度干扰。TWINSPAN聚类分析科学合理地对旅游活动作用下植被景观的类型特征进行了分析。旅游干扰程度(TDD)直观地反映出各个样方所在地植被被干扰的程度,该研究结果可为旅游管理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阐明不同生长年限森林叶片和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养分含量特征,为植物-土壤养分循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以藏东南色季拉山几种典型森林植被(雪山杜鹃(Rhododendron aganniphum)、海拔4000 m和3900 m区域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 smithii)、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年生和2年生植物叶片及不同分解程度枯落物有机碳(OC)、全氮(TN)、全磷(TP)和全钾(TK)含量。结果表明:色季拉山森林叶片和枯落物OC含量表现为2年生叶片1年生叶片未分解枯落物(ND)半分解枯落物(SD)完全分解枯落物(CD),即老叶片以C积累为主,而枯落物OC含量随分解程度的增加而下降,叶片OC平均含量(68.5%)显著高于中国平均水平(45.5%);叶片N、P、K含量表现为1年生2年生,即新叶以N、P、K等营养物质的吸收积累为主。枯落物TN含量低于中国森林的平均水平(12.03 g/kg),而TP含量显著高于中国森林平均水平(0.74 g/kg),枯落物TN和TP以SD最高,即分解初期表现为净固定,而后期则呈净释放,TK含量随分解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K的净固定;叶片C∶N,C∶P和C∶K表现为2年生1年生,枯落物C∶N,C∶P和C∶K随着分解程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叶片N∶P处于较低水平(6.08),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6.0),表现出明显的N限制营养型;研究结果为科学阐明藏东南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土壤养分循环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宁夏鸽子山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末期遗址,工作人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该遗址中采集了大量石制品。尖状器是其中数量较多、形态不一、制作精细的类型。本文通过尖状器形态与功能的比对研究,结合该地区晚更新世末段至早全新世的环境特点,探讨石制品形态所体现的古人类对生存环境的适应变化。分析认为,鸽子山尖状器形态特征可能是适应环境的很好例证,类似变更也为北方原始农业的萌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