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银杏大蚕蛾Caligula japonica(Moore)作为危害核桃、板栗、银杏等坚果类果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已经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明确银杏大蚕蛾卵期寄生蜂的种类、分布和自然寄生状况,可为银杏大蚕蛾天敌的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于2018-2019年在甘肃省陇南市银杏大蚕蛾核桃危害区采集该害虫的越冬卵并带回实验室培养,收集羽化的寄生蜂并记录其种类和数量,最后通过计算寄生率确定优势天敌物种。本研究共采集银杏大蚕蛾卵块1 114个约8万粒卵,平均单株核桃树木卵块数与卵粒数分别最高可达7.5块和533.5粒;共收集到膜翅目3科5属9种银杏大蚕蛾卵期寄生蜂,其中6种为首次报道;具体为旋小蜂科7种,包括平腹小蜂属4种:麻纹蝽平腹小蜂Anastatus fulloi、甘肃平腹小蜂A. gansuensis、日本平腹小蜂A. japonicus和梅岭平腹小蜂A. meilingensis;短角平腹小蜂属2种:白跗短角平腹小蜂Mesocomys albitarsis和枯叶蛾短角平腹小蜂M. trabalae;旋小蜂属1种:Eupelmus sp.;赤眼蜂科赤眼蜂属1种: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姬小蜂科长尾啮小蜂属1种:短梗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brevipedicellus。结果表明,旋小蜂科两种短角平腹小蜂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物种优势度指数达86以上,为陇南地区野外寄生银杏大蚕蛾卵的优势性天敌,且卵块寄生率和卵粒寄生率分别最高可达55.91%和6.77%。本研究拓宽了银杏大蚕蛾自然天敌种类并为今后开发利用寄生蜂防治该害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镉(Cd)是农田土壤中的重要污染源,可在植物和植食性昆虫中积累与传递。本文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在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不同组织和在其重要害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体内的积累量。结果表明,随着水培营养液中Cd浓度的增加,番茄植株的根、茎和叶中Cd含量呈增长趋势。根中Cd的积累量远高于茎和叶,当水培溶液中Cd含量为20 mg/L时,根、茎和叶中的积累量分别达19 333.67±233.38、122.67±6.84和147.33±2.96 mg/Kg(干重)。随着Cd浓度的增加,番茄根、茎和叶的鲜重和干重均显著下降。西花蓟马取食Cd处理的番茄叶片后,体内Cd显著积累,最高达1.95±0.36 mg/Kg。同时,Cd积累量的提高进一步影响了以番茄叶片为食的西花蓟马的适合度,降低了其存活率。除对照外,番茄茎-叶的转移系数和叶片对Cd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叶片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而在所有的试验浓度处理中,西花蓟马对Cd的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均小于1,表明Cd未在其体内产生生物放大作用。研究结果明确了Cd在番茄各组织及其害虫中的积累和传递水平,为揭示重金属在农业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富集效应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探究多巴脱羧酶(DOPA decarboxylase,DDC)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生殖力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利用RNA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RNAi),将异色瓢虫4龄幼虫的DDC基因(HaDDC)抑制表达,成虫羽化后第8天开始统计20 d内累计产卵量及产...  相似文献   
14.
寄生蜂取食寄主特性及其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多寄生性天敌昆虫的雌虫不仅寄生寄主, 而且还能取食寄主。在卵育型(synovigenic)寄生蜂类群中, 取食寄主行为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本文综合近20年相关研究进展, 从寄生蜂类群、取食类型、生态学意义及影响因子等方面对寄生蜂的取食寄主行为进行了归纳总结。寄生蜂通过取食不仅可以杀死寄主, 直接起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作用, 还能通过取食策略为卵的成熟和再生提供营养来源, 对延长雌虫的寿命也有一定的帮助。对取食寄主行为的了解可为筛选优势寄生性天敌种类、评估寄生蜂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作用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是新入侵我国的重大危险性入侵害虫,赤眼蜂是我国生物防治的优势卵寄生蜂,可用于防治多种农林作物上的鳞翅目害虫。为检测东北地区本地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生防潜能,筛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有效蜂种,本研究比较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黏虫赤眼蜂和稻螟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和发育适合度。结果表明,4种赤眼蜂均能寄生草地贪夜蛾卵,并完成发育,但其寄生能力和发育适合度存在显著差异。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黏虫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块寄生率均高于80%,但仅松毛虫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表现出较高的卵粒寄生量。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和黏虫赤眼蜂子代羽化率和雌性比无显著差异,但松毛虫赤眼蜂比其它3种赤眼蜂的发育历期更短,而稻螟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和适合度均最差。研究结果将为应用本地赤眼蜂生物防治潜在入侵东北地区的草地贪夜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大造桥虫是我国大豆生产上最主要的食叶类害虫之一,目前关于这种害虫的生物防治鲜有报道。本文比较研究了大豆田三种赤眼蜂对大造桥虫卵的寄生能力和发育适合度。研究结果表明,单头黏虫赤眼蜂24 h平均寄生13.1粒卵,明显高于玉米螟赤眼蜂(1.1粒)和螟黄赤眼蜂(0.8粒)。三种赤眼蜂寄生大造桥虫卵后,均能顺利完成发育,羽化率为63.2%-74.2%,发育历期为10.6-10.8 d,三者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黏虫赤眼蜂的后代雌蜂比率(57.2%)明显高于其它二种赤眼蜂。本研究为豆田释放黏虫赤眼蜂同时生物防治多种害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稻螟赤眼蜂与二种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卵寄生竞争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螟赤眼蜂是我国水稻二化螟的优势卵寄生蜂,本文在室内条件下,初步研究了稻螟赤眼蜂分别与松毛虫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在水稻二化螟卵上的种间竞争作用。结果表明,同时接入稻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时,寄生水稻二化螟卵(40.2粒)及子代雌蜂总数(32.0头)最多,且松毛虫赤眼蜂平均寄生二化螟卵的数量(26.5粒)明显高于单独接蜂的平均寄生的数量,后代雌蜂比率(76.3%)明显低于单独接蜂时的雌蜂比率,发育历期(10.7 d)明显长于接入同种时的发育历期。而稻螟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共存时,螟黄赤眼蜂平均寄生二化螟卵的数量(10.3粒)、后代雌蜂比率(75.3%)以及发育历期(8.0 d)与单独接蜂时相似;同样,当稻螟赤眼蜂与松毛虫赤眼蜂混合接蜂时,稻螟赤眼蜂平均寄生二化螟卵的数量(14.4粒)、后代雌蜂比率(79.0%)以及发育历期(8.6 d)与单独接蜂时相似,但是,当稻螟赤眼蜂与螟黄赤眼蜂混合接蜂时,其后代雌蜂比率(76.7%)明显低于单独接蜂处理,而发育历期(8.8 d)明显长于单独接蜂处理。总的来看,在二化螟卵上,同时接入二种赤眼蜂时,蜂种间存在一定的竞争作用,其中混合接入稻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时,对水稻二化螟的控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新入侵我国的B型与浙江一非B型(China-ZHJ-1种群)烟粉虱之间的生殖亲和性进行了测定,并对两个生物型在形态特征、发育历期、诱导西葫芦银叶反应及寄主植物适应性几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将B型与非B型ZHJ-1种群进行杂交组合时,两生物型之间虽然有求偶行为发生,但从不发生交配,后代全部为孤雌生殖产下的雄虫;而B型、非B型各自内部羽化后0~72 h的平均交配次数分别为4.4次和1.0次, 所产后代的雌雄性比分别为2.8∶1、1.0∶1,前者性比显著高于后者。两生物型之间伪蛹形态存在明显差异,非B型ZHJ-1种群的前、后蜡缘饰宽度分别为B型的2.5~2.7倍、1.8~2.1倍。在棉花上,除B型1龄若虫历期较非B型的略长外,两生物型之间其他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无显著差异;从2龄若虫起,非B型各虫态的体长明显长于B型,并且同一生物型内,4龄雌性若虫个体明显大于同龄雄性若虫。B型在多种寄主植物上的存活力比非B型的显著要强。B型与非B型ZHJ-1种群生物学特性的比较,为对我国烟粉虱这两个生物型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探讨B型烟粉虱的入侵生物学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背景】近年来 “Q”烟粉虱在我国快速扩张,已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一种重要入侵害虫。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Q”烟粉虱已对多种农药产生高抗药性,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对其进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在室内研究了近年引入我国的海氏桨角蚜小蜂对不同龄期 “Q”烟粉虱若虫的取食和寄生能力。【结果】各龄期的 “Q”烟粉虱若虫均可被海氏桨角蚜小蜂取食和寄生。在48 h内,寄生蜂取食1、2、3、4龄烟粉虱若虫的数量分别为10.〖KG-*8〗7、6.[KG-*8]4、6.[KG-*8]7、5.[KG-*8]0头,呈现随龄期增大取食数量下降的趋势;海氏桨角蚜小蜂对不同龄期烟粉虱若虫的寄生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其更偏好寄生2、3龄若虫(25.[KG-*8]4和27.[KG-*8]5头),其次是1龄若虫(22.[KG-*8]1头),而寄生4龄粉虱的数量最低(16.[KG-*8]5头)。【结论与意义】寄主龄期对海氏桨角蚜小蜂的取食和寄生能力具有显著影响。综合来看,该寄生蜂表现出对 “Q”烟粉虱较好的生物防治潜能,是防治烟粉虱的理想寄生性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黏虫赤眼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本研究以柞蚕卵为中间繁育寄主,测定了黏虫赤眼蜂在17℃、20℃、23℃、26℃、29℃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并运用有效积温法则计算出黏虫赤眼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黏虫赤眼蜂各虫态在17℃~29℃均能正常发育,并且各温度下的发育历期明显不同,世代发育历期也明显不同,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变短。柞蚕卵繁育黏虫赤眼蜂的卵期、幼虫前期、幼虫中期、幼虫后期、预蛹期、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01℃、15.41℃、13.51℃、13.32℃、15.39℃、9.04℃,有效积温分别为22.01、7.66、8.98、9.19、37.23、115.22℃·d。本研究为指导利用柞蚕卵大量繁育黏虫赤眼蜂以及探索诱导滞育温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