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王立华  孙网保 《蛇志》2014,(2):245-247
目的探讨规范蝮蛇咬伤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蝮蛇咬伤的救治水平。方法对我院1984~2013年收治的3376例蝮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76例患者中,显效2747例,有效6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9.56%。杜绝了死亡病例出现,减少了伤残发生率。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性治疗措施,避免应用对心、肝、肾有损害的药物,同时防治呼吸衰弱、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才能有效的救治蝮蛇咬伤中毒患者。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蝮蛇咬伤211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孙网保  王慧华  王立华 《蛇志》2006,18(1):28-31
我院于1984~2004年,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蝮蛇咬伤2114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114例蝮蛇咬伤病人中,住院治疗1348例,门诊治疗766例。男1091例,女1023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4岁,平均39岁。职业:农民1593例,工人206例,个体蛇贩35例,学生224例,其它  相似文献   
13.
毒蛇咬伤具有发展迅速、病情危重、并发症多、处理棘手、预后难以预料等特点,如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往往造成不良后果,轻者致残,重者则危及生命。自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蛇伤防治过失责任赔偿事件显著增加,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患者投诉、控告、提出高额索赔等问题呈逐年增加[1]。近30年来,我们治疗毒蛇咬伤患者共3186例,现结合我国各地蛇伤治疗的经验和教训以及临床医疗的现实状况,就毒蛇咬伤诊治中的医疗纠纷提出我们的意见,旨在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的医疗环境,促进蛇伤防治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孙网保  王立华 《蛇志》2005,17(3):165-166
毒蛇咬伤起病急,发展迅速,在门诊的先行处理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及愈后。现将本人处理门诊蛇伤的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斜纹夜蛾多角体病毒包埋型病毒受体的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multinucleocapsid nucleopolyhdrovirus,SpltMNPV)包埋型病毒粒子(polyhedra-denved virus,PDV),以此病毒粒子作抗原,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用SDS裂解缓冲液提取斜纹夜蛾幼虫中肠组织细胞总蛋白.采用病毒铺覆蛋白印迹技术(VOPBA),利用抗PVD抗血清对病毒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斜纹夜蛾中肠细胞总蛋白中40kD、73kD、85kD的三种蛋白能够结合PDV.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以芽胞杆菌(Bacillus)为筛选对象,分离土壤中可编码乌头酸异构酶(aconitate isomerase,AI)的革兰氏阳性(Gram positive,G+)菌株,以丰富对AI分布的科学认识,为其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理论与材料基础。【方法】采用土样高温预处理法、含反式乌头酸(trans-aconitic acid,TAA)唯一碳源的ACO固体平板培养法,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筛选能够编码AI的芽胞杆菌目的菌株。【结果】共分离得到22株能够利用TAA碳源的细菌菌株,成功鉴定了其中的16株,分别为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2株,阿氏芽胞杆菌(Bacillus aryabhattai) 7株,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 1株,未鉴定到种的芽胞杆菌(Bacillus sp.) 6株;且它们所含AI编码基因与已知AI基因在序列上存在差异。【结论】首次证明可编码AI的芽胞杆菌细菌种类具有多样性,暗示G+细菌广泛编码AI的可能性,更新了AI几乎只在G–细菌中分布的观点,为后续深入挖掘AI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更多可用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诺如病毒爆发与HBGAs受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两年期间诺如病毒爆发的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和志愿者唾液,采用凝集抑制实验法检测唾液中HBGAS血型物质;用EIA法检测NoV-VLP与HBGAs的结合特性;比较不同型别诺如病毒爆发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HBGAs分布差异.结果:在感染诺如病毒的患者中,并无患者是唾液非分泌型,提示非分泌型HBGAs受体不与G Ⅱ 24型诺如病毒毒株结合与OD450值测定结果一致.其中检出分泌型中A型1例(1.67%),B型48例(80.00%),O型3例(5.00%),AB型2例(13.33%),60例患者的检测结果与其本身的血型相一致.无论是分泌型还是非分泌型的分布比例,两组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型患者为诺如病毒感染的高度敏感人群,提示在我国人群的感染类型多以分泌型B型人群为主.  相似文献   
19.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基因组全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完成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Spodopteralituramulticapsid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PV)基因组全序列测定。SpltMNPV基因组全长 1 39341bp ,碱基组成中G C含量为 42 .7% ,与已发表的Spodopteraexiguamulticapsidnucleopolyhedrovirus (SeMNPV) (44 % )和Bombyxmorinucleopolyhedrovirus (BmNPV) (40 % )相似 ,而与Lymantriadisparmulti capsi…  相似文献   
20.
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基因组的hr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Spodopteralituramulticapsid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 PV)基因组进行全序列分析 ,发现共存在 1 6个非编码的同源性 (homologousregions,简称hr) ,长度介于 1 5 6~ 1 347bp之间 ,G C含量平均为 33.0 %。在这 1 6个hr中 ,存在两类的不完全回文重复 (imperfectpalindromicrepeat) ,即P I和P II。P I是一个 41bp的回文序列 ,无明显的保守侧翼区 (flankingregion)。除hr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