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日光温室中的午间高温、高湿、病虫害发生率高 ,频繁地使用农药等一系列问题 ,已研制了具有阴、阳棚结构的新型日光温室 ,它通过阴、阳棚之间的热交换 ,既可降低阳棚的午间高温 ,推迟并缩短了阳棚午间 30℃以上的高温 ,又可提高夜间低温 ,其日平均温度比对照 (二代日光温室 )气温提高了 3.8℃ ,地温提高了 4.2℃ ;光照总入射量比对照平均增加 1 3.5 % ;≥ 85 %湿度平均减少 4.7h/d;病虫害发生率及农药使用量比对照减少 85 %以上。将阳棚午间多余的热量补充给阴棚 ,可使其温度提高 3~ 5℃ ,把单屋面日光温室背面的遮荫区 (大多都闲置 )转化为生产区 ,使土地利用率从 43.8%提高到 68.8% ;该日光温室可提供两种不同光照、温度等条件的温室人工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基本实现了光、温、水、土、CO2 等生态因子的优化配置 ,有效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新型日光温室 -集水工程 -沼气池联体构筑为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2.
截至2021年底, 中国共记载591种两栖类(不包括外来入侵种), 是世界上两栖类物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物种特征影响和决定了物种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在进化生物学、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 中国两栖类在线数据库(https://www.amphibiachina.org)已经整理了我国两栖类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信息和地理分布等部分物种特征, 但仍缺乏一个完整的、可自由检索的数据集。通过系统查阅文献和数据检索, 本文收集整理了中国全部591种本土两栖类的22个特征数据, 包括物种发现时间(最早发现和描述新物种文章的发表时间)、模式产地、中国受威胁等级、全球受威胁等级、致危因子、是否中国特有种、是否岛屿特有种、雄性体长、雌性体长、窝卵数、卵径、产卵地点、幼体主要生境、成体微生境、活动模式、生殖周期、繁殖时间、是否有亲本照顾、受精方式、海拔范围、分布地区、分布省份数。除了物种发现时间、是否岛屿特有种、分布地区、分布省份数外, 其余特征数据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 数据完整度为27.92%-100%, 平均完整度为71.72%, 标准差为24%。本数据集是目前我国两栖类最新和最全的物种特征数据库, 希望可以为我国两栖类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生物地理学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依据节能、安全、高效、实用的原则,设计一款集饲养与实验一体化的屏障设施。方法在该屏障系统中主要设计了可以组合的传入单元、生活单元、过渡单元和实验单元。在动物和物品的传递流程中,加入了自动灭菌的控制。结果本设计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有效保障实验动物的清洁度。结论本系统可以满足清洁级和SPF级的中、小规模实验动物生产及实验需要。  相似文献   
14.
根据呼伦湖流域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蒸发量资料以及1961—2008年径流量资料,利用非参数检验Mann-Kendall法,分析了近50年呼伦湖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流域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呼伦湖流域近50年来气温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受夏季降水量影响最为明显,经历了1961—1964年的上升,1964—1983年的下降,1983—2003年的上升和2003—2010年下降4个阶段;年蒸发量在1973年以前相对平稳,1973—1998年呈下降趋势,1999—2005年呈显著上升趋势,2005年为突变点,出现从高到低突变。夏、秋季节蒸发量趋势在时间段上与夏季降水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径流量基本表现为1961—1965年偏丰,1965—1987年偏枯,其中1975—1980年间表现为显著下降趋势(P<0.05),1987—2002年偏丰,2002—2008年偏枯;在气温普遍升高的前提下,降水量整体呈减少趋势,其变化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蒸发量的变化,呼伦湖流域暖干化趋势显著。以径流自身的变化特征为时段划分基础,对比径流、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过程,经相关统计分析检验,发现夏、秋季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是引起呼伦湖流域径流量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典型的陆桥岛屿, 千岛湖成为检验栖息地片段化理论的自然研究平台。2011年5月1日至2014年3月31日, 我们在千岛湖32个岛屿和1个大陆对照样点布设了60台红外相机, 对千岛湖体型较大的地栖兽类及其最小监测时长进行了监测和研究。在27,798个相机日的监测中, 共获得动物影像照片23,639张, 照片清晰、可进行物种鉴定的有2,414张, 占照片总数的10.2%; 其中体型较大的地栖兽类独立照片988张, 识别为9个物种: 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黄麂(Muntiacus reevesi)、野猪(Sus scrofa)、华南兔(Lepus sinensis)、马来豪猪(Hystrix brachyuran)、猪獾(Arctonyx collaris)、鼬獾(Melogale moschata)、花面狸(Paguma larvata)和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 平均独立照片拍摄率为40.9%。种-面积曲线研究表明, 岛屿上的地栖兽类物种丰富度随着岛屿面积的增大而增大, 曲线的z值为0.27。大岛(>10 ha)中, 最小监测时长随面积增加而增加, 而小岛没有明显趋势; 最小监测时长随隔离度增加而减小, 但关系不显著(d.f. = 20, F = 3.067, P = 0.095), 表明建湖后栖息地的片段化与岛屿化导致了一些对面积或栖息地较为敏感的大型兽类在小岛屿上的局部灭绝。因此, 我们建议对于面积较大的片段化栖息地, 红外相机应保证较长的最小监测时长, 而面积较小的片段化栖息地在监测中应根据隔离度、基质性质、物种种类适时调整调查强度, 以完整反映当地物种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惊飞距离--杭州常见鸟类对人为侵扰的适应性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惊飞距离是指人在鸟类惊飞之前能接近鸟类的距离,反映了鸟类对人为侵扰的适应程度。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在杭州6个区的调查中共见到42种鸟类,以其中的9种优势种兼广布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鸟类沿侵扰梯度惊飞距离的变化及影响惊飞距离的主要因子。根据植被类型、建筑比例、干扰因素等差异,将栖息地分为5类:建筑区,城市园林,西部山区,水荡,农田。选取体重、活动高度、观测点可视度、引人注目程度、迁徙状态作为探讨惊飞距离的5个变量。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栖息地的人为侵扰程度有极显著差异:建筑区的人为侵扰程度与城市园林有显著差异,西部山区、农田和水荡之间无显著差异。②在不同栖息地中,惊飞距离具有显著差异;随着人为侵扰程度的提高,同种鸟类在不同栖息地中的惊飞距离呈减小趋势。③鸟类对人为侵扰的惊飞距离与选取变量问的关系显著:体形大小、观测点可视度与惊飞距离呈显著正相关,活动高度与惊飞距离呈显著负相关,而引人注目性与惊飞距离不相关。说明多数鸟类对人为侵扰已有了一定的适应性;体形较大、在植被稀疏的栖息地中以及靠近地面活动的鸟类惊飞距离较大,对人为侵扰的适应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有1,445种鸟类, 是世界上鸟类物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物种特征反映了生物有机体的功能和适合度, 在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 目前还没有关于我国鸟类生活史、生态学和地理分布等物种特征的完整数据库。通过系统查阅文献和各种数据资料, 本文共收集整理出了中国1,445种鸟类17个功能特征数据: 体重、体长、嘴峰长、翅长、尾长、跗蹠长、食性、窝卵数、卵大小、卵体积、巢址、巢的类型、集群状况、迁徙状况、是否特有种、地理分布范围和分布省份等。在这些特征中, 除迁徙状况、是否特有种、地理分布范围和分布省份外, 其余特征数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数据的完整度为60.83%‒100%。本数据库是目前关于中国鸟类最新和最全的物种特征数据库, 期望能为我国鸟类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生物地理学、保护生物学等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千岛湖两栖爬行类动物群落结构嵌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熙  王彦平  丁平 《动物学研究》2012,33(5):439-446
生境片段化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文采用样线法对千岛湖23个岛屿的两栖爬行类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植物种类调查数据和GIS技术提取的栖息地景观参数,使用“BINMATNEST”软件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这些岛屿上的两栖爬行类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千岛湖两栖爬行类群落整体上呈现嵌套分布格局;嵌套格局与岛屿面积和生境类型相关显著.因此,在制定千岛湖地区两栖爬行动物保护措施时,应优先考虑面积较大和生境类型多的岛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性别对建立小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昆明种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4组:雄性对照组、雌性对照组、雄性高脂组、雌性高脂组,按各组要求分别给予正常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连续2周,取血测定实验小鼠血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结果雌性对照组血脂四项指标与雄性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高脂饮食使小鼠血中TC、LDL水平明显增高(P〈0.05),雌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性别对实验小鼠高脂血症模型的建立及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宁波地区黑斑蛙的繁殖生态和产卵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斑蛙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两栖动物之一,但目前有关其繁殖生态和产卵地选择还所知甚少,而且多局限于定性描述。2004—2006年在宁波地区黑斑蛙的繁殖期,对黑斑蛙的繁殖生态研究分析表明,该蛙在繁殖期的种群密度为0.0903±0.0029只/m(n=11);该蛙是雌雄二形性的蛙类,雌性蛙类的体重和体长都显著大于雄性;该蛙窝卵数的变化幅度较大(1546—7897个),平均窝卵数为4643.04±235.96个(n=50);卵径范围为1.50—1.74mm,平均卵径大小为1.6050±0.0046mm(n=226)。对黑斑蛙产卵地选择的研究结果表明,产卵地在水域比率、裸地比率、植被盖度、水深、水温和水的透明度等方面与随机样方不同;该蛙偏爱在水域比率和植被盖度较高的生境产卵,而避免在水体较深的生境产卵。为了更好地保护黑斑蛙的产卵栖息地,今后应优先保护水域比率和植被盖度较高而水体不深的生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