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轮数据是晚全新世古气候研究中最重要的代用指标。树轮参数各具优缺点, 蓝光强度(BI)是一种获取成本低廉的最大晚材密度(MXD)的光学替代参数, 其蓝色光反射率或强度最小值(256-BI)与相应的MXD值高度相关, 被很多的学者认为是树轮气候学研究中一个具有重要潜能的新兴参数。该研究以吉林老白山3个海拔(900、1 200和1 500 m)的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为例, 分析鱼鳞云杉的BI及轮宽指数(RWI)与气候因子的响应差异, 以期为BI参数在树轮气候学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 不同海拔鱼鳞云杉BIRWI对气候的响应趋势基本一致。BI与温度主要呈正相关关系, 而RWI与温度主要呈负相关关系, 其中BI与当年夏季及生长季最高温度显著正相关, 而RWI (低、中海拔)与全年平均气温、当年生长季和全年最低温度显著负相关。BI与当年夏季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显著负相关, RWI与夏季SPEI负相关关系较弱或为正相关; BIRWI几乎相反的生长-气候关系可能是早、晚材权衡关系的体现。研究区域鱼鳞云杉的BI参数可能与年轮宽度记录不同的气候信号, 在空间尺度上对于当年夏季降水、最高温度以及SPEI的响应好于传统宽度指标。BI与主要气候因子相关关系的时间稳定性好于RWI, 因此, BI在树轮气候学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2.
呼伦贝尔沙地45年来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慧颖 《生态学杂志》2007,26(11):1817-1821
采用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方法,对近45年呼伦贝尔沙地气象观测资料和草场沙化、退化面积、植被状况等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沙地总体气候暖干化趋势显著;气温逐年升高、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加和极端气候事件增多,使流动沙地面积不断增加,植被盖度下降。卫星遥感监测和全国沙漠化普查结果进一步表明,呼伦贝尔沙地的沙漠化正在扩展,生态环境正在恶化。逐年减少的大风日数和沙尘暴日数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的保护与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来,沙区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沙化的治理力度,沙地局部植被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3.
揭示大兴安岭北部气候变化敏感区的气候生产潜力演变及其影响机理,对于维持东北地区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标准树轮年表反演气象资料与研究区13个气象站观测数据组成的1707—2014年气象资料序列,利用Miami模型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大兴安岭北部气候生产潜力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1707年以来,气温、降水、蒸散和标准气候生产潜力变化均表现极显著增加趋势,标准气候生产潜力(W)变化率为1.79 kg hm~(-2)a~(-1),20世纪气候倾向率最大为10.14kg hm~(-2)a~(-1),温度气候生产潜力(WT)与降水气候生产潜力(WR)的比值21世纪最大,水热配比状态最好;4种气候生产潜力存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但变化一致性较好,主周期均为215—219a;大兴安岭北部W呈现一致的正变化趋势,高值、次高值、低值中心分别在根河、塔河、鄂伦春偏南地区,振幅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减;W与年气温、降水量、蒸散量正相关显著,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年降水量和蒸散量均增加10 mm,W变化率依次为453.71、74.40、219.01 kg/hm~2,且气温是影响W的主要因子;未来"暖湿型"气候对森林植被生长有利,而"冷干型"气候对森林植被生长不利,气候生产潜力增加(减少)幅度均为10.9%—21.7%。研究结果不仅可为区域尺度内研究森林植被气候生产潜力提供基础方法,而且对进一步估算森林碳汇、即将实施的碳交易及中国北部边疆生态安全研究和生态功能规划制定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赵慧颖 《生态学杂志》2007,26(11):1817-1821
采用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方法,对近45年呼伦贝尔沙地气象观测资料和草场沙化、退化面积、植被状况等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沙地总体气候暖干化趋势显著;气温逐年升高、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加和极端气候事件增多,使流动沙地面积不断增加,植被盖度下降。卫星遥感监测和全国沙漠化普查结果进一步表明,呼伦贝尔沙地的沙漠化正在扩展,生态环境正在恶化。逐年减少的大风日数和沙尘暴日数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的保护与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来,沙区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沙化的治理力度,沙地局部植被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5.
伊春地区红松和红皮云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木生长-气候关系对准确评估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预测森林生产力与植被动态及揭示树木对气候变化的响适应策略至关重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升温可能会对树木的生长产生影响,从而改变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碳储量。本研究利用生长-气候响应函数、滑动相关分析等树木年轮学方法,探讨伊春地区阔叶红松林内红松和红皮云杉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及两者径向生长对快速升温(1980年后)响应的异同。结果表明:1980年前红松径向生长有明显加速的趋势,红皮云杉上升趋势较弱;而1980年后红松径向生长趋势显著下降,红皮云杉则下降不明显。红皮云杉径向生长与上一年9月及当年6月平均气温显著负相关,而红松径向生长与上一年12月及当年1月、4月和6月最低气温显著正相关。1980年快速升温后,高温对两树种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尤其是红松。生长季末(9月)降水对红松和红皮云杉的限制作用由升温前的负相关转变为升温后的显著正相关。温度是限制红松和红皮云杉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降水影响相对较弱;其中红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红皮云杉更敏感。快速升温后,红松和红皮云杉生长-气候关系的变化可能与升温导致的暖干旱化有关。若气候变暖持续或加剧,二者径向生长的气候限制因子也将由温度转变为水分;红松和红皮云杉会出现生长衰退,尤其是红松。  相似文献   
6.
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5年腹部术后切口感染47例病历的感染情况,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对策。结果:腹部术后切口感染与病人全身健康状况、手术环境、医务人员素质及应用抗生素等方面有着重要关系。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通过合理应用抗生素、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切口护理、充分做好肠道准备、加强病人的营养支持,从而降低腹部术后切口的感染。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河套灌区春玉米苗期光温指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12-2013年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巴彦淖尔市的春玉米分期播种试验数据,结合农业气象站多年的作物观测资料,分析了河套灌区光温条件变化对春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得到不同适宜度光温指标体系,并应用多项式拟合方法将温度指标插值到苗期生长的每一天,形成动态连续温度指标曲线,可以更客观和精细地反映温度对春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播种 出苗期和出苗 拔节期温度每上升1 ℃,出苗速率和发育速率分别约提升11%和12%,生物学下限温度分别为7.4和11.9 ℃;播种 出苗期适宜温度为16.0~18.0 ℃,三叶期叶面积指数可达0.0172以上;出苗-拔节阶段适宜温度为21.6~23.0 ℃,气温越高,地上部光合作用越强,叶片和植株生长越快,拔节期叶面积指数和株高分别可达2.15和120 cm以上;出苗 拔节阶段日照百分率≥74%、平均日照时数≥11.0 h·d-1或总日照时数≥540 h,植株叶片干质量可达34 g以上.  相似文献   
8.
寒地水稻关键生育期涝害的过程雨量指标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寒地水稻涝害的过程雨量指标对寒地水稻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安全生产意义重大。本研究以黑龙江省粳稻为研究对象,基于1961—2000年长序列水稻灾情史料、生育期资料及研究区73个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反演水稻关键生育期涝害的降水日数及过程雨量,建立寒地水稻涝害样本过程雨量序列。利用K-S分布拟合检验,采用置信区间下限值确定阈值方法,构建寒地水稻涝害过程雨量等级指标;并用预留的灾害样本对指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农田排水不畅条件下,降水过程在1~3 d之间水稻轻度、中度和重度涝害雨量下限值分别为分蘖期48、89、136 mm,抽穗期44、87、102 mm;降水过程在4~7 d之间水稻轻度、中度和重度涝害雨量下限值分别为分蘖期68、97、142 mm,抽穗期66、103、127 mm。指标计算结果与历史灾情记录吻合度较高。研究结果为开展寒地水稻灾损定量评估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9.
蒙古栎和黄菠萝是东北温带森林中重要的阔叶树种,探究二者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能够为未来气候变化情境下东北阔叶林的经营、保护及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小兴安岭地区沿经度梯度设置3个采样点--海伦、铁力和伊春,运用树轮年代学方法建立了3个采样点蒙古栎和黄菠萝的标准年表,分析了其与当地气候因子的关系,揭示了蒙古栎和黄菠萝生长-气候关系的时空变异规律.结果表明: 研究区黄菠萝径向生长对生长季温度变化敏感,而蒙古栎径向生长受生长季温度和降水的共同限制作用.蒙古栎和黄菠萝对温度的响应存在差异: 春季均温升高抑制蒙古栎径向生长,而促进黄菠萝径向生长;夏季高温对蒙古栎径向生长的限制作用明显高于黄菠萝.随经度(水分)增加,蒙古栎径向生长与水分因子的关系逐渐减弱,而黄菠萝没有明显变化.树种生理特性是影响树木生长-气候关系的关键因素.1976年升温后,黄菠萝生长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蒙古栎生长却随温度升高而呈下降趋势.升温造成的干旱胁迫可能是两树种生长响应差异及蒙古栎出现响应分异现象的重要原因.如果未来增温趋势持续或者加重,蒙古栎的生长可能会因干旱胁迫加剧而衰退,黄菠萝则不受影响或生长略微加快.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微区拉曼光谱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微区拉曼光谱特征,以球囊损伤日本长耳白兔右侧颈总动脉后予以高脂饮食喂养,在实验过程中监测体重和血脂变化情况。3个月后,以中国斑点蝰蛇毒和组胺加以触发使斑块破裂,将动物处死并查找动脉硬化斑块,动脉组织经大体病理分类后,进行微区拉曼光谱及病理检测。结果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拉曼光谱图在1450及1660cm-1处均有明显的胆固醇等脂质特征峰。特征峰曲线下相对面积统计结果表明:明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谱峰下相对面积(5.80×10-3±3.51×10-3)显著高于轻度动脉粥样硬化组织(2.01×10-3±1.49×10-3)及正常动脉组织(1.01×10-3±0.94×10-3),P<0.05。正常动脉组织拉曼光谱曲线较光滑,无明显特征峰。血栓形成处拉曼光谱图荧光背底较强,未见特征谱峰。该研究结果证明微区拉曼光谱可以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胆固醇等脂质含量进行特异性定量检测,表明微区拉曼光谱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