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用豚鼠模型初步评价抗生素联合卡介苗治疗结核病的可行性。方法用高剂量Mtb皮下攻击豚鼠2周后,将重组ESAT6-CFP10(EC)变态反应原皮试阳性的豚鼠随机分成4组:NS组、BCG组、抗生素组、抗生素+BCG组。抗生素+BCG组接受异烟肼(isoniazid,INH)和利福喷丁(rifapentine,RFT)的联合化疗,1次/周,共3次,给药结束后,每只豚鼠皮下免疫1/10人用剂量BCG;BCG组每只豚鼠仅皮下免疫1/10人用剂量BCG;抗生素组仅给药INH和RFT,1次/周,共3次;NS组给予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全部豚鼠于攻毒13周后安乐死解剖,评价肝、脾、肺的脏器综合病变指数,计算脾脏活菌载量(lg CFU),并对肝、脾、肺脏器做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NS组、BCG组、抗生素组和抗生素+BCG组的脏器评分分别为83±8、81±10、45±28和33±14。其中,BCG组与N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生素组和抗生素+BCG组与N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q=6.84,P0.001;q=9.02,P0.001),两组与BCG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q=6.44,P0.001;q=8.63,P0.001);但抗生素组与抗生素+BC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生素+BCG组豚鼠的脾脏活菌载量为(3.62±1.13)lg CFU,与NS组的(4.92±0.52)lg CFU和BCG组的(5.20±0.43)lg CF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54,P0.01;q=6.72,P0.001)。抗生素组脾脏活菌载量为(4.39±0.50)lg CFU,与其他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组织切片显示各组病变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BCG组NS组抗生素+BCG组≈抗生素组。结论化疗后免疫1针BCG的治疗效果较差,多针次的BCG免疫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观察卡介苗溶菌黏膜免疫调理剂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激活。将SPF小鼠分组后用黑色素瘤B16和肝癌实体瘤H22感染,随后以灌胃途径引入本调理剂,分别发现它能促进荷瘤小鼠血清溶菌酶含量上升和T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增强。试验结果表明,卡介苗溶菌黏膜免疫调理剂对荷瘤小鼠有升高其血清溶菌酶含量和增强迟发型变态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三氯醋酸(TCA)和硫酸铵(AS)综合法,由卡介菌苗(BCG)培养滤液中提纯制得卡介菌素纯蛋白衍生物(BCG—PPD)。BCG—PPD的纯度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国际标准(PPD-S)及中国标准(PPD—C)相近,高于加拿大标准(PPD—CT68)和丹麦标准(PPD—RT23)。在BCG免疫豚鼠中,BCG—PPD的皮肤迟发型变态反应(DTH)大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的DTH反应。在结核菌感染豚鼠组中,BCG—PPD的DTH反应小于PPD的DTH反应.在检查333名新生儿接种BCG12周后的免疫  相似文献   
14.
以迟发性超敏反应与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分别作为体内,外细胞免疫功能的基本参数,探讨不同剂量的分枝杆菌,在不同时间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显示免疫组的中和/或高剂量组的反应显著强于对照组(P<0.05),且随时间延长,剂量加大有增强的趋势。证实分枝杆菌制剂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鼠疫菌噬菌体噬菌斑效价测定方法。方法通过分析细菌接种浓度、孵育吸附时间及培养温度等参数,建立鼠疫菌噬菌体效价测定方法,并分析其精密性;建立鼠疫活疫苗鉴别及纯菌检查用噬菌体效价质量标准。结果经优化后确定细菌接种浓度为7×108/mL,不需孵育吸附,培养温度为29℃,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精密性较好,用于鼠疫活疫苗鉴别及纯菌检查用噬菌体效价质量标准应不低于1×106PFU/mL。结论建立了鼠疫菌噬菌体噬菌斑效价测定方法,为鼠疫菌噬菌体及疫苗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以卡介苗(BCG)基因组DNA及宫颈癌组织提取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19kD抗原的胞壁区及其上游调控元件(19ss)基因序列和HPV16型E7基因序列。先将19ss基因与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质粒pMV261重组,得到重组质粒pMCW。再将E7基因克隆至pMCW,得到重组质粒pMCW-E7。最后用PCR引物定点诱变法突变E7基因与转化有关的位点,得到重组质粒pMCW-mE7。对重组质粒pMCW-mE7用PCR扩增、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19ss基因及突变的E7基因正确插入穿梭质粒pMV261。成功构建了重组穿梭质粒pMCW-mE7。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BCG-CpG-DNA对重组HBsAg免疫原性的影响,了解其佐剂功能。采用不同剂量BCG-CpG-DNA与不同剂量重组(汉逊酵母)表达的HBsAg或Al-HBsAg混合免疫小鼠,与同剂量铝佐剂疫苗对比,以放射免疫法检测抗-HBs中和抗体水平和抗体持续时间,ELISA法检测抗体亚类。结果显示,BCG-CpG-DNA和HBsAg混合,抗-HBs的中和抗体水平达到或高于同剂量铝佐剂疫苗;BCG-CpG-DNA和Al-HBsAg混合,抗-HBs的中和抗体水平高于同剂量铝佐剂疫苗,并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添加BCG-CpG-DNA组抗体水平4周时增加不明显,到10周则显著地高于同剂量铝佐剂疫苗组,IgG2a抗体水平也高于相应的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BCG-CpG-DNA对HBsAg有较好的免疫佐剂作用,并和AL佐剂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现行鼠疫疫苗存在不少缺陷,在安全性,效果和不良副反应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近些年来鼠疫新型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成为研究的热点,并且不同的动物模型,免疫途径以及免疫方式都对疫苗的效果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鼠疫疫苗的历史背景,现行鼠疫疫苗的再评价和对鼠疫新疫苗的开发研究进展及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由提取的鼠疫F1抗原和重组鼠疫V(rV)抗原组成的鼠疫候选疫苗免疫豚鼠,对其免疫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豚鼠随机分成5个试验组,在免疫后不同时间点采血进行抗体检测、MTT法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以及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检测。结果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双组分鼠疫候选疫苗能诱导较强的体液免疫应答;MTT细胞增殖结果显示,脾脏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不明显;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针对F1和rV抗原DTH阳转率均为100%。结论双组分鼠疫候选疫苗能诱导豚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该疫苗有希望成为我国新一代鼠疫疫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犬用钩端螺旋体病(钩体)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建立了犬用ELISA钩体抗体检测方法。实验的最佳方案:包被抗原蛋白质含量为20μg/mL,酶结合物稀释度为1∶10 000,检测血清稀释度为1∶160。经10份犬免疫血清验证,均为阳性。此研究为犬用钩体抗体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