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草地贪夜蛾自2019年1月入侵云南以来,已迅速扩散至我国20个省,对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本研究通过在两种CO_2浓度(400 ppm和800 ppm)下用离体玉米叶片饲养草地贪夜蛾,分析比较了CO_2浓度升高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直接影响。结果表明:在800 ppm CO_2浓度下,草地贪夜蛾各虫态发育历期均长于400 ppm CO_2浓度下的发育历期;其中,1龄、6龄幼虫发育历期,幼虫总发育历期和蛹期在两种CO_2浓度下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此外,相同龄期草地贪夜蛾幼虫体重在两个CO_2浓度之间差异不显著,但蛹重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98.82±3.45 mg(400 ppm)和245.89±4.18 mg(800 ppm)(P0.01);高CO_2浓度下雌虫的产卵期显著长于正常CO_2浓度下的产卵期,分别为2.4±0.8 d(400 ppm)和6.0±0.9 d(800 ppm),高CO_2浓度下平均单雌产卵量是正常CO_2浓度下的2.43倍,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为预测草地贪夜蛾未来的发生趋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温度及补充营养物对泽兰实蝇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背景】泽兰实蝇是恶性杂草紫茎泽兰的专食性天敌,能够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发育,可有效控制紫茎泽兰的蔓延。【方法】采用人工恒温饲养方法,分别设置5、10、15、20、25、30、35、40℃等8个温度及配置浓度为2.5%、5%、10%和20%的不同营养物(白糖、蜂蜜和葡萄糖),测定温度及营养物对泽兰实蝇雌、雄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在5℃时雌、雄成虫寿命最长,分别为35.06、35.26d;在40℃时雌、雄成虫寿命最短,均为0.16d。雄成虫饲喂20%葡萄糖时寿命最长,为30.00d;而雌成虫饲喂20%白糖时寿命最长,为19.20d。【结论与意义】在5~40℃泽兰实蝇雌、雄成虫寿命与温度呈负相关性;20℃下补充白糖、蜂蜜和葡萄糖均能延长雌、雄成虫寿命。这为泽兰实蝇的室内大量繁殖和田间释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Taylor幂法扩散法和Iwao回归法分析了云南元阳哈尼梯田1400~2000m海拔16个哈尼族传统水稻品种田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ath)1~3龄若虫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白背飞虱1~3龄若虫在不同海拔、不同水稻品种田均呈聚集分布中的负二项分布,其负二项分布的公共K值为3.53,聚集原因主要是由白背飞虱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引起。Iwao直线回归方程拟合公式为m*=3.96+1.09m(R=0.97),Taylor幂拟合公式为lg(V)=0.28+1.34×lg(m)(R=0.85)。其中,在1400~1500、1501~1600、1601~1700、1701~1800、1801~1900和1901~2000m海拔梯田稻田中,白背飞虱若虫平均拥挤度分别为10.74±0.83、23.67±3.50、21.64±6.02、47.10±5.71、52.59±12.75、13.72±3.14,差异显著(F=5.77,P<0.01),其中在1701~1800和1801~1900m海拔稻田中白背飞虱平均拥挤度最高,表明在该海拔处白背飞虱在稻丛上分布较为集中,而在1400~1500和1901~2000m海拔稻田中平均拥挤度最低。根据空间分布型参数,建立了精度分别为0.1和0.2时的理论抽样数模型,分别为n=1905.43x+34.57,n=476x.36+8.64,该模型适用于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田间抽样。当白背飞虱虫口密度为5、10、20头/丛时,分别取样30、20和15个样方。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玉米果穗挥发物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定向行为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气相色谱-触角电位(GC-EAD)技术以及行为实验测定了亚洲玉米螟对玉米果穗挥发物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结果表明:玉米果穗气味对其未交配雄蛾、雌蛾均具有引诱作用;从中分离出35种化合物,其中(+)-环苜蓿烯含量最高,达到(2391.60±161.34)ng;6种化合物能引起亚洲玉米螟未交配成虫的GC-EAD反应,其中顺-3-己烯-1-醇、(+)-环苜蓿烯、β-石竹烯对未交配雄蛾、雌蛾定向行为具有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15.
蓟马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昆虫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中,从昆虫样品中有效地获得总DNA是分子实验成功的前提。但是,常规提取方法由于不能保留昆虫所有的形态特征,这对于体形较小的珍稀标本是不适用的。文中通过对改进的盐析法和STE法与KAc法的对比,发现盐析法和STE法提取的DNA质量明显优于KAc法,并且能够通过针刺从单头蓟马中成功提取DNA而不影响形态鉴定。2种提取方法的优点是单头蓟马在提取过DNA以后,虫体仍然可用以做成永久玻片进行形态鉴定。提取的DNA经实验证明,可以顺利的进行mtDNA-COI和rDNA-ITS2基因序列引物的扩增。  相似文献   
16.
对广西省所有地市的30多个县植食性蓟马种类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m、华简管蓟马Haplothrips chinensis Priesner、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 Morgan的分布最广且数量也最丰富,是广西省最为常见的蓟马种类。调查中发现花蓟马属Frankliniella Karny的1个国内新纪录种:梳缺花蓟马Frankliniella schultzei Trybom。编制了广西省常见植食性蓟马成虫种类检索表,为从事广西省蓟马种类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背景】西花蓟马是近年来在我国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的重要入侵害虫。【方法】本文通过改进的STE法提取西花蓟马的基因组DNA,对西花蓟马ISSR PCR反应体系中的DNA、引物、Taq聚合酶、buffer缓冲液、dNTPs、Mg2+和去离子甲酰胺等7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初步筛选出各因素的较优浓度;〖JP2〗然后对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进行了正交设计试验L16(44),建立了适合西花蓟马ISSR分子标记的最佳反应体系。【结果】在20 μL的反应体系中包含模板DNA 30 ng、10×Buffer 2.0 μL、引物1.05 μmol·L-1、Taq聚合酶2.0 U、dNTPs 212.5 μmol·L-1及MgSO4 2.25 mmol·L-1。【结论与意义】利用采自云南昆明、玉溪、楚雄、红河、保山、昭通、丽江、大理和普洱9个地方的西花蓟马样本对所建立的反应体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体系适用于西花蓟马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西花蓟马的种群结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紫茎泽兰化感作用对9种草本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背景】紫茎泽兰是一种入侵我国的世界性恶性杂草,给当地的农、林、畜牧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使生态环境面临"绿色灾难"。紫茎泽兰的化感作用是其成功入侵的重要原因,其化感物质对当地植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了紫茎泽兰叶片水提液对9种草本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这些植物包括紫茎泽兰入侵早期直接与之竞争的云南草本植物:鲁梅克斯、高丹红、鸭茅(安巴)、苕子、胡枝子,以及为替代控制紫茎泽兰而引进的外来优良牧草:紫花苜蓿(敖汉)、白三叶(海发)、红三叶、黑麦草(速达)。【结果】紫茎泽兰叶片提取液对9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均具有化感作用。低浓度提取液对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较弱(对部分植物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提取液对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较强,且能降低种子发芽率及发芽速率,其中,发芽速率对化感作用更敏感。不同植物对紫茎泽兰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鲁梅克斯、鸭茅和苕子对紫茎泽兰的化感作用较敏感;黑麦草、胡枝子和高丹红最不敏感;紫花苜蓿、红三叶和白三叶对低浓度紫茎泽兰叶片水提液不敏感,对高浓度提取液较敏感。【结论与意义】不同植物种子对紫茎泽兰化感作用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研究结果有利于了解紫茎泽兰成功入侵的机制,并可为筛选具有替代控制潜力的优良牧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云南不同海拔花椒园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4种不同海拔花椒园昆虫群落组成及结构的周年变化,应用群落特征参数及主分量分析方法分析了昆虫群落特征及其在时间过程中的主导因素和时间格局.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逐渐上升,昆虫群落中种类数量逐渐减少,种群数量相对增加,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及均匀度等指数逐渐下降,随时间的变化而波动的趋势逐渐明显,主导昆虫群落变化的最主要因子由天敌亚群落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量综合因子逐渐转向害虫亚群落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量综合因子.  相似文献   
20.
探究温湿度因子对田间斑翅果蝇Drosophila suzukii Matsumura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环境胁迫下斑翅果蝇适应性机制研究提供前期基础和参考.本文监测统计了 2016-2017年田间斑翅果蝇成虫种群动态数据,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分析温湿度因子对成虫种群发生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模型检验和广义交叉验证值(Generalized Cross-Validation,GCV)对比,得出温湿度因子显著影响了2016-2017年斑翅果蝇田间成虫种群发生动态(P<0.05),斑翅果蝇雌成虫、雄成虫、总种群数量的GAM模型参数α分别为2.21346、2.55606和3.08316;雌成虫、雄成虫、总种群数量与温湿度因子关联的GCV值分别为0.57299、0.74501、0.64611,因此雌成虫种群数量与温湿度因子拟合的模型最优;结合温湿度预测曲线分析,斑翅果蝇成虫种群发生动态与温湿度因子之间呈非线性相关,其中温度在23℃以下呈局部负相关,在23℃以上呈局部正相关;与湿度呈正相关,但影响程度较低,因此温度是影响斑翅果蝇成虫种群数量动态的关键生态因子.本文通过探究环境因子对田间斑翅果蝇种群消长规律的影响,为斑翅果蝇的种群发生机制提供了生态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