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幼虫密度对马铃薯块茎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观察了块茎中不同虫口密度(5、10、15、20、25、30头/块茎)对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Zeller)生长发育、后代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幼虫密度显著影响马铃薯块茎蛾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对其生长发育影响的结果表明:幼虫的发育历期(7.1~9.1d)、蛹的历期(8.8~9.9d)、雌雄成虫的历期(分别为6.4~12.9d,6.7~11.6d)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延长;幼虫存活率(70.3%~93.3%)、蛹的羽化率(69.8%~91.7%)随幼虫密度的增加显著下降;单头蛹重(9.2~11.4mg)、单雌产卵量(136.8~166.0粒)、成虫的雌∶雄比(0.54~2.17)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对其后代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的结果表明:卵的发育历期(3.0~4.4d)、幼虫的发育历期(6.2~10.8d)、蛹的历期(8.1~10.0d)、雌雄成虫的历期(分别为7.4~11.8d,6.6~10.5d)、世代发育历期(24.4~36.1d)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从延长;卵的孵化率(73.1%~79.0%)、幼虫存活率(55.0%~96.8%)、蛹的羽化率(63.3%~93.3%)、世代的存活率(25.6%~71.5%)随虫口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单头蛹重(8.9~9.9mg)、单雌产卵量(93.5~155.6粒)、成虫的雌∶雄比(0.45~2.20)随虫口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种群趋势指数(I)(7.44~76.43)随幼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马铃薯块茎蛾的饲养密度建议以1头/13.0~26.0g块茎为宜。  相似文献   
42.
烟蚜自然种群聚集与扩散趋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跃  邓炜 《动物学研究》1993,14(4):313-317
本文采用空间格局分析方法,从烟草移载到烟叶采收,对烟蚜Myzus persicae在烟株和烟株上,中,下三个部位的聚集和扩散趋势,采用Mont Lolyd给出的方法,并结合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m-m的改进模型进行判断分析。结果表明,六月下旬和七月中旬是烟蚜在烟株上的两个聚集高峰期。烟蚜在烟株不同部位的聚集和扩散趋势有所不同。整株烟株和上,中,下部烟蚜都呈聚集分布。分析结果对指导烟蚜防治有一  相似文献   
43.
甘薯天蛾过冷却点变化与生化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长沙地区甘薯天蛾Agrius convolvuli L.在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的过冷却点、虫体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并对其动态变化和相互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世代甘薯天蛾过冷却点均随发育进程显著升高,在蛹期明显下降;2龄幼虫的过冷却点均为-11℃左右,蛹的过冷却点在越冬代过冷却点为-7·38℃,比其他世代蛹低2~3℃。甘薯天蛾虫体含水量随发育进程不断降低,粗脂肪含量则不断升高,其越冬代蛹粗脂肪含量占其干重高达30·23%。甘薯天蛾过冷却点与虫体水分含量呈正相关;而与虫体粗脂肪含量呈负相关,且在第2、3代和越冬代均呈显著负相关。甘薯天蛾在发育过程中通过调节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可能是其抵抗低温的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4.
【背景】南方小花蝽是一类很有利用前景的捕食性天敌,而有关其在不同捕食空间下对我国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的重要入侵害虫西花蓟马捕食控制效能的研究较少。【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比较研究了南方小花蝽成虫在不同试验空间对西花蓟马成虫、若虫的捕食选择性、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结果】南方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若虫的捕食选择性强于成虫;在相同的试验空间,南方小花蝽成虫的日均捕食量随猎物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其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捕食量在猎物数量为每指形管中60头时最大,分别为15.90和19.30头;而搜寻效应随猎物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各供试条件下,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南方小花蝽成虫在小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若虫的瞬时攻击率最大,为1.2794;而在大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成虫的瞬时攻击率最小,仅为0.3506,其处理1头西花蓟马成虫的时间约需0.0402d,而处理1头若虫的时间仅需0.0242d。在相同的猎物数量下,南方小花蝽成虫在大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的日均捕食量均低于其在小饲养容器中对西花蓟马的日均捕食量。【结论与意义】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有很强的捕食效能,对西花蓟马的种群消长具有一定控制作用。本研究旨在为应用南方小花蝽防治西花蓟马积累资料,同时为西花蓟马的综合治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5.
【背景】西花蓟马是我国重要的一种入侵性害虫,已对多种化学农药产生了抗性。【方法】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处理生测法,研究了8个球孢白僵菌菌株BbKM030716、BbCG051229、BbJS080625、BbQJ031121、BbXW060615、BbSM090521、BbYY090613和BbMZ051230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毒力,并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供试球孢白僵菌各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侵染致病的剂量效应参数值分别为1.43、0.87、0.93、0.98、1.23、0.92、1.07和0.86。用1.25×104~1.25×108个·mL-1孢子悬浮液接种后,连续10d内西花蓟马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4.13%~98.49%、12.63%~78.90%、30.36%~96.92%、51.36%~98.74%、26.14%~98.59%、7.27%~78.71%、49.06%~98.74%和27.67%~87.36%。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死剂量是时间的函数,各菌株对西花蓟马成虫的致死中时随孢子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结论与意义】球孢白僵菌菌株BbKM030716、BbJS080625、BbQJ031121和BbXW060615对西花蓟马成虫具有较强毒力,可作为西花蓟马生防制剂开发的潜力菌株。  相似文献   
46.
为了进一步开展高效粘虫板的研发与应用,本实验选用5种常见花粉(即玫瑰、油菜、茶花、桃花和松花花粉)并分别配比5种不同浓度(即0.05 g/板、0.15 g/板、0.30 g/板、0.50 g/板、0.75 g/板)制成花粉粘虫板,采用完全随机裂区设计方法,在昆阳镇塑料大棚内红色切花月季上进行西花蓟马诱集实验。2016年连续调查2个红色切花月季的生长周期,结果表明:不同花粉的诱集效果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浓度的诱集效果间差异极显著,且随着花粉处理浓度升高诱集效果先升高后降低,0.30 g/板时花粉粘虫板的诱集效果最好;花粉与浓度之间也存在极显著的交互效应,浓度为0.15 g/板的油菜花粉粘虫板(平均诱集量为57.44头/板)和浓度为0.30 g/板的茶花花粉粘虫板(平均诱集量为51.00头/板)对西花蓟马的诱集效果最好;红色切花月季不同时间的诱集效果间也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且随着诱集时间延长,花粉粘虫板对西花蓟马的诱集效果呈下降趋势,至末花期诱集效果又开始有所回升。总之,花粉粘虫板对切花月季上的西花蓟马有显著的诱集效果。  相似文献   
47.
何恒果  李正跃 《昆虫知识》2008,45(1):101-104
对6日龄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用106孢子/mL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amo)Vuillemin悬浮液接种后,饲养于4组温度(18,21,25和28℃)下,相对湿度(RH)为85%的条件下,观察其生殖力及生命表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在观察时限的10d内接种蚜日均产仔数分别减少43%,31%,53%和61%,接种蚜的净生殖力R0下降57%,73%,74%,60%,内禀增长力rm下降30%,41%,36%,22%。这表明,球孢白僵菌对桃蚜种群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在21、25℃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8.
 植物对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是植物竞争取胜的重要生态策略之一, 土壤酶活性对土壤有效养分的变化具有重要作用。该文研究了紫茎 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单种(A)、非洲狗尾草(Setaria sphacelata)单种(S)和两物种混种(A+S)群落4种重要的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 变化及其规律, 并对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1)群落S土壤有效氮(NH4+-N和NO3--N)含量高于群落A对应养分含量, 而与群落A+S该养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群落S土壤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低于群落A对应指标, 而群落A+S其含量最低。2)群落S、A+S和A土壤蛋 白酶和脲酶活性的高低次序分别为S>A+S>A、A+S>S>A; 群落A+S、S和A磷酸酶活性依次升高; 群落A+S、A和S蔗糖酶活性依次降低。3)在生长 过程中, 3类群落土壤NO3--N、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在生长初期(5月)最高, 随后逐渐降低; 土壤NH4+-N含量呈现单峰趋势, 在生长后期(9月)最 高。3类群落土壤蛋白酶和蔗糖酶活性随生长时间推移而升高, 在生长末期(11月)最高; 土壤磷酸酶和脲酶酶活性在生长过程中呈现单峰趋势, 在生长旺盛期(7月)最高。3类群落间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具有较一致的相关性。由此推断, 非洲狗尾草对土壤含氮化合物的活化能力比紫茎 泽兰强, 且在种间竞争中能够强烈抑制紫茎泽兰对土壤含磷、含钾化合物的活化能力是其竞争取胜的可能原因; 不同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的差 异是引起土壤有效养分变化的重要驱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9.
植物竞争能力测度方法及其应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物竞争是指不同植物间对限制性资源的共同需求而产生阻碍或制约的相互关系,是生物学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竞争特征可以归结为3个方面:(1)竞争强度和重要性,(2)竞争影响和反应;(3)竞争后果.基于不同的角度,形成了一系列植物竞争能力的测度系数,而特定的竞争系数通常要求与相应的试验设计相匹配,这样不同研究间的结果比较非常困难,选用哪种竞争系数来测度植物竞争关系非常困惑.本文简要总结了植物竞争能力的基本组成元素,根据竞争特征对植物竞争测度方法进行归类综述,对竞争能力系数应用领域的可适用性和其功能的局限性进行分析评价,为相关研究正确选择试验设计和测度方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