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OrCr3(Oryza rufipogon cold responsive gene 3)是一个从茶陵野生稻中发现的受低温诱导表达的基因.以茶陵野生稻为材料克隆了其cDNA及其启动子区域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的完整ORF(open reading frame)长为1 110 bp,推测编码一个由36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山梨糖醇脱氢酶蛋白,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39.3 kD,pI值为6.03;山梨糖醇脱氢酶具有催化山梨糖醇向果糖转变的作用;对OrCr3的启动子区域进行分析,发现多种可能与逆境应答相关的顺式作用调控元件;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在不同物种中存在高度相似性.以上结果说明OrCr3基因可能是一个保守的耐逆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2.
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96-5-2S冷水灌溉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临界温度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96—5—2S繁殖困难的问题,利用地下水对其进行了冷水灌溉繁殖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温度的冷水从其雌雄蕊形成期(Ⅳ)至花粉内容物充实期(Ⅶ)连续灌溉15d。水深保持在18~22cm,其结实率与产量随灌溉水温升高而降低.当平均灌溉水温为18.5~19.8℃时。结实率可达40.5%~57.6%。产量可达3.30~4.35t·hm^-2;当平均灌溉水温为20.5~21.3℃时,结实率与产量锐减,分别为2.5%~10.4%与0.21~0.90t·hm^-2;当平均灌溉水温为22.3~23.5℃时。结实率与产量均为0.当灌溉水温(平均为19.8℃)与灌溉时期(Ⅳ~Ⅶ期)相同时,昼夜深灌(18~22cm)处理的结实率与产量极显著高于其昼夜浅灌(7~10cm)处理.当灌溉水温(平均为19.8℃)与灌溉水深(18~22cm)相同时,灌溉时间长(Ⅱ、Ⅲ~Ⅶ期,20~25d)、短(Ⅳ~Ⅶ期,15d)处理的结实率与产量无明显差异.用地下冷水灌溉可以繁殖临界温度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96—5—2S。主要技术指标是灌溉水温18~20℃,灌溉时期为Ⅳ~Ⅶ期。灌溉水深为18~22cm.  相似文献   
13.
水稻抗旱性与叶片抗脱水能力、脯氨酸及糖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人控土壤干旱(含水量17.5%左右)条件下,研究了水稻抽穗灌浆期抗旱性与抗脱水能力、抗衰老能力、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糖的关系,结果表明:抗旱性强的品种,抗脱水与抗衰老能力也强,且叶片中游离脯氨酸与干旱前期(10天内)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茶陵野生稻苗期耐冷的生理机制,以耐冷性强弱不同的栽培稻及东乡野生稻为对照,研究了茶陵野生稻苗期冷胁迫后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结果表明,茶陵野生稻经冷胁迫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幅度大于冷敏感对照,而稍小于或相当于耐冷对照;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冷敏感对照品种,而稍高于或相当于耐冷对照.说明茶陵野生稻苗期耐冷性与其抗氧化系统冷胁迫后的适应性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水稻抗灾减灾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人工气候模拟和特殊自然胁迫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了一批耐旱、耐涝、耐寒的水稻品种(组合),并分析了这些品种的抗性生理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了抗逆栽培技术和减灾技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农垦58s和农垦58幼穗发育期长短日下吲哚乙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58s LD叶片中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花粉内容物充实期显著低于58s SD,与游离IAA的积累密切相关,可能影响花粉育性;但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在上述时期显著高于58s SD,与游离IAA的积累无关,其作用尚不清楚。58s LD幼穗及花药中两酶活性在减数分裂期和花粉内容物充实期均较58s SD高,与同期幼穗及花药中游离IAA的亏缺有一定联系,从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花粉育性。对照农垦58叶片和幼穗及花药中两酶活性变化都不呈现上述现象。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96-5-2S与培矮64S育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自然变温、人工控温及冷水灌溉条件下,比较研究了温度对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96-5-2S与两用核不育水稻培矮64S育性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1)当它们在雄性育性转换温敏感期1-12d平均自然日均温23.0-23.8℃的低温时,96-5-2S表现不良,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而培矮46S可育,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1%-4.5%;(2)在它们雄性育性转换温敏感期用22℃恒温处理5d,96-5-2S败育彻底,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而培矮64S可育,套袋自交结实率为10.7%;用17℃恒温处理6d,96-5-2S与培矮64S均可育,但96-5-2S套袋自交结实率(6.8%)显著高于培矮64S(2.5%);(3)在它们雄性育性转换温和不同温度的冷水串灌15d,水深维持在20cm左右,当水温为22-22.5℃时,96-5-2S不育,结实率为0,而培矮64S可育,结实率为18.5%;当水温为19.5-21.5℃时,96-5-2S与培矮64S均可育,但96-5-2S结实率(2.5%-45.1%)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培矮64S(50.4%-56.9%)以上结果说明:导致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96-5-2S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与导致其生理不育的下限温度均低,其不育性比培矮64S更稳定,耐寒性比培矮64S更强,即可确保制种安全,又可确保自身繁殖,对加快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发展步伐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水稻耐冷相关基因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约有一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然而,大多数栽培水稻品种(尤其是籼稻品种)的耐冷性不强,易受冷害(冰点以上低温危害)。采用分子育种方法培育耐冷水稻新品种是提高水稻耐冷性、减轻冷害的措施之一,对水稻耐冷相关基因进行定位与克隆是水稻耐冷分子育种的重要环节。介绍了以东乡野生稻为研究对象的耐冷相关基因定位以及以栽培稻为研究对象的OsDREB1A与OSISAP1等耐冷相关基因的克隆,并指出了今后该领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查看全文请点击右边:扩展功能-本文信息-PDF  相似文献   
20.
应用基因表达芯片分析水稻高温胁迫相关基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生物逆境,如低温、高温、干旱通常会严重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及产量,其中高温胁迫则是造成植物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深入了解水稻高温胁迫反应的分子机理,发现新的耐高温相关功能基因,为水稻生物工程育种提供候选材料,采用Affymetrix水稻表达芯片分析了超级稻两优培九母本培矮64S(Oryza sativa L.)在高温逆境胁迫下,孕穗期、抽穗开花期的叶片全基因组表达谱,得到大量高温诱导表达基因.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其中一部分基因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所得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基本吻合,证明芯片分析数据是可靠的,为下一步耐高温相关基因的克隆、功能分析等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