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文介绍了医学生理信号的的特点,根据其特点设计出了针对医学生理信号进行采集的电路。该电路设计实现了基于16位的高精度A/D 转换芯片ADS8332 的医学生理信号采集系统,以基于Cortex-M3 内核的32 位微控制器STM32F103RD作为采集控制芯片,该系统电路可以实现对最多16 个通道的模拟医学生理信号进行采集。此电路设计充分利用了ADS8332 的高精度、低功耗、高采样速率的特点以及片上集成功能,并配合了信号调理电路和相应的抗干扰措施,因此保证了医学生理信号的采集精度和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养殖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研究基于生物能量学原理和生产养殖数据构建了精养条件下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精准投喂管理模型, 并通过软件开发, 构建了方便使用的精准投喂管理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主要功能为可预测尖吻鲈生长周期中任一时间点的生长、任一生长点的饲料需求量及养殖周期对水体排放的氮磷次生污染。结果显示, 通过建模和分析, 发现尖吻鲈在其生长过程中含有1个异速生长点, 由此将尖吻鲈的生长周期分为2个生长期: <296 g(第一生长期)和>296 g(第二生长期); 在尖吻鲈的两个生长期中, 相比于特定增长率、日均增重和日增长系数等生长模型, 优化后的热积温系数模型对尖吻鲈的生长预测效果更佳; 采用实际蛋白含量分别为44.4%和42.6%的商业饲料投喂不同生长时期的尖吻鲈, 每生产1000 kg尖吻鲈(体重为1—1000 g), 所需要的消化能约为2.33×107 kJ, 所排放的总固态污染物约为543 kg; 验证实验中尖吻鲈体重的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显著相关, 饲料系数(FCR)模型观测值大于实际预测值。以上结果表明, 实验中构建的精准投喂管理模型可以有效地估计养殖中鱼体生长情况和饲料需求, 但由于实际养殖中饲料投喂多为过量投喂, 可能导致实际投喂量大于养殖需求量, 进而导致污染排放量的增加。研究中开发的精准投喂管理辅助决策系统软件, 为养殖投喂管理精准化和信息化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拥挤胁迫对史氏鲟稚鱼血浆溶菌酶活性和补体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鱼类主要依赖先天性免疫反应或称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来保护自己,其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似乎比某些高等脊椎动物更有潜力,因此探讨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是必要的。在鱼类的养殖过程中,会发生各种的应激反应,急性胁迫结果是打乱代谢平衡,使用于生长的能量转移到适应外界环境的生理转变中,慢性胁迫更是会使能量耗竭。鱼类处于慢性胁迫时常表现出免疫抑制,尽管其机理尚未完全揭示,  相似文献   
14.
利用原生质体诱变育种选育富硒能力强的酵母菌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原生质体诱变育种技术选育富硒能力强的酵母菌株,从13株啤酒酵母中筛选出一株富硒量高的诱变出发菌株,采用溶壁酶进行破壁,确定了原生质体制备的最适条件为酶浓度1g/100mL,酶解处理时间为120min,原生质体形成率为95.2%,再生率为21.8%,诱变后筛选出富硒量为821mg/kg,酵母干菌体收获量为0.88g/100mL的酵母菌Al。  相似文献   
15.
本文立足于新形势下军队医院工作特点,对实验动物在医院临床医学科研中的价值及实现方式进行分析,为军队医院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丰富鱼类MHC class II基因的研究, 同时也为进一步探讨低磷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对鱼类免疫功能可能的影响, 实验利用RACE (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即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 成功克隆出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MHC) class II基因, 全长1074 bp, 其中ORF (Open reading frame)708 bp, 编码236个氨基酸, 5′UTR (5′端非翻译区)78 bp, 3′UTR (3′端非翻译区)259 bp。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得到: 黄颡鱼MHC class II基因ORF氨基酸序列与长吻逘(Leiocassis longirostris)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最高为69.5%, 与锦鲤(Cyprinus carpio)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最低为50.4%。利用qPCR对黄颡鱼MHC class II基因进行组织表达分析, 结果表明MHC class II在小肠、肝脏、鳃中表达较高; 在肌肉、鳍条中表达较低; 而在肾、脾脏、脑、头肾中表达量极低(几乎检测不到)。在低磷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显著诱导了该基因的上调表达。研究结果展示了黄颡鱼MHC class II基因的分子结构、组织表达以及维生素D3的作用, 在降低磷排放的同时, 为今后黄颡鱼免疫抗病及分子选育等方向的深入研究及免疫型饲料的使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动物体内进行新型钛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方法:采用TAI纯钛板材(Ti≥99.9%,宝鸡英耐特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通过对钛材料的喷砂、酸蚀、碱热等处理后,构建微纳双级骨仿生结构。对处理材料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后,再经过兔皮下实验、小鼠急性溶血性实验确定此种材料的体内安全性。结果: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经过喷砂酸蚀碱热处理后的实验组具有微纳复合结构,与骨组织表面形态更为接近,从仿生学出发,更利于骨组织愈合与抑制骨组织周围炎的发生。2.皮下植入实验结果:经过喷砂酸蚀碱热处理后的实验组与只经过喷砂酸蚀的对照组对生物组织无明显刺激,未见明显的周围组织炎。3.急性毒性实验:未见经过喷砂酸蚀碱热处理后的实验组与只经过喷砂酸蚀的对照组出现明显的生物学反应,未见明显体重下降。结论:新型表面处理钛材料在生物安全性的动物体外实验方面无异常,可以进行下一步实验。  相似文献   
18.
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稚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39  
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养殖密度分别为 0 .2 32、0 .6 6 5、1.34 7和 2 .46 9kg·m-2 的流水环境中 ,各密度组的史氏鲟稚鱼的生长表现为不等速性 ,但生长离散没有加剧 .试验持续 2 8d后 ,各组的生长表现出显著差异 ,生长效率、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都随密度的增大而降低 ,而饵料转化率和净增重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特定生长率 (SGR)与养殖密度 (D)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海带遗传育种及育苗生物技术历史及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海带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海藻,我国海带养殖生物学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使我国海带养殖生产出现了新的高峰,概述了海带的遗传育种,人工育苗技术,分析了传统的海带育种及育苗技术存在的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动态,今后的发展趋势及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20.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同时测定花生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含量的方法。以85%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采用直接超声提取、高速匀浆提取和固相萃取3种不同提取方法处理花生样品,对提取剂使用量和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当提取剂使用量为40mL时,固相萃取提取法效果最好,白藜芦醇的加标回收率为96.00%~109.5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4%~2.17%,检出限为0.016mg/kg;白藜芦醇苷的加标回收率为91.82%~104.6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3%~2.81%,检出限为0.052mg/kg。测定的山东省210个花生样品中白藜芦醇含量为0.17~11.39mg/kg,含量最低的是花育22,最高的是白玉品种;白藜芦醇苷含量为0.22~1.44mg/kg,含量最低的是春甜,最高的是山花9号品种。该方法适合于花生样品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