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本文立足于新形势下军队医院工作特点,对实验动物在医院临床医学科研中的价值及实现方式进行分析,为军队医院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炎症性肠病(IBD)大鼠结肠中的表达规律来探讨二者在IBD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化学诱导建立IBD大鼠动物模型,应用real-time RT-PCR方法来检测SP和CGRP mRNA在模型不同时期结肠中的表达变化。结果随着炎症性肠病病理变化的加剧(第3、7天),sP和CGRP在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随着疾病的恢复(第21、28天),其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并趋向于正常水平。从总体来看,在IBD大鼠结肠组织中,SP和CGRP mRNA水平的变化与IBD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结论神经递质SP和CGRP在IBD炎症和修复中起重要的神经免疫信号传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原核表达猴B病毒糖蛋白gC胞外区片段,评价其在猴B病毒血清学检测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猴B病毒检测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CR方法扩增gC胞外区基因片段,同时合成该片段的优化密码子序列,将其插入表达载体pET-28b(+)形成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并进行诱导表达;纯化蛋白先以Western印迹进行验证,再以ELISA方法和标准阳性、阴性血清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直接从病毒DNA模板上获得的基因片段未能表达,而优化后的基因片段表达水平较高,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8×103,为包涵体形式,占菌体总蛋白的30%左右;Western印迹显示,重组蛋白能与猴B病毒阳性血清和His单克隆抗体发生免疫反应;34份标准阳性血清和25份阴性血清的ELISA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蛋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1%(32/34)和100%(25/25)。结论:利用原核表达系统制备的gC胞外区重组蛋白,可作为猴B病毒血清学检测抗原,其特异性和敏感性都较好。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主办,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承办的“全军第十届医学实验动物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15日-17日在福建省武夷山市隆重召开。这是军队实验动物学界两年一届的盛大学术交流会。此次大会受到了总后卫生部和军事医学科学院等上级机关的高度重视,相关领导亲临大会祝贺。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我国实验动物科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加强实验动物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彰显重要。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是实验动物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进实验动物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实验动物立法和各省市对实验动物的配套立法等工作,促进了实验动物行业的有序发展,加强实验动物许可证的有效管理,对于促进我国实验动物的产业化和规范国家实验动物管理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与保障作用。本文对我国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以对实验动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山羊卵巢表面不同直径卵泡卵母细胞的发育特征及体外发育能力,优化山羊早期胚胎体外生产系统。方法收集繁殖期和非繁殖期山羊卵巢,采集表面直径小于1.5 mm、1.5-2.5 mm、2.5-3.5 mm和大于3.5 mm4种卵泡卵母细胞,以Hoechst33342染色检查核发育阶段;同时,利用体外培养方法观察不同直径卵泡卵母细胞的成熟、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能力。结果直径小于1.5 mm卵泡卵母细胞主要处于GVI期;1.5-2.5 mm卵泡卵母细胞以GVⅠ、GVⅡ和GVⅢ期为主;2.5-3.5 mm卵泡卵母细胞在GVⅡ到GVⅣ期间平均分布;大于3.5mm卵泡卵母细胞主要为GVⅢ到GVBD期。体外培养实验发现,直径小于1.5 mm卵泡卵母细胞仅有个别能完成成熟和卵裂;大于1.5 mm卵泡卵母细胞具有核成熟能力,能完成成熟和受精,但1.5-2.5 mm卵泡卵母细胞的受精卵通常阻滞于4-8细胞期;当卵泡直径大于2.5 mm时,卵母细胞才能较好地支持胚胎继续发育,其桑/囊胚的比例达到30%以上。卵泡卵母细胞的发育特征和体外发育能力与动物所处的繁殖季节无关。结论山羊卵巢上直径大于1.5 mm卵泡卵母细胞具有核成熟能力,大于2.5 mm卵泡卵母细胞能支持早期胚胎继续发育。  相似文献   
7.
外源基因对精子的影响及其在山羊早期胚胎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华虎  董罡  袁菊芳  隋丽华  胡娟峰  李瑞生  刘彦  马啸  陈振文  曾林 《遗传》2008,30(11):1421-1426
摘要: 在前期实验中发现, 山羊精子可自发结合外源DNA, 但结合能力在不同动物个体之间差异显著。挑选结合能力明显不同的3只公羊, 进一步探讨了外源DNA对精子的影响及其在早期胚胎中的表达, 结果发现: 外源基因与精子共同孵育后, 精子的活率、顶体反应发生率和受精能力均呈下降态势, 其降幅与精子的结合能力密切相关。利用与DNA共育后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 外源基因可被导入卵母细胞并在早期胚胎中获得表达, 但胚胎阳性率因精子供体不同而差异显著(P<0.05); 其中来源于高、中结合能力供体生产的胚胎, 分别有16.2%(25/154)和5.3%(4/76)可检测到外源基因存在, 但表达仅见于高结合能力供体生产的早期胚胎, 表达率为6.5%(10/154); 低结合能力供体生产的胚胎无外源基因。研究表明, 在以精子载体方法生产转基因动物的实验过程中, 筛选对DNA结合能力较强的精子供体是提高转基因效率的前提, 但需要考虑外源DNA对精子受精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