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孢粉学会与华北油田勘探研究院于1987年9月24—28日在河北省任丘市的华北油田联合召开了全国孢粉形态学术讨论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石油、煤炭、地质矿产、高校及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代表共100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孢粉形态学家王伏雄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路安民教授,植  相似文献   
12.
西藏两个小湖高分辨率的花粉记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西藏东南部封闭湖泊高分辨率的花粉记录反映,在16 ka BP以前花粉组合以藜科(Chenopodiaceae) 和蒿属(Artemisia) 为主,花粉浓度很低,应为荒漠草原植被。当时气候寒冷干燥,1 、7 月份和年均温分别低于现在当地7 ~10 ℃,0.5~1.5 ℃和4~6 ℃。年降水量仅250 mm 是现今当地年降水量的40 % ;12 ka BP以后气温和降水逐渐增加,出现木本植物花粉,桦属( Betula) 和松属( Pinus)等,在9 .2~5 ka BP发育森林或森林草甸;8~6 ka BP是研究区气候最适宜期,1、7 月份气温均高于现在2~3 ℃,年降水量比现在当地高100 mm 左右;5.5 ka BP以后气温和降水呈非线性下降,主要发育草原植被,直至现在  相似文献   
13.
西藏两个小湖高分辨率的花粉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供西藏普若岗日冰芯高分辨率的孢粉记录,证实普若岗日冰帽15世纪以来植被主要经历由寒冷干旱荒漠草原向寒冷潮湿的草甸草原和温暖干旱草原发展的演替过程.在大约550年来植被与生态环境变化中,明显出现AD1500-1515年(7 500-7 300cm)、ADl565-1575年(7 200-7 000cm)以及AD1635-1640年(6 300-6 200cm)期间是当地土壤和空气较为湿润的时期,发育草甸草原植被.在AD1770-1800年(4 700-4 200cm)、AD1815-1825年(4 000-3 800cm)、AD1850-1865(3 400-3 200cm)以及ADl 980年(500cm)以后是气温升高时期,气候温暖干燥,干旱草原植被逐渐扩大.冰芯记录的草原和草甸植被中主要植物花粉的百分含量与高原中部历年夏季温度呈正相关,推算最近150年内在19世纪70、9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曾出现高于现今当地气温约1.9℃的高温期,而在19世纪60、80年代和20世纪初,20世纪50和60-70年代是相对寒冷的时期.过去100年中20世纪晚期的渐暖现象尤其明显,与整个青藏高原年平均温度显著相关,也与青藏高原记录的冰川缩小较一致.  相似文献   
15.
最近12000年来青藏高原植被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藏高原 30个点湖泊的孢粉记录综合研究显示 :在进入全新世之前 (12kaBP以前 ) ,除最东南部外 ,高原从东到西均发育为荒漠草原植被。全新世早期 (12 .0 - 9.0kaBP)高原东南部 (10 4° - 98°E)为落叶阔叶林 /针阔叶混交林 ;中部 (98° - 92°E)为草甸或灌丛草甸 ,再向西至 80°E左右为草原植被 ;全新世中期 (9.0 - 3 .2kaBP)高原由东向西古植被依次发育为针阔混交林和硬叶阔叶林 (10 4° - 98°E)→针阔混交林 (98° - 94°E)→灌丛草甸 (94° -92°E)→草原 (92°- 80°E) ;全新世晚期 (3.2kaBP以后 )由东向西古植被依次为硬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草甸→草原→荒漠。  相似文献   
16.
青海共和盆地共和组孢粉植物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前言共和盆地南北两侧为鄂拉山和青海南山及它们的东延余脉,西邻柴达木盆地,东迄西倾山脉,为青藏高原东北部一个大型断陷盆地。盆地内发育良好的新生代地层。第四纪岩性岩相总的特征是:中下更新统共和组为一套巨厚的河湖相沉积。盆地南缘为古黄河河床堆积,以粗碎屑岩为主;北缘为山麓相的砾岩,砂砾岩和粗砂岩层。盆地中心岩性逐渐变细,为泛滥平  相似文献   
17.
Dacrydium花粉在云南第四系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泪杉(Dacrydium)化石花粉在云南第四系中常有发现,尤其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距今2—3万年的湖相沉积中含量较高。伴随泪杉化石花粉的还有山毛榉科的几个属和罗汉松属等,反映了中山雨林植被面貌。泪杉现今主要生长于南半球至热带地区,我国仅有一种生长于海南岛海拔1,000~1,500m的中山雨林中。今日之云南省已无泪杉生长,而大量泪杉花粉在云南第四系中发现,表明了现今云南的气候条件与距今2—3万年以前有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气温升高约1.5~3.5℃,年降雨量减少约500mm,以及云南植物区系成分与海南或更南地区的亲缘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8.
文中描述近年来在不同地区第四纪地层中发现的20多种类型菊科植物花粉形态特征,主要有3大类型:外壁具刺型、外壁内部具基柱型和大网胞型。并对它们的植物亲缘关系进行分类探讨。这些类型的化石花粉的植物关系都可归属到相应的现代菊科植物的族或属。据记载,早始新世古地中海至美国西北部亚热带略干旱温暖环境中出现的菊科祖先,可能是菊科植物的起源中心。根据现代植物属(或族)的相关资料,文中讨论了主要类型花粉的起源或分布。绝大多数类型分布于欧亚大陆及北美,在亚洲主要集中于喜马拉雅山及中国西南部。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西部4万多年以来植被与环境变化的孢粉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甘肃静宁、定西、秦安等地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几个黄土剖面的孢粉样品,分别以晚更新世每个样品分辨率200—300年,全新世20—200年,揭示了黄土高原西部4万多年以来古植被曾经历过草原、森林草原(或疏林草原)、针叶林以及荒漠草原或荒漠几种植被的多次快速变化。在44.2—11kaBP期间,静宁地区植被主要表现为森林和草原成分的相互消长,其中44—29kaBP期间(MIS3)气候以湿润为主,发育针叶林,温度低于现在;23kaBP之后,气候冷干,以稀疏草原为主,在末次盛冰期植被甚至演化为荒漠草原。全新世大部分时间内是以草原或森林草原(或疏林草原)植被为主。在全新世中期,约7.6—5.8kaBP有近1700年时间发育有森林植被,在这个时期当地自然植被覆盖度较高,而草原或疏林草原发育时期植被往往较稀疏,反映气候相对干冷。根据出现的不同类型植物的孢粉浓度及其生态环境特性,研究区早、中全新世,约8.8—5.8kaBP沉积环境较湿润;自3.8kaBP以后气候环境总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变干,植被开始向草原荒漠化演变。然而,研究区整个全新世气候环境存在多次干湿交替现象,据孢粉记录,其中可能存在11次气候干寒事件。  相似文献   
20.
应用聚类分析划分孢粉带(区)的实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序言随着计算机的普遍使用,孢粉分析学者对于数值方法在第四纪孢粉分析中的应用有了长足的认识。聚类分析、全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多变量统计分析已用于处理第四纪孢粉学问题。应用这些方法划分孢粉带、孢粉分布区,进而探讨孢粉谱和植被、气候间的关系,定量解决第四纪孢粉学和古生态学的问题。在我国,虽有少数孢粉学者做了这方面的工作,但工作开展得还不够充分。本文是应用Q型聚类分析方法的一个实例。试图用聚类分析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和内蒙古旱海的两个钻孔和南中国海海域表层样品作孢粉带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