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壳斗科植物花粉化石是被子植物花粉化石最为丰富的类群之一,在地史上自第三纪以来一直是中国各地质历史时期中植物区系的一个主要成分。据初步统计,我国第四纪地层中共发现壳斗科花粉化石有6属:Castanea,Castanopsis,Lithocarpus,Cyclobalanopsis,Fagus及Quercus,后者还分出含常绿栎类Quercus(E)和落叶栎类Quercus(D)两种类型。文中对6属中花粉形态相似的Castanea,Castanopsis和Lithocarpus 3属,以及Cyclobalanopsis和Quercus(E)花粉,从花粉粒形状和大小、萌发孔数量和形状、极面×赤道面的平均大小、最长极轴与最长赤道轴比以及外壁表面纹饰等多方面进行详细数值对比和照片对照,提出鉴定要点,希望能提高壳斗科花粉化石鉴定的准确性。同时,文中还讨论中国壳斗科各属植物生长的气候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Castanopsis和Lithocarpus花粉化石分布中心范围在北纬28°—20°,反映该两属生长气候要求大约是年平均气温不低于15℃,年降水量不少于1 000mm;Cyclobalanopsis和Fagus花粉化石的产地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生长的地理气候条件要求是1月份气温不低于0℃,年均温在8—15℃以上,年降水量不少于800mm的温暖湿润的生态环境;Castanea和Quercus花粉化石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现,分布北界达北纬36°—50°,反映该两属生长的生态幅度较Castanopsis/Lithocarpus宽得多,基本的生长气候范围在年均温3.5—23℃,能够忍受1月份低于―10℃的寒冷,也能够经受7月份近30℃的高温考验,年均降水量约为500—1 700mm。希望该研究能为提高再造第四纪古植被和古环境,提供一些有说服力的气候地理条件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学显微镜(LM)观察了水松属、柳杉属、杉木属和落羽杉属等代表性物种的花粉形态和细微结构,利用SEM对花粉外壁上附着的微颗粒进行了测量、统计和分析。研究发现,杉木花粉和落羽杉花粉外壁微颗粒及其小刺形态很容易与水松花粉区分开来。然而,水松属与柳杉属花粉形态较为相近,两者主要特点均为近球形,远极面乳头状突起较高,外壁附着的微颗粒具有刺状突起等。本文根据电子显微镜2-4万倍放大观察,分析研究了花粉表面附着的微颗粒大小以及微颗粒之上小刺的数目关系,发现水松与柳杉花粉仍可以通过花粉表面附着的微颗粒特征进行区分。此外,本文还对比了福建天湖山THD-1钻孔晚全新世化石杉科花粉,并认为绝大部分化石杉科花粉与水松花粉形态基本一致。本研究为第四纪化石花粉的属种鉴别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武 《化石》2003,(4):14-19
阿法盆地 -人类的摇篮位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东北约 35 0公里的阿法盆地地区以丰富的古人类化石资源而闻名于世。 1 974年在这里发现了当时最为古老的人类化石距今 32 0万年的南方古猿阿法种“露西”骨架 ,1 976年发现了被认为是最早的古老型智人的Bodo头骨化石。在此之后 ,又陆续发现了多处古人类化石地点 ,出土了从距今 5 80万年到距今 1 0余万年的大量古人类化石 ,其中包括在Aramis地点发现的距今 5 80万年的地猿始祖种、在Hata地点发现的距今 2 5 0万年的南方古猿惊奇种、在Bouri地点发现的距今 1 0 0万年的直立人及新近公布…  相似文献   

4.
发现“活化石”——矛尾鱼的故事童合一邢湘臣古生物学家从化石研究中发现,距今约3.5—4亿年的泥盆纪至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地球上生活着一类腔棘鱼(Coelacanths),腔棘鱼类曾与恐龙一样广泛分布于地球上,古腔棘鱼类的典型代表是仅见之于化石的大...  相似文献   

5.
该图由赵闯、邢立达绘制,属首次公开发表。郑氏始孔子鸟(Eoconfuciusornis zhengi)发现于河北省丰宁县四岔口乡,其属名意为"原始的孔子鸟",种名献给我国著名鸟类学家郑光美院士。郑氏始孔子鸟生存的年代约为距今1.31亿年,是已知孔子鸟类中最原始的代表,而之前发现的孔子鸟化石,其生活的时代为距今约1.20~1.25亿年,郑氏始孔子鸟的发现把孔子鸟类群的生存时代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长江流域沿岸的洞穴和裂隙堆积物中常含有属种丰富的更新世哺乳动物群, 其中小哺乳动物化石由于标本数量多且演化速率快, 因此在第四纪生物地层对比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研究了产自长江下游南岸的安徽繁昌癞痢山东裂隙的鼠科化石, 包括: Apodemus cf. A. asianicus、Micromys minutus、Chiropodomys cf. C. primitivus、Vandeleuria sp.、Niviventer cf. N. preconfucianus、Leopoldamys sp.、Berylmys cf. B. bowersi 和 Rattus sp., 共计 8 属 8 种, 其中绝灭种和现生种的比例分别为 37.5%和 25%。依据化石属种的形态差异和演化水平, 东裂隙鼠科动物群的性质比安徽繁昌人字洞和重庆巫山龙骨坡都要明显进步, 比湖北建始龙骨洞的鼠科组合也显得稍进步, 兼具早—中更新世的特点, 但更偏向早更新世, 其地质时代很可能为早更新世晚期。此外, 本文还初步建立了长江流域早更新世鼠科动物群的层序, 从早到晚依次为: 安徽繁昌人字洞(距今约 220–256 万年)和重庆巫山龙骨坡(距今约 220–250 万年)—湖北建始龙骨洞(距今约 120–160 万年)—安徽繁昌癞痢山东裂隙(估计距今约 78–120 万年)。  相似文献   

7.
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工地出土化石证实两万年前平原地区已有人类活动目前发现北京王府井出土化石遗址,属于距今2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这是北京平原地区首次发现的史前人类活动遗址。它的发现为研究北京城区史前史和古环境的变迁以及北京猿人从洞穴到平原生活的情况提供了科学依据。据介绍,1972年,在建设现在的北京饭店时也曾发距今2万9千年的古动物化石,那些化石与这次发现的石材、石片、石器、木炭、烧骨、化石骨片等同在距地表约12m处,而这一地层正是位于当时的河湖相堆积地层,它表明在距今2万年左右时,…  相似文献   

8.
新疆三塘湖盆地塘参1井晚侏罗世齐古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嫔  徐晓山 《古生物学报》2004,43(2):262-280
研究的孢粉化石发现于新疆三塘湖盆地塘参 1井齐古组 (井深 95 5— 1 2 38m) ,共计 5 3属 1 30种 (包括1新属 :Santanghusporitesgen .nov .和 6新种 ) ,其中蕨类植物孢子 2 4属 4 0种 ,裸子植物花粉 2 9属 90种。组合以高含量的Classopollis、丰富的松柏类花粉及含少量早白垩世的分子为特征。根据孢粉组合特征 。  相似文献   

9.
第七届国际风筝会于4.1日至4.10日在山东潍坊召开,国际盛会期间,山东省山旺化石博物馆在潍坊市十笏园举办“山旺化石展览”。山旺化石形成于新生代第三纪中新世,距今约1800万年。山旺化石门类齐全,属种繁多,精美完好,清晰完整。截止目前在山旺共发现收集化石10000余件,已研究鉴定的有12个门类,400余属种。这次在潍坊展出的有犀牛,昆虫、鱼、鸟、蛙、龟等  相似文献   

10.
刘炳仑 《化石》1995,(1):9-11
棕榈科花粉萌发孔的演化趋向与其化石花粉刘炳仑棕榈科(Palmae)属单子叶植物,共约217属,2500余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约22属,72种,主产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温带地区很少见。因而,一般都把它视为热带、亚热带气候的指示植物。在棕...  相似文献   

11.
根据树冠形状、针叶形状、脱落性小枝在侧枝上的排列与着生方式、针叶在脱落性小枝上的排列与着生方式、生长期叶色、秋冬叶色、干色、生长特性和是否结球果等9类定性指标以及脱落性小枝长度和宽度、针叶长度、叶夹角角度和脱落性小枝上每厘米的叶片数等5个定量指标,对27个落羽杉属(Taxodium Rich. )树种(包括种类、栽培变种及杂种)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异状况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根据外部形态特征编制了供试27个树种的检索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杂种的外部形态特征既综合了亲本的形态特征,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变异,其中,9类定性指标中,秋冬叶色和生长特性等指标变异较大,针叶形状及脱落性小枝在侧枝上的排列与着生方式等指标变异较小.27个树种的5个定量指标差异均极显著(P<0.01),脱落性小枝长度为4.68~11.19 cm、宽度为0.59~2.38 cm;针叶长度为0.84~1.84 cm;叶夹角的角度为24.1°~52.9°;脱落性小枝上每厘米的叶片数为6.3~16.0片.通过聚类分析可将27个树种分成5组:落羽杉[T. distichum (L. ) Rich. ]、墨西哥落羽杉(T. mucronatum Tenore)和中山杉9分别各自独立成组,池杉(T. ascendens Brongn. )、池杉栽培变种'Nutans'、中山杉91、中山杉102和中山杉401聚为一组;落羽杉栽培变种'Pendens'和'Fastigiata'、中山杉1、中山杉24、中山杉27、中山杉46、中山杉86、中山杉118、中山杉136、中山杉140、中山杉146、中山杉149、中山杉302、中山杉405、中山杉406、中山杉407、中山杉501、中山杉502以及中山杉503聚为一组.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外部形态变异的聚类分析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落羽杉属种类、栽培变种及杂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
红杉属植物在中国云南中新世首次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石标本采自中国云南省中部楚雄市吕合煤矿的石鼓村层 ,该层为灰色至浅灰色细砂岩至粗砂岩、粉砂质粘土层和褐煤层 ,地质时代属中新世 ① 。石鼓村层的孢粉组合以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90 % ) ,其中热带、亚热带植物成分类型较多 ,如金缕梅科、棕榈科等 ,温带植物成分类型较少 ,如榆科、桦木科等 ;裸子植物花粉占整个孢粉组合的 9% ,主要是松科和杉科花粉 ;蕨类植物孢子仅占整个孢粉组合的 1% ,以水龙骨单缝孢为主。本次发现的标本小枝长约 2 .8cm ,宽约 1.6cm ,小枝基部稍膨大。叶螺旋状排列 ,基部扭转 ,在同一平面排成 2列 ,以 30~ 70…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东胜中侏罗世延安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内蒙古东胜罕台川、碾盘梁沟和柳沟 3个剖面中侏罗世孢子花粉化石 34属 6 3种 ,包括 2个新种。基于 10个样品中发现的 386 3粒孢子花粉化石的鉴定和统计 ,建立东胜地区延安组孢粉组合。该组合中蕨类植物孢子有 19属 37种 ,含量占 46 %~ 49% ,最低为 39%。裸子植物花粉略占优势 ,有 15属 2 6种 ,含量为 5 1%~ 5 4% ,最高达 6 1%。与国内外相关资料对比结果表明该孢粉组合的地质时代应属中侏罗世巴柔期。孢粉植物群反映研究区在中侏罗世早期为暖温带或亚热带的暖湿气候  相似文献   

14.
通过峨眉山40个样点表土孢粉组合及其与植物群落之间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1)花粉组合中木本植物含量(83.3%)占绝对优势,松属、杉科、桤木属、蔷薇科、桦属、枫杨属、蒿属、毛茛科和水龙骨科为主要孢粉类型;(2)中山常绿阔叶林花粉组合未能反映植被的群落特征;低山常绿阔叶林间人工次生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花粉组合只能反映母体植被的部分组成;针叶林花粉组合基本可以指示母体植被的群落特征;灌丛草甸花粉组合能够较好地反映母体植被的群落组成;针阔混交林花粉组合不仅可以很好地指示群落特征,花粉高含量类型还可以与植物群落优势种很好地对应;(3)主要花粉类型冷杉属、杜鹃花科、蔷薇科、珙桐属、槭属和盐肤木属具低代表性;枫杨属、栲属/柯属、桤木属和杉科花粉具超代表性;(4) DCA表明,通过花粉百分含量,能较好地区分人类扰动植被、阔叶林和针叶林,但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林之间,针叶林和灌丛草甸之间难以区分;(5)利用孢粉学恢复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代表类群樟科群落和第三纪孑遗落叶阔叶属种珙桐群落时,受其主体植物花粉外壁薄,易破碎影响,原生植被优势种缺失;因此,孢粉实验改良和保存环境研究,与其他生物学指标(植物大化石和气孔器)综合分析在重建古植物群落中具有重要意义;(6)植物(如冷杉)花粉含量一定程度上能够指示其林分结构。本研究可为热带亚热带山地及相似地区利用孢粉学进行地质时期气候与环境重建提供理论支持和基础资料,并对植被生态恢复提供实践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浙江新昌化石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发现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浙江省新昌县中生代地层中的一种化石木新种———新昌南洋杉型木 (AraucarioxylonxinchangenseDuansp .nov .)。这种化石木保存在早白垩世馆头组中、下部的紫红色泥砂岩中 ,分布在新昌县城西部 ,南北绵延 2 5公里、东西宽约 2公里的狭长地区。由于在化石木产区曾发现过多种植物化石 ,因而确定了该区在早白垩世时期处于我国的欧洲 中国植物区内 ,属亚热带 热带气候区 ,种种迹象表明此时气候有些干旱。同区发现的松柏目叶化石 ,其气孔构造与南洋杉科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这一点似乎与化石木之属可以对应。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内蒙古东胜罕台川、碾盘梁沟和柳沟3个剖面中侏罗世孢子花粉化石34属63种, 包括2个新种. 基于10个样品中发现的3 863粒孢子花粉化石的鉴定和统计, 建立东胜地区延安组孢粉组合.该组合中蕨类植物孢子有19属37种, 含量占46%~49%, 最低为39%.裸子植物花粉略占优势, 有15属26种,含量为51%~54%, 最高达61%.与国内外相关资料对比结果表明该孢粉组合的地质时代应属中侏罗世巴柔期.孢粉植物群反映研究区在中侏罗世早期为暖温带或亚热带的暖湿气候.  相似文献   

17.
华北晚新生代哺乳动物的进化事件及其与欧美的对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记述了过去300万年内在华北地区所发生的9次哺乳动物的进化事件:1.真象最低层位(距今约300万年);2.真马最低层位(距今约250万年);3.狼的最低层位(距今185—190万年);4.葛氏斑鹿最低层位(距今约140万年);5.丽牛最高层位(距今约90万年);6.丁氏鼢鼠最高层位(距今约62万年);7.中国鬣狗最高层位(距今约24万年);8.原始牛最低层位(距今约12.7万年);9.更新世末绝灭事件(距今约1.1万年)。本文将它们与欧美的进化事件进行了初步的对比。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发现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浙江省新昌县中生代地层中的一种化石木新种——新昌南洋杉型木 (Araucarioxylon xinchangense Duan sp. nov.)。这种化石木保存在早白垩世馆头组中、下部的紫红色泥砂岩中,分布在新昌县城西部,南北绵延25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的狭长地区。由于在化石木产区曾发现过多种植物化石,因而确定了该区在早白垩世时期处于我国的欧洲 中国植物区内,属亚热带 热带气候区,种种迹象表明此时气候有些干旱。同区发现的松柏目叶化石,其气孔构造与南洋杉科有一定的亲缘关系,这一点似乎与化石木之属可以对应。  相似文献   

19.
在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QDZ03孔16.2m的沉积记录中,通过有孔虫和介形类化石群落的定量分析,探讨了研究区晚第四纪氧同位素(MIS)4期以来古沉积环境演变。在距今6万年前后开始的黄海海退期(相当于MIS4期),发育了有多次沉积间断的第1层(孔深16.2~12.0m)陆相地层。进入玉木亚间冰期(相当于MIS3)后,由于海平面的震荡上升,发育了第2层—第5层的滨岸弱海相—陆相沉积层,其中第5层上部可能包含部分MIS2期的产物,而MIS2期绝大部分沉积地层缺失。在距今12 000—11 000年前,海水逐渐由黄海入侵到青岛地区,发育了第6层下段(孔深9.1—8.6m)的海陆过渡相沉积层;在全新世最大洪泛面MFS来临之前(距今约11.0—9.0ka期间),海平面进一步上升,钻孔中发育了第6层中段(孔深8.6—7.7m)的滨岸相沉积层。随着距今6 000年前南黄海最大海泛面出现,后降至现今水平,并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在黄河、近岸短源河流以及海岸带基岩侵蚀物等物质联合贡献下完成了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体在近岸的延伸(7.7m以上),其中顶部约4.8m以上粒度粗化及与之相关的较多含量胶结壳有孔虫化石的出现,可能与约3 000—2 000年以来海岸带地区人类活动的加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生命世界》2005,(10):60-63
第一阶段——萌芽时期人类初步认识并利用野生稻的阶段时间:新旧石器时代过渡时期,距今约2万~1.5万年代表性遗址:江西万年县吊桶环、湖南澧县十里岗时代特征:在高出地表近60米的吊桶环,发现了大量距今1.7万年左右的稻壳上的植硅石;高出地表近10米的十里岗,也发现大致相同的时间段里稻叶上的植硅石。这些异地而年代又基本相同的稻属植硅石的发现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