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1.
伴刀豆球蛋白A-糖复合物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分析ConA与不同的糖特异性结合时其活性位点构象变化的特征。模拟分析了ConA糖结合活性中心氨基酸残基结构特征,同时对相应残基原子可及性表面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1)ConA在和不同的糖结合时,存在不同的结合方式;(2)不管ConA和什么糖结合,主要的作用是由活性中心的Tyr12、Asn14、Asp208和Arg228提供的;(3)无论是结合单糖还是寡糖,活性中心总是与第一个糖环起主要的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荞麦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该地区分布着丰富的荞麦野生种,剖析野生荞麦的核型特征对荞麦进化和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甜荞近缘种、硬枝万年荞、疏穗小野荞、细柄野荞、齿翅野荞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核型鉴定。结果表明:甜荞近缘种、硬枝万年荞和疏穗小野荞都为二倍体,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16=12M+4m(2SAT)、2n=2x=16=16M、2n=2x=16=14M+2m(2SAT),而细柄野荞和齿翅野荞为四倍体,核型公式分别为2n=4x=32=32M、2n=4x=32=30M+2m(2SAT)。甜荞近缘种和硬枝万年荞核型属1A型,疏穗小野荞、细柄野荞和齿翅野荞核型属1B型,并且甜荞近缘种、疏穗小野荞和齿翅野荞都有1对随体染色体。研究证明,荞麦野生种染色体的基数为8,有二倍体和四倍体野生荞麦。通过比较分析,硬枝万年荞在进化地位上比较原始,齿翅野荞是比细柄野荞较进化的四倍体荞麦野生种。  相似文献   
13.
燕麦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适应性和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客观评价燕麦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的适应性和稳定性,本研究利用加权隶属函数法分析了81份燕麦种质材料在7个试验点的株高等7个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差异,以加权隶属函数值(D值)构建基因型×环境的GGE双标图,分析裸燕麦、皮燕麦在不同试验点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主穗粒重是裸燕麦材料在所有试验点中变异程度最大的性状,有效分蘖数是皮燕麦中变异程度最大的性状,其余5个性状的变异程度与皮裸性几乎无关;加权隶属函数法结合GGE双标图在对燕麦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时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坝莜三号、73014-336、二莜麦、Bauntebue、坝燕一号等材料可用于实际生产,其中的坝莜三号、坝燕一号已是当下河北等地区的主栽品种;晋8609-1、LY03-02、二秋莜麦、64燕麦、品16、Banner、LY01-12等可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4.
根据猪水肿病大肠杆菌Ee株主要免疫原性片段SLT-IIeB和FedF的基因序列,利用PCR技术克隆目的片段,将SLT-IIeB和FedF基因依序串联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表达系统的GST下游,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获得了大小约为63kDa融合蛋白GST-SF,Western blot检测证实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以纯化的融合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兔制备血清,体外活性试验表明,所制备的抗血清能中和Ee株水肿毒素对Vero细胞的病变效应;黏附抑制试验证实抗血清能抑制Ee株对猪小肠刷状缘细胞的黏附。将融合蛋白免疫小鼠,结果表明,GST-SF能够诱发较好的免疫反应,并能提供对Ee株5LD50致死剂量的70%保护率。研究表明GST-SF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应用纤维蛋白单克隆抗体IF 5 3,观察当纤维蛋白的“A”位点与另一纤维蛋白D区域的“a”位点结合后纤维蛋白E区的变化 .纤维蛋白原Aα链经赖氨酰肽链内切酶消化后 ,应用反相HPLC分离纯化 ;通过ELISA法检测单克隆抗体IF 5 3与纤维蛋白原及其衍生物的反应情况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RGD合成肽抑制纤维蛋白单体与IF 5 3反应的情况 .发现IF 5 3能与纤维蛋白原Aα链的一个片段反应 ,该片段经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为纤维蛋白原Aα链氨基末端 (1~ 2 9) .该抗体能与酸溶解的纤维蛋白单体和可溶性纤维蛋白及XDP反应 ,但不能与酸化纤维蛋白原或GPRP反应 ,因此IF 5 3的抗原决定簇在Aα 2 0~ 2 9,与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肽A ,暴露出的聚合位点“A”(Aα17~19)紧邻 .当GPRP存在于纤维蛋白原溶液时 ,经凝血酶作用产生这种纤维蛋白单体不能与IF 5 3反应 .Aα(93~ 99) (ILRGDFS)合成肽部分抑制纤维蛋白单体与IF 5 3的反应 .实验结果提示 ,当纤维蛋白单体相互聚合 ,或纤维蛋白单体与纤维蛋白原聚合时 ,纤维蛋白单体结构会发生变化 ,其中Aα2 0~ 2 9片段成为新抗原暴露于E区表面 ,并且Aα2 0~ 2 9与纤维蛋白原细胞粘附区域RGD1片段邻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肝脏是甲状腺激素降解、排泄及转化的场所,参与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的合成.肝脏及肝脏疾病与甲状腺激素关系方面的文献很多,但有关婴儿肝炎综合征(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IHS)甲状腺素水平的报道很少.本文研究IHS患儿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与Child-Pugh肝功能分级的关系,探讨甲状腺素水平对于指导肝功能的分级、评价肝脏储备功能及其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住院的IHS患儿38例,选择20例健康儿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检测IHS患儿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并记录腹水、肝性脑病等临床情况,按成人Child-Pugh分级标准,将患儿分为A、B、C三级,并将Child-Pugh积分与其甲状腺功能各指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1、IHS组患儿血清FT3、FT4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SH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FT3、FT4水平随Child-Pugh积分增加而下降,A、B、C三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SH水平在三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HIS患儿的血清FT3、FT4水平与Child-Pugh积分呈负相关(r=-0.619~-0.80,P<0.01),与TSH无相关性(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的血清FT3、FT4水平降低,且与其肝脏受损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检测血清FT3、FT4水平,对正确评估婴儿肝炎综合征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防治婴幼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及成本效益.方法 2008年1月到2010年9月住院治疗的婴幼儿肺炎96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临床特征、微生态制剂(培菲康)预防性应用情况、是否出现继发腹泻及住院治疗费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组594例,对照组372例,两组住院治疗期间继发腹泻的发病率分别为18.69%、39.78%,两组比较,x2 =51.889,P <0.01,RR=0.470;干预组99例发生继发腹泻后继续原有微生态制剂治疗,对照组134例因继发腹泻才开始应用同类微生态制剂治疗,两组腹泻治疗总有效率分别86.87%、74.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299,P=O.021).干预组、对照组每例(次)患儿住院总费用分别为(2775.0±1724.2)元和(3130.7±1899.8)元,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次均节省直接医疗费用支出355.6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998,P=0.003);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的效益成本比为13.02.结论 预防性应用微生态制剂(培菲康)不仅能降低肺炎继发腹泻的发病率,缩短住院病程,提高腹泻治疗总有效率,同时,明显降低患儿的次均医疗费用,效益成本比高.  相似文献   
18.
肉及肉制品中空肠弯曲菌的污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们对辽宁地区肉及肉制品进行弯曲杆菌属检查,发现12.9%(23/177)的样品为弯曲杆菌属阳性.经API Campy鉴定系统鉴定,其中26.1%(6/23)为空肠弯曲菌(C.jejuni)阳性,同时发现1株大肠弯曲菌.该调查证实,辽宁地区进出口的肉及肉制品中,存在空肠弯曲菌的污染,如果销售不当或再加工卫生不良,会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新生SD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探讨添加双歧杆菌对新生大鼠NEC模型肠损伤的保护作用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应用双歧杆菌防治NEC提供依据:方法SD新生大鼠出生48h开始给予鼠配方奶人工喂养,100%氮气缺氧90s,4℃冷刺激10min,每天2次,连续3d,建立新生SD大鼠NEC模型。按析因设计,32只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动物各8只。A组为NEC模型组并在出生48h起每日给予长双歧杆菌灌胃(1×10^8CFU/d);B组为NEC模型组,C组为对照组,都未添加双歧杆菌;D组为对照组并给予长双歧杆菌灌胃(1×10^8CFU/d)。在最后一次缺氧、冷刺激后24h空腹断头处死大鼠,留取回盲部近端肠管组织进行肠组织损伤评分,组织学评分≥2确定为NEC;实验前后留取各组新生鼠粪便,按照张秀荣方法进行肠道菌群检测。应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α=0.05为显著性检验标准。结果开始造模后,A、B组新生SD大鼠相继出现腹泻、腹胀、萎靡、活动减少,A组程度较轻。A、B、C和D组肠组织损伤评分(^-x±s)分别为1.88±0.84、3.13±0.84、0.63±0.52、0.50±0.54,各组间肠组织损伤评分差异有显著性,与B组相比,A组肠组织损伤评分明显降低,但仍高于C、D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各组实验前肠道细菌总数,杆菌、球菌数,G^+杆菌、G^+球菌数差异均无显著性,肠道菌群中杆球菌比值在正常范围中。实验结束时,各组间新生鼠肠道细菌总数,杆菌、球菌数,杆球菌比值,G^+杆菌、G^+球菌数及其占肠道总菌群数的比率差异均有显著性;除B组杆菌数外,与实验前相比,各组新生大鼠实验结束后肠道细菌总数、球菌数、杆菌数、G^+杆菌数、G^+球菌数均有显著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A、B组肠道杆球菌比值和G^+杆菌数占肠道总菌群数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利用Asd+平衡致死系统构建表达巴氏杆菌毒素(Pasteurella multocida toxin,PMT)的重组猪霍乱沙门氏菌株,并对重组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和结果】通过基因克隆的方法构建表达PMT的重组质粒pYA-PmtC,再将其电转化减毒猪霍乱沙门氏菌C500的asd基因缺失株C501,构建口服活疫苗菌株C501(pYA-PmtC)。研究结果表明重组菌株C501(pYA-PmtC)的生化特性、血清型和生长速度与亲本菌株C500一致;在没有选择压力的条件下,C501(pYA-PmtC)能够稳定遗传重组质粒及其外源基因片段,并能稳定、高效、分泌性表达30.5kDa的外源保护性抗原rPmtC。C501(pYA-PmtC)腹腔感染BALB/c小鼠的LD50为8.5×106CFU,毒力稍低于C500(LD50为4.4×106CFU);口服接种C501(pYA-PmtC)和C500的所有仔猪未见任何发病症状,两者没有显著差别。【结论】本研究利用Asd+平衡致死系统的原理构建表达T+Pm保护性抗原重组猪霍乱沙门氏菌弱毒菌株C501(pYA-PmtC),为进一步开发猪萎缩性鼻炎-副伤寒的双价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