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该文系统回顾了华南国家植物园近百年来几个关键时期的历史发展、主要成就和社会贡献,从国家、中国科学院、地方政府三个层面分析了华南国家植物园率先设立的缘由,展望了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未来发展前景,提出了我国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黑莎草(Gahnia tristis)在南方红壤侵蚀区的适应状况,测定了长汀县红壤侵蚀区的黑莎草叶片、根系的功能性状及土壤理化性质,并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黑莎草叶片与根系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土壤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黑莎草叶片表型性状在冬夏季间存在显著差异,叶长、叶宽、叶组织密度和叶绿素表现为夏季显著大于冬季,根系表型性状则更具稳定性,冬季的根系养分含量均高于夏季,养分的分配上叶片养分高于根系养分。叶组织密度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比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根组织密度与比根长和比根面积均呈显著负相关,叶片和根系养分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碳、氮、磷含量是影响黑莎草功能性状主要因子。因此,黑莎草可通过调节功能性状以适应环境变化,可作为地带性植物应用于南方红壤侵蚀区的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  相似文献   
13.
不同控草措施对高温季节华南地区蔬菜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奇  冯莉  田兴山 《生态学报》2015,35(22):7444-7453
华南地区高温季节从6月持续到10月,田间杂草危害严重,当前高温季节田间杂草群落发生格局相关的研究资料积累不足。因此在广州高温季节于标准化菜田通过田间杂草调查、小区控草试验和室内土壤培养,研究了杂草群落发生规律和菜田不同清园和土壤处理控草措施对田间杂草群落短期防效和后续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田休耕50 d后,田间杂草群落中禾草类杂草种类较少但发生量明显占优,阔叶类杂草种类较多而危害总体较轻,莎草类杂草种类较少,发生量与阔叶草相当;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呈现明显的单优势,光头稗(Echinochloa colona)、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碎米莎草(Cyperus iria)、草龙(Ludwigia hyssopifolia)等的盖度也较高。休耕后取田间土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的结果亦表明,高温促进禾草类杂草的出苗和幼苗生长(尤其是40℃/35℃)而15℃恒温培养14 d几乎仅有阔叶类杂草出苗。不同控草措施处理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百草枯处理(900 g a.i./hm~2)后阔叶类杂草总盖度上升的趋势被扭转为禾草类杂草持续占优势;喷施百草枯并铲草处理30 d后杂草盖度即恢复至60%以上,而配合喷施丁草胺(1350 ga.i./hm~2)、乙草胺(750 ga.i./hm~2)、精异丙甲草胺(750 ga.i./hm~2)或二甲戊灵(600 ga.i./hm~2)进行土壤处理30 d后可使杂草盖度与仅喷施百草枯处理分别下降72.9%、84.6%、83.9%和77.5%;土壤处理前配合浅翻耕可明显提升控草效果。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控草处理70d后,百草枯、铲草和翻耕处理均对试验田间杂草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影响(P0.01),田间各主要杂草在CCA排序图中明显分为两个类群:1)光头稗、牛筋草、千金子、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水虱草(Fimbristylis miliacea)和三头水蜈蚣(Kyllinga triceps);2)草龙、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鳢肠(Eclipta prostrata)、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等阔叶类杂草和碎米莎草。  相似文献   
14.
根据牙形类Baltoniodus? triangularis的首现,中奥陶统和大坪阶底界已界定于湖北宜昌黄花场剖面大湾组底界之上10.57m.对黄花场剖面以及邻近的大坪剖面大湾组疑源类研究表明,某些疑源类属种具有生物地层学意义,其首现可用于识别奥陶系下/中统界线.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辰山科研中心”)是由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政府其建的植物科学研究机构。自2010年4月26日上海辰山植物园试开园以来.辰山科研中心已经启动了4个研究组:植物分类研究组、保护生物学研究组、能源植物生物技术研究组和药用植物与次生代谢研究组。2010年,辰山科研中心在研项目共计14项,包括作为第一主持单位的课题11项。2010年,  相似文献   
16.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东省植物学会联合主办,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性期刊(双月刊),主要刊载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学研究的论文报告、科研简报、综合述评等;介绍植物学研究领域中各分支学科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等,为推动本地区植物学研究的发展和开发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7.
半翅目鞘喙亚目是一类具有重要演化意义的昆虫。该亚目包括三个科:鞘喙蝽科(Peloridiidae)和卡拉蝽科(Karabasiidae)同属于鞘喙蝽总科;原臭虫科(Progonocimicidae)属于原臭虫总科。鞘喙蝽科是唯一的现生类群,孑遗于南半球。卡拉蝽科化石较丰富,但只发现于中亚、西伯利亚和蒙古中生代地层。本文...  相似文献   
18.
对江西省庐山植物园杜鹃专类园迁地保育的12种杜鹃进行了3年的物候及开花期与展叶期观测研究, 结果表明: (1)开花最早的为马缨杜鹃, 开花最晚的为喇叭杜鹃; 杜鹃露蕾时颜色最深、开放后花冠逐渐变大, 但花色慢慢变淡, 至花谢时花冠变小枯萎; 花和果最大的是广福杜鹃, 背绒杜鹃最小。(2)展叶最早的是红色闹羊花, 展叶最晚的为喇叭杜鹃, 白花红滩杜鹃的叶片最大, 背绒杜鹃叶片最小。(3)物候发生时间随年度不同而有波动, 但物候发生次序和开花期与展叶期规律未见随年份而变化。这些物候观测及开花期与展叶期特征为加强杜鹃迁地保育及园林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植物资源是植物园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植物资源保育是植物园最基本的工作。以往的植物资源保育工作主要包括植物资源日常管护、繁殖和资源保育研究,此模式的局限性随着植物园的发展或植物园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而日显突出。植物资源保育之创新,首先是拟保育资源的系统性选择,其次是已保育资源的运用,包括植物资源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以及科普利用。  相似文献   
20.
福建茫荡山黄枝润楠群落植物区系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典型调查与线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茫荡山自然保护区黄枝润楠群落的植物区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植物种类丰富,区域性单种科和少种科、单种属和少种属、少属科和寡属科占优势;以樟科、山茶科、茜草科、蔷薇科、紫金牛科、桑科等为优势科;以润楠属、山茶属、冬青属、榕属等为优势属,以樟科、山茶科、桑科、紫金牛科、五加科、冬青科等为表征科。体现了该区系组成分散,优势科属明显,区系起源古老,具有华南植物区系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