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1.
Caveolin-1(窖蛋白-1)单倍不足可以促进正常乳腺细胞的早期转化, 与新型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36介导的膜始动雌激素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但是关于其机制并未被研究清楚. 本文利用siRNA技术建立了Caveolin-1低表达而ERα36高表达的稳定传代细胞模型MCF10ACE,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了ERα36高表达时雌激素信号通路基因表达谱, 研究了ERα36在雌激素激活的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及其与乳腺细胞转化的关系. 结果表明: (1) Caveolin-1表达降低时可以以雌激素依赖性方式促进ERα36表达增加; (2) ERα36高表达可介导MCF10ACE细胞雌激素抗凋亡信号通路(PI3K/AKT)的激活, 促进其与增殖信号通路MEK/ERK之间的交叉对话, 从而使人乳腺细胞增殖加快, 逐渐转化. 结果提示, Caveolin-1与ERα36相互作用调节膜起始的雌激素信号通路是控制乳腺细胞转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L-精氨酸是一种半必需氨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饲料等行业。【目的】当前对L-精氨酸生产菌株的研究,极少涉及离子转运领域。在本研究中,发现在发酵时适量添加外源K~+有利于促进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 SYPA5-5合成L-精氨酸。【方法】在C. crenatum SYPA5-5发酵培养基外源添加0.5 g/L和2.5 g/L的K_3PO_4,取对数期发酵样品进行转录组数据分析,挖掘出K~+转运相关的阳离子转运ATP酶CTAP1以及单价阳离子/H~+逆转运蛋白Mrp1A,研究其在C. crenatum SYPA5-5快速合成L-精氨酸阶段,对菌株生长及L-精氨酸合成的影响。【结果】对基因ctap1和mrp1分别进行敲除和过表达,深入研究突变株对L-精氨酸合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同时过表达离子转运蛋白CTAP1和Mrp1A更有利于胞内离子、pH稳态和渗透压调节,最终提高L-精氨酸的产量。在补料分批发酵中分别过表达Mrp1A、CTAP1以及同时过表达Mrp1A和CTAP1的菌株L-精氨酸产量分别达到61.4 g/L、63.9 g/L和65.3 g/L,产率分别为0.383 g/g、0.392 g/g和0.395 g/g,比C. crenatum SYPA5-5分别提高了34.9%、38.0%和39.1%。【结论】CTAP1是特异性的K~+转运ATP酶,可以将培养基中的K~+运输到胞内。同时Mrp1A可将胞内K~+和Na~+等单价阳离子运输到胞外,将胞外H~+运输至胞内,中和胞内L-精氨酸所导致的碱性环境,从而维持胞内pH稳定。CTAP1和Mrp1A的研究为解析离子转运机制和L-精氨酸合成之间的联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昆虫表达系统是一类应用广泛的真核表达系统,该系统具有与其他高等真核表达系统相似的翻译后修饰、加工及转移外源蛋白的能力。本文介绍了昆虫表达系统的构建过程,并以基因工程抗体为主讨论了外源蛋白在昆虫表达体系中的表达特征。  相似文献   
14.
秦青  刘晶茹  于强  马奔  谭宏利  解林红  温亚利 《生态学报》2020,40(20):7255-7266
大熊猫是生态保护的旗舰物种,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科学价值。中国致力于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分析大熊猫保护地生态安全,为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省为例,选取被划入或将来可能被划入大熊猫保护地的典型县域,构建大熊猫保护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空间相关性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大熊猫保护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时空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2003-2017年四川省大熊猫保护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波动性上升趋势,生态环境改善显著,但仍有部分县域出现不同程度的环境恶化现象。(2)各县域生态安全状况表现出较强的差异性,并且相邻县域生态安全指数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3)大熊猫保护地生态安全与周边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矛盾依然尖锐,相邻县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状况相互影响的作用明显,需联合治理,共同促进生态平衡,提高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王佳一  邹伟  刘晶 《生物工程学报》2020,36(10):1970-1978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确诊患者超过3 500万例,累计死亡患者超过50万例,对于突发疫情,临床尚缺乏有效特异性治疗,新型冠状病毒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社会发展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可降低重症患者体内由冠状病毒引发的细胞因子风暴,改善患者肺部纤维化,促进损伤肺组织修复,有望降低新冠肺炎的死亡率。目前已开展多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试验,初步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在新冠肺炎方面的安全及有效性。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冠肺炎取得进展的同期,还应看到该疗法独有特点及疫情严峻形势对临床试验开和及评价带来的问题与挑战,包括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干细胞质量管理以及治疗中的伦理考量。只有对其加以重视,才能保证在严峻疫情下安全有效地开展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致病疫霉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铃薯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属卵菌纲(Oomycetes)霜霉目(Peronosporales)腐霉科(Pythiaceae)疫霉属(Phytophthora),是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病原菌。由于晚疫病对马铃薯生产的毁灭性和严重性,对致病疫霉的研究一直是关注的重点。本文首先对病害引起的症状、发生特点及流行规律进行阐述,对有性生殖发生的遗传规律和多种交配型共存的大环境下病原菌群体结构变异特点进行归纳总结。随着2009年致病疫霉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本文比对了疫霉属目前已完成测序各个种的基因组学特点,介绍了致病疫霉在效应子克隆方面的研究进展及线粒体基因组研究现状,阐述了功能基因组学的两个重要技术: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high density linkage mapping)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及其在挖掘致病疫霉重要功能基因上的应用。本文有助于了解致病疫霉研究热点及后续突破方向,可为深入解析致病疫霉的功能基因及致病机制提供参考,对开发马铃薯晚疫病菌药物靶标及预测病害的大规模流行趋势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HCV核心区与HBV核心区融合基因的DNA免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了在CMV启动子控制下在真核系统表达丙肝核心蛋白基因全长(HCc1 91 )及其氨端片段 (HCc6 9及HCc40 )的表达克隆 ,以及这 3种不同长度的HCc分别与乙肝核心区基因 (HBc1 44 )在羧端融合的表达克隆 .在COS细胞中实现了暂时表达 .ELISA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 ,表达产物具HCc抗原性或同时具有HBc的抗原性 .非融合和融合基因的DNA直接免疫小鼠 ,能有效地产生抗HCc抗体或同时产生抗HBc抗体 .融合形式要比非融合形式产生抗HCc抗体的持续时间长 .结果表明不同长度的HCc的融合并不影响HBc免疫原性的表现 ,却有利于HCc免疫原性的表现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视频眼震检查在主诉非典型眩晕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18例主诉非典型眩晕患者的裸眼眼震、视频眼震,结合查体、已有的或者后续的双温试验、听力学检查以及影像学等临床资料,评估视频眼震检查的应用对前庭疾病临床诊断的意义。结果:主诉持续头昏沉感患者10例、飘飘感23例;低头、抬头、坐起、躺下、翻身等头部位置改变时不穏感50例;或者上述动作引起瞬间旋转感35例。以上患者均行自发性眼震检查和位置试验,裸眼下观察到眼震的患者有19例(19/118,16.1%),均得到临床诊断;视频下记录到眼震67例(67/118,56.8%),其中60例(60/118,50.8%)得出临床诊断。两种方法的眼震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视频眼震检查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裸眼下观察。结论:视频眼震检查所采用的眼罩有暗室诱发的效果,方便快捷,较裸眼观察,可显著地增加以下几种主诉非典型(转头时飘飘感,低头、抬头、坐起、躺下、翻身等头部位置改变时不穏感或者瞬间旋转感)眩晕患者眼震的临床诱发率,提供进一步的诊查方向,提高临床上对主诉非典型眩晕患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该文探究了抗肿瘤药物、化疗增敏剂大黄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端粒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利用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免疫荧光–端粒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端粒区特异性DNA损伤水平。利用中期染色体–端粒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端粒异常信号,包括多端粒信号(multitelomeric signals,MTSs)和端粒信号缺失(signal free ends,SFEs)。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和端粒重复扩增程序分别检测端粒相对长度和端粒酶活性。结果显示,与0μmol/L对照组相比,20μmol/L大黄素处理Hela细胞48 h能够诱导端粒长度缩短至80%,同时还发现端粒功能障碍损伤灶(telomere dysfunction induced foci,TIFs)和端粒异常信号增多,包括MTSs由1.65%增加至3.98%(P0.01)、SFEs由2.74%增加至8.49%(P0.01)。同时,结果还发现,大黄素处理后,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显著升高,10μmol/L和20μmol/L大黄素处理48 h后,端粒酶活性分别升高为对照组的1.42倍(P0.05)和1.92倍(P0.01)。综上,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素的急性暴露能够引起端粒功能障碍以及端粒酶活性升高,后者可能与端粒损伤后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20.
亲和力是影响改型单链抗体应用于临床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巨型引物PCR定点诱变方法,设计并化学合成出两组含多个突变位点的简并引物,在第一轮PCR中使用简并引物分别扩增出含突变碱基的两条特异性的DNA片段,即巨型引物,将其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纯化后,作为3′和5′的两端引物应用于第二轮PCR反应中.通过改变标准PCR反应条件,调整引物与模板的浓度,扩增出特异性较强的目的DNA条带.PCR产物经回收后,进行DNA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扩增得到特异的抗CD3改型单链抗体的突变体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