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51篇
  免费   1706篇
  国内免费   1938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368篇
  2022年   501篇
  2021年   874篇
  2020年   667篇
  2019年   1016篇
  2018年   940篇
  2017年   596篇
  2016年   669篇
  2015年   890篇
  2014年   1573篇
  2013年   1718篇
  2012年   1155篇
  2011年   1480篇
  2010年   1091篇
  2009年   1216篇
  2008年   1195篇
  2007年   1335篇
  2006年   1153篇
  2005年   1045篇
  2004年   907篇
  2003年   769篇
  2002年   764篇
  2001年   486篇
  2000年   433篇
  1999年   387篇
  1998年   453篇
  1997年   336篇
  1996年   318篇
  1995年   334篇
  1994年   264篇
  1993年   238篇
  1992年   234篇
  1991年   194篇
  1990年   167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122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125篇
  1984年   173篇
  1983年   128篇
  1982年   154篇
  1981年   66篇
  1980年   53篇
  1979年   55篇
  1978年   41篇
  1977年   21篇
  1976年   15篇
  197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Abstract

The Klotho gene was identified as an ‘aging suppressor' in mice. Overexpression of the Klotho gene extends lifespan and defective Klotho results in rapid aging and early death. Both the membrane and secreted forms of Klotho have biological activity that include regulatory effects on general metabolism and a more specific effect on mineral metabolism that correlates with its effect on aging. Klotho serves as a co-receptor for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 but it also functions as a humoral factor that regulates cell survival and proliferation, vitamin D metabolism, and calcium and phosphate homeostasis and may serve as a potential tumor suppressor. Moreover, Klotho protects against several pathogenic processes in a FGF23-independent manner. These processes include cancer metastasis, vascular calcification, and renal fibrosis. This review covers the recent advances in Klotho research and discusses novel Klotho-dependent mechanisms that are clinically relevant in aging and age-related diseases.  相似文献   
993.
李明  王树香  高宝嘉 《生态学报》2013,33(12):3602-3610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中国北部地区10个油松天然次生林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3条ISSR引物对250个个体扩增出137条谱带,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60.72%,不同居群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差异明显;不同地理居群间的期望杂合度指数在0.2824-0.3702之间,平均为0.3210;Shannon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1923-0.2490,平均为0.2165.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居群总的遗传多样性的37.53%.经Mantel检验,居群间的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r=0.069,p=0.360).聚类分析(UPGMA)表明,河南宝天曼(BTM)、承德大窝铺(DWP)、宁夏苏峪口(SYK)和甘肃冶力关(YLG)居群聚为一组,辽宁医巫闾山(YWL)、山西沁源灵空山(LKS)、陕西蔡家川林场(CJC)、山西和顺云龙公园(YLGY)和山西汶水三道川林场(SDC)居群为一组,山东蒙山(Ms)居群独立为一组.经分析发现,分布于我国地势二级、三级阶梯分界线区域的油松天然林( YWL、BTM、YLGY)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位于分布区东西临界点居群(MS、YLG)遗传多样性水平低.经相关性分析,温度相关因子(年均温、1月均温、极端最低温)、海拔及年降雨量显著影响遗传多样性水平.油松天然居群分子变异存在一定的地理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994.
浙北地区常见绿化树种光合固碳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高固碳能力的树种选择是营造优质碳汇林,发展碳汇林业的重要基础工作.以浙北地区常见的30种造林绿化树种为研究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树木光合日变化及不同光强梯度下光合作用的光响应特性,并根据实验观测值进行计算,对30个树种的日净固碳量和光合生理拟合参数进行Ward法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香樟的固碳量最大((11.374±1.020) g·m-2·d-1),其次为碧桃、垂柳、石栎、无患子,固碳量最小的为红叶李((2.178±0.605) g·m-2·d-1),香樟和红叶李的日净固碳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树木的生理特性指标分析进一步反映了树种在浙北地区生长适应性及固碳能力大小,同时,根据树木的生理特性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香樟、碧桃在浙北地区生长适应性较好,其次为无患子、垂柳、女贞等;根据树种固碳量及生理指标综合测定分析,建议在浙北地区造林绿化中可以优先选用香樟、碧桃、垂柳、无患子、石栎、女贞这些树种.  相似文献   
995.
基于林业清查资料的桂西北植被碳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5-2010年林业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估算和分析了桂西北植被碳密度及其储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结果显示:(1) 研究区域从2005年到2010年呈现碳汇变化趋势,植被碳储量由4.19×104t增加到4.27×104t(增幅为1.84%),植被碳密度从29.04t/hm2增加到29.57 t/hm2。(2) 从治理措施、林种起源方式及林种类型来看,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碳密度最大,超过40 t/hm2。2005-2010年,人工植苗、直播、飞播和萌生方式植被碳密度增加,退耕还林工程的植被碳密度均呈明显增长(增加3.00 t/hm2),所有林种碳密度都呈不同程度的增长。 (3)植被碳密度空间分布上,大致表现为西部高、中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西部区植被碳密度均值超过40 t/hm2,中东部区植被碳密度均值低于25 t/hm2。植被碳密度变化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无论是非喀斯特区还是喀斯特区的植被碳密度都有增长趋势,其中有7个县市植被碳密度升级为更高等级。研究表明,随着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等治理措施的实施,区域植被碳密度显著增加,生态环境好转。  相似文献   
996.
997.
WRKY是植物基因组中最大的转录因子家族之一,它们在抗病及其他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解水稻WRKY的功能,我们选择了5个WRKY转录因子,用免疫印迹技术调查了它们在水稻叶片生长和在Xa21介导的白叶枯病抗性反应中的表达丰度变化.结果表明,OsWRKY13、23和71在叶片中表达,且随叶片生长而逐步增加,至成熟期略有下降,但在叶片中检测不到OsWRKY45和OsWRKY53的表达信号.在Xa21介导的白叶枯病抗性反应中,OsWRKY45、53和71均受诱导表达,而OsWRKY13和 OsWRKY23蛋白质的表达没有可见的变化.进一步比较OsWRKY45、OsWRKY53和OsWRKY71在抗、感和对照(Mock)反应中的表达,发现它们在抗、感反应中均发生相似变化.上述结果说明,OsWRKY13和OsWRKY23可能在叶片正常生长过程中发挥作用,OsWRKY45和OsWRKY53可能在水稻-白叶枯病菌互作过程中发挥作用,而OsWRKY71在二种条件下均有功能.  相似文献   
998.
??????? 目的 了解门诊患者对就医服务感受度影响因素,以期提高患者满意度。 方法 现场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 结果 患者在门诊过程中最为关注的就诊流程、等候时间、就医环境、医德医风四个因素,非常看重医护人员服务规范,服务流程便捷流畅。病情不同患者对等候时间要求不同,对医院熟悉程度与就诊环境感受度不同。结论 在门诊服务中为患者提供便捷流畅、规范化的服务,同时应注重患者的不同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999.
1000.
为了解浙江省西北部丘陵地区森林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动态规律,以达到成熟林状态的次生林和杉木林为对象,分别对其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0 ~ 10、10 ~ 20 cm土层水溶性有机碳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 ~10和10 ~ 20 cm土层,次生林与杉木林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差异;2)次生林和杉木林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季节动态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3)0 ~10和10 ~ 20 cm土层次生林与杉木林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温度、降水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湿度相关性不显著,与凋落物量呈正相关,且在0 ~10 cm土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