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9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Zn对细胞保护作用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扫描质子微探针和同步辐射x荧光分析技术测定了细胞中元素的分布和组成,为确定Zn是细胞结构成分提供了直接的实验依据.用上述核技术结合有关生化指标,分析测定了正常和损伤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中Fe,Zn和丙二醛、SH基含量变化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当细胞发生脂质过氧化损伤时,Fe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同步增高,而Zn含量和SH基量则降低.给细胞补充Zn后,提高了细胞质膜中的Zn含量,SH基量也随之增加,同时丙二醛量降低.提示Zn保护细胞完整性的作用机理之一是控制脂质过氧化作用.Zn可保护膜蛋白的SH基,减少和阻止被Fe所催化的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12.
以γ射线诱发转化的大鼠胚胎细胞(REC:myc:γ33)的DNA构建粘粒基因库,用总基因库DNA转染NIH/3T3细胞,产生转化灶的DNA作二轮转染,二轮转化的NIH/3T3细胞内有大鼠REC:myc:γ33DNA中具转化活性的N-ras基因,用不对称PCR和DNA序列分析法证明,REC:myc:γ33细胞中鼠N-ras的活化是由于第61位密码子的A→G点突变.NIH/3T3转化灶中鼠N-ras也有同样点突变,但NIH/3T3细胞的内源性N-ras基因则无此突变.  相似文献   
13.
用12种基础液筛选出的自制基础液X光片明胶培养基法和常规法,对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曾和需氯芽孢菌三大类共174株分三批做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三批的总符合率为100%,经统计学处理,两种方法无显著差异。且前法在工艺和观察方法上简单,敏感性好,反应明显,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保存期长等方面优于常规法。  相似文献   
14.
X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是原发性闭经的重要原因。在各类X染色体结构异常中,未见有关X染色体长臂的臂内倒位方面的报道。我室在1555例(男832例,女723例)染色体检查的患者中发现了一例,现予报告。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对脆性位点分子生生物学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脆性X综合征智力低候选基因FMR-1已被克隆,其5'端外显子是由一段不稳定的微随体序列n组成,该n重复序列拷贝数的遗传是不稳定的,其扩增长度的变化与脆性与点的表达,CpG岛的甲基化,FMR-1基因的功能,临床表型具有相关性,分子遗传学上把 这种独特的遗传形式称为“动态突变”。这一发现,为脆性X综合征及其它与动态突变有关的遗传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生物统计和数量遗传学方法、分析了辐照剂量为0(对照)、15、25、35KR的铯─137γ射线对二个小麦品种的诱变效应及其选择效果;估算了七个数量性状的分布特征数和遗传方差、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遗传进度、相对遗传进度等遗传参数。辐射二代的变异较大,有大粒、大穗、早熟突变体出现;株粒重、穗粒重、穗长、穗粒数、抽穗期的遗传变异系数和相对遗传进度都较大,选择效果较好;铯-137γ射线能有效地应用于小麦辐射育种,且适宜辐照剂量为35KR。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采用 ̄(60)Co-γ射线对柠檬酸产生菌黑曲霉Co9-6进行辐射,经两次处理后选育出L1217和L801两株优良柠檬酸产生菌。中试结果表明菌株L1217较L801更优:产酸率较菌株Co9-6提高17.6%、发酵周期缩短13.4%、对糖转化率提高13.3%。  相似文献   
18.
谭信TAN  Xin 《遗传》1993,15(6):5-8
本文应用数量遗传学方法,结合概率运算,从理论上分析了由X连锁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雄群体中的变异情况。表明雄(男)性群体的这类性状遗传变异范围有大于雌(女)性群体的倾向。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对X连锁基因及所决定性状的遗传特性、进化特点及基因定位等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Ar^+,远红外激光,γ射线单一及复合处理水稻的诱变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r~+、远红外两种激光和~(60)Co—r射线单一或复合处理两个籼稻品种的干种子,分析和比较了不同处理对水稻的当代生物学效应及处理二代的变异频率。结果表明,两种激光对当代的几个性状均表现为刺激效应,并有减轻,射线辐射损伤的作用,复合处理二代的变异频率和变异类型数明显高于相应的单一处理。说明复合处理是提高激光育种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质粒介导tet(X4)基因的出现和流行,严重影响替加环素(tigecycline)对临床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急需寻找有效的佐剂遏制替加环素耐药性。本研究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时间-杀菌曲线测定β-桧木醇(β-thujaplicin)和替加环素的体外联合抗菌表征,通过测定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细菌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铁含量以及替加环素含量等指标,来探究β-桧木醇和替加环素联合使用对tet(X4)基因阳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抗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β-桧木醇联合替加环素对tet(X4)基因阳性大肠杆菌具有体外协同抗菌效果,且β-桧木醇在抗菌作用浓度范围内无显著溶血性和细胞毒性。机制研究发现,β-桧木醇能显著增大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细菌胞内铁含量,干扰铁稳态,诱导细胞内ROS显著增加,从而发挥抗菌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β-桧木醇可通过干扰细菌铁代谢和增大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协同增强替加环素的抗菌效果。本研究结果为β-桧木醇联合替加环素治疗tet(X4)基因阳性大肠杆菌感染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