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8篇
  免费   611篇
  国内免费   63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329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299篇
  2014年   445篇
  2013年   527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424篇
  2010年   330篇
  2009年   409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315篇
  2004年   303篇
  2003年   252篇
  2002年   205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10篇
  197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植物细胞内的代谢途径进行遗传修饰,已成功地使细胞代谢发生改变或合成新的化合物。光合作用,淀粉合成,氮素同化和水分利用等是形成作物产量的基础代谢。对这些代谢途径中的关键步骤和靶分子进行基因修饰以提高作物产量的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展,并正在发展成为提高作物产量的新途径。本文着重论述应用代谢基因工程提高作物产量的技术策略,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所面临的挑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2.
为探索以非复制型腺病毒为表达载体的多价轮状病毒(Rotavirus,RV)基因工程疫苗的可行性,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表达我国G2和G3型RV流行毒株vp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的免疫效果进行了研究。分别用表达G2和G3型vp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vAdG2VP7、rvAdG3VP7经滴鼻和灌胃两种途径免疫Balb/c小鼠,对免疫后小鼠的血清抗体、黏膜抗体和相关的细胞因子水平进行了检测和比较。结果表明,用表达G2和G3型vp7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经滴鼻和灌胃两种途径免疫小鼠后,均可诱导机体产生较强的RV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并能产生中和抗体。但免疫反应以Th2类为主,Th1类反应也占有相当的比例。本研究为新型RV基因工程疫苗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A novel screening system using a microchamber array chip was developed for construction of combinatorial nano-sized protein libra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yeast cell surface engineering. It is possible to place a single yeast cell into each microchamber, to observe its behavior, and to pick up the target cell. The microchamber array chip is referred to as a “yeast cell chip.” A single EGFP-displaying yeast cell could be detected, picked up by a micro-manipulator, and cultivated on agar medium. Furthermore, a catalytic reaction, the hydrolysis of fluorescein dioctanate, by a single yeast cell displaying Rhizopus oryzae lipase (ROL) was carried out in one microchamber. The ROL-encoding gene in a single ROL-displaying cell was amplified by PCR.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is yeast cell chip in combination with cell surface engineering could be used as a tool in a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system not only for a single living cell and a whole-cell catalyst with a nano-sized protein cluster but also for modified nano-sized and functional protein molecules from protein libraries on the cell surface.  相似文献   
994.
芽孢杆菌植酸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源于芽孢杆菌的中性植酸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适合作为消化道呈中性鲤科鱼类的饲料添加剂。该植酸酶晶体具有独特的螺旋桨样空间结构,钙离子在其稳定性和催化活性的结构功能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表现出特有的催化机理。该基因与已知植酸酶基因的结构有所不同,是一种新的植酸酶。目前主要采用多种原核表达系统对其进行表达。比较表明,芽孢杆菌表达系统和酵母表达系统是实现芽孢杆菌植酸酶规模化生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5.
考察了静态和动态接种方式对成纤维细胞在胶原壳聚糖支架材料中接种率和分布的影响。将人成纤维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分别采用静态接种、转瓶接种和灌注接种方式将细胞接入三维胶原壳聚糖海绵。通过MTT法和切片HE染色分别考察细胞接种率及细胞在三维材料中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低的接种密度下静态接种有较高的接种率(889%),但随着接种密度的增加接种率下降显著,细胞结团且分布不均匀;转瓶接种的接种率约为60%,细胞分布也不均匀;灌注接种的接种率始终维持在77%以上,能得到高的起始细胞密度,且细胞分布均匀,是一种理想的接种方式。细胞接种方式的优化为改善工程化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缩短体外构建时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以珍稀濒危植物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Schneid.)Nakai var.pubipetiolata H.Qian)嫩梢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以1/2 MS+6-BA0.5mg/L+NAA 0.05mg/L为芽诱导培养基、MS+6-BA0.5mg/L+NAA 0.05mg/L为增殖培养基,可以得到大量的毛柄小勾儿茶试管苗。  相似文献   
997.
基因重组酵母在葡萄酒酿造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因重组技术是菌种改良的重要手段。就基因重组酵母在葡萄酒酸度调解、增香、抗氧化及果胶分解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及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98.
基于相关检测的多通道近红外光组织光学测量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了一套基于相关检测技术的三波长多通道近红外光信号采集系统。采用相敏检波模块CD505R有效提高信噪比。Delphi开发的上位机程序通过串口方式与单片机通信。使用光纤传递光源及探测信号,使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适用于多种组织光学特性测量方式。模型实验的结果证明该系统准确可靠,前臂阻断实验表明系统对不同深度组织血氧状况具有较好的测量能力。  相似文献   
999.
转基因动物在生物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论述了转基因动物的概念、制作方法及应用领域,回顾了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发展及现状,分析了转基因动物与克隆动物的区别.就转基因动物在制药工业和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国内外研究与开发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同时展望了转基因动物制药的发展前景及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Vanillin is one of the world's principal flavoring compounds, and is used extensively in the food industry. The potential vanillin production of the bacteria was compared to select and clone genes which were appropriate for highly productive vanillin production byE. coli. Thefcs (feruloyl-CoA synthetase) andech (enoyl-CoA hydratase/aldolase) genes cloned fromAmycolatopsis sp. strain HR104 andDelftia acidovorans were introduced to pBAD24 vector with PBAD promoter and were named pDAHEF and pDDAEF, respectively. We observed 160 mg/L vanillin production withE. coli harboring pDAHEF, whereas 10 mg/L of vanillin was observed with pDDAEF. Vanillin production was optimized withE. coli harboring pDAHEF. Induction of thefcs andech genes from pDAHEF was optimized with the addition of 13.3 mM arabinose at 18 h of culture, from which 450 mg/L of vanillin was produced. The feeding time and concentration of ferulic acid were also optimized by the supplementation of 0.2% ferulic acid at 18 h of culture, from which 500 mg/L of vanillin was obtained. Under the above optimized condition of arabinose induction and feru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vanillin production was carried out with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media, M9, LB, 2YT, and TB. The highest vanillin production, 580 mg/L, was obtained with LB medium, a 3.6 fold increase in comparison to the 160 mg/L obtained before the optimization of vanillin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