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71.
叶惟泠  冯小椿  沈锷 《生理学报》1986,38(2):123-131
本实验中,将γ-氨基丁酸(GABA)的受体激动剂异鹅羔胺(Mus)、受体拮抗剂荷苞牡丹碱(Bicu)、神经元摄取的阻断剂哌啶酸(Nip)和GABA合成酶抑制剂3-巯基丙酸(3-MPA)经埋植的引导管注入大鼠中缝背核,注射剂量均为 4μg/μl;并观察了上述注药对动物痛阈和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 脑内注射Mus和Nip 均能明显提高动物的痛阈( 20%— 40%,P<0.05和P<0.01)和加强针刺镇痛作用;这种增强作用至少能维持2h。脑内注射Bicu和3-MPA均不影响动物的痛阈(P>0.05),但是它们都能明显地降低针刺镇痛效应(P<0.05和P<0.01)。以上结果表明,中缝背核内的GABA递质在针刺镇痛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2.
本实验以14只家兔发热前后脑脊液中cAMP和PGE_1含量的变化,作为对照组;在17只家兔上观察了间断电针对发热效应的抑制作用及其与脑脊液中cAMP和PGE,含量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如下:(1) 静脉注射内生致热原(EP)后1.5h动物体温上升达高峰,同时脑脊液中cAMP和PGE_1含量也明显增加。(2) 间断电针能明显抑制EP性发热效应,同时也阻止了脑脊液中cAMP和PGE_1含量的升高。间断电针组的体温反应高峰、体温反应指数和脑脊液中cAMP、PGE_1含量与给EP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3.
摘要 目的:探讨调督理筋针法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腰背肌力学效应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20年6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腰部核心肌力训练,60例)和观察组(调督理筋针法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60例)。对比两组疗效、疼痛及腰椎功能指标、腰背肌力学效应和血清炎性因子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15 d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5 d后屈曲过程表面肌电值(AEMG)、屈伸松弛比(FRR)低于对照组,伸直过程AEMG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5 d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联合调督理筋针法治疗LDH,可减轻疼痛症状,改善腰背肌力学效应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4.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归脾汤对产后抑郁大鼠抑郁症状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择雌性SD大鼠36只,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归脾汤组、电针组、归脾汤联合电针组,每组6只大鼠。空白组大鼠不进行任何处理。盐酸氟西汀组给予0.233 g/L盐酸氟西汀。归脾汤组给予1.72 g/mL归脾汤。电针组选择百会、印堂、气海、关元进行电针刺激。归脾汤联合电针组归脾汤用药方法同归脾汤组,电针方法同电针组。正常组及模型组子均给予等量的双蒸水。每组分别在造模后1周、2周时结束给药。对比糖水消耗水平、旷场实验评分及垂直评分、游泳实验不动时间、挣扎时间及游泳时间、血清HPA轴相关激素水平及大鼠脑组织中的5-HT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盐酸氟西汀组、归脾汤组、电针组大鼠在第1周、第2周时的糖水消耗水平、旷场实验评分、垂直评分、海马、额叶皮质中的5-HT水平较低,游泳实验不动时间、挣扎时间、游泳时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及皮质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盐酸氟西汀组、归脾汤组、电针组大鼠呈相同趋势,与盐酸氟西汀组、归脾汤组、电针组相比,归脾汤联合电针组呈相同趋势(P<0.05)。盐酸氟西汀组、归脾汤组与电针组所有指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电针联合归脾汤可明显改善产后抑郁大鼠抑郁症状,可能与其可调节产后抑郁大鼠的HPA轴相关激素及5-H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5.
激光针灸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佐臣  陈五高 《激光生物学报》1998,7(4):278-282,277
本文以传统针灸的医疗事实为基础,遵循环“电通路段说”,着重从电的角度对激光针灸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6.
Electro-acupuncture-mediated gene transfe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omaticgenetherapyisbecomingincreasinglyimportantforpotentialtreatmentofgeneticandacquireddisorders,whichispromisinginclinicalapplication.GenetransferisoneofthekeytechniquesingenetherapythatallowsinstallationandexpressionofDNAdeliveredintotargetcells[1…  相似文献   
77.
Introduc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a widely used complementary alternative medicine approach. Although many aspects of its effectiveness have been approved clinically, rigorous scientific techniques are highly required to translate the promises from TCM into powerful modern therapies. In this respect, proteomics is useful because of its ability to unveil the underlying target proteins and/or protein biomarkers.

Areas covered: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recent interplay between proteomics and research on TCM, ranging from exploration of the medicinal materials to the biological basis of TCM concepts, and from pathological studies to pharmacological investigations. We show that proteomic analyses provide preliminary biological evidence of the promises in TCM, and the integration of proteomics with other omics and bioinformatics offers a comprehensive methodology to address the complications of TCM.

Expert commentary: Currently, only limited information can be obtained regarding TCM issues and thus more work is required to resolve the ambiguity. As such, more collaborations between proteomics and other techniques (other omics, network pharmacology, etc.) are essential for deciphering the underlying biological basis in TCM topics.  相似文献   

78.
Wu GJ  Chen ZQ 《生理学报》1999,51(1):49-54
为探索尾核(caudatenucleus,Cd)是否参与电针及皮层体感运动Ⅰ区(sensorimotorareaⅠofthecerebralcortex,SmⅠ)对束旁核(parafascicularnucleus,Pf)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调节,以及Cd中阿片受体是否参与并通过何种受体参与这一调节,本实验用Cd头部化学毁损及微量注射阿片受体拮抗剂的方法,观察到Cd毁损前电针及兴奋皮层均可抑制Pf的伤害性反应,而毁损后这种抑制效应消失;注射纳洛酮或阿片μ受体拮抗剂βFNA后,电针及兴奋皮层SmⅠ区对Pf伤害性反应的抑制作用被取消,而分别注射δ和κ受体拮抗剂ICI174,864和norBNI则不产生影响。基于已证明大脑皮层参与电针对Pf伤害性反应的调节,本结果提示:Cd参与针刺镇痛中皮层SmⅠ区对Pf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抑制,Cd中阿片肽主要通过μ受体参与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9.
激光针灸对穴位组织温度和血流灌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Pennes方程的基础上研究了激光针灸治疗对穴位组织的温度和血流灌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连续激光与脉冲激光针灸都能使穴位组织的温度和血流灌注率升高,随着激光的功率密度升高则穴位组织的温度和血流灌注率亦升高。通过这些研究为激光针灸的临床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0.
摘要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对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神经递质、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7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24例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认知功能训练)和观察组(62例,认知功能训练、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ADL)、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血清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ACh)、5-羟色胺(5-HT)、多巴胺(DA)]、肠道菌群指标。结果:治疗30 d后,观察组MMSE、MoCA、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Ach、DA、NE、5-HT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低于对照组同期,双歧杆菌、乳杆菌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在认知功能训练基础上结合通督调神针刺法,认知功能、肠道菌群和神经递质水平显著改善,从而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