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7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34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Th17细胞在免疫介导的保护中,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重要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特别是对通过黏膜入侵的病原体。在许多情况下,这与通过接种疫苗诱导的Th17细胞记忆是高度相关的。据报道,  相似文献   
92.
目的寻找能调节T细胞功能的相关分子,进行与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研究。方法收集BALB/c小鼠脾细胞,免疫Wistar大鼠,进行细胞融合,建立杂交瘤细胞系。筛选得到43株能调节T细胞功能的杂交瘤细胞系,对其中一株最能抑制T细胞增殖的杂交瘤细胞系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结果显示其目标分子是CD98重链,同时后续实验显示抗CD98单克隆抗体能抑制纤连蛋白介导的细胞分布,但不影响氨基酸转运。而且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该抗体能显著抑制T细胞增殖反应。结论抗CD98单克隆抗体能有效抑制T细胞增殖,有望将本抗体用于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预防及治疗中。  相似文献   
93.
Tim-1分子表达在T细胞和调节性B细胞表面,具有促进Th2应答的作用。为探讨Tim-1分子在抗疟疾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利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感染鼠疟模型研究了Tim-1分子表达与小鼠感染结局和免疫应答模式的关系。结果显示,BALB/c小鼠对P.yoelii易感,在感染后6~7 d全部死亡,感染后第3、5天脾内细胞因子IFN-γ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P.yoelii抵抗的DBA2小鼠,而脾IL-10 mRNA水平显著高于DBA2小鼠。BALB/c小鼠脾内Tim-1+T、B细胞百分比在感染后第3、5天显著升高,而DBA2小鼠感染前后脾内Tim-1+T、B细胞百分比没有显著变化。结果提示,Tim-1分子参与抗P.yoelii免疫应答的调节,可能与易感鼠产生高水平Th2型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94.
1973年,Steinman和Cohn在小鼠脾脏发现具有树枝状突起的独特形态细胞,并将之命名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DC作为连接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是机体识别和摄取病原体和肿瘤抗原的关键细胞,具有抗原提呈能力强和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特点。  相似文献   
95.
目的:将Bcr-Abl及Bcr-Abl T3151突变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靶向降解受体型酪氨酸激酶BCR-Abl,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提供研究基础.方法:pcDNA3.1 (-)-Bcr-Abl质粒构建:分别设计引物,通过分段PCR将BCR-ABL克隆入pcDNA3.1(-).首先通过PCR扩增出Bcr-a片段,将其克隆入pcDNA3.1(-)的NheⅠ/XhoⅠ之间;接着将PCR扩增出的Abl-c片段克隆入KpnⅠ/ HindⅢ之间,最后XhoⅠ/KpnⅠ双酶切pGD210,将酶切下片段插入pcDNA3.1(-)的相应位点即可.酶切鉴定及测序正确后,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验证质粒的表达.pcDNA 3.1(-)-Bcr-Abl T3151的突变质粒:首先设计引物,第一步以pcDNA3.1(-)-BCR/ABL为模板,以Abl-c-u和ba-M1为引物扩增出A-1:560 bp.第二步,相同模板,以ba-M2和ba-M-down为引物扩增出A-2:870 bp.第三步,以扩增出的A-1和A-2为模板,以Abl-c-u和ba-M-down为引物,扩增出1434 bp的片段A-l+2,以Bcl和Kpn Ⅰ分别酶切pcDNA3.1 (-)-BCR/ABL以及A-1+2,将突变后的A-l+2置换入pcDNA3.1 (-)-BCR/ABL.结果:PCR结果显示3.1(-)-Bcr-Abl及3.1 (-)-Bcr-Abl T3151突变质粒条带大小符合,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正确,转染后可见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pcDNA3.1 (-)-Bcr-Abl及pcDNA 3.1(-)-Bcr-Abl T3151的真核表达载体,并且转染293T细胞后证实其能够正确表达,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男性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睾酮(T)及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10例男性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SAP组51例、UAP组36例、AMI组23例,对各冠心组患者血清Hcy、T及cTnI等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4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血清Hcy、cTnI水平均显著升高,而血清T水平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MI组比较,SAP组、UAP组血清Hcy、cTnI水平均显著降低,T水平显著升高,组间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UAP组比较,SAP组血清Hcy、cTnI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清T水平显著升高,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Hcy与cTnI水平呈正性显著相关(P<0.05);血清T与Hcy、cTnI水平之间均呈负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检测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Hcy、T及cTnI水平对患者疾病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发生冠脉血管完全闭塞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从2013年在我院诊断为ACS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中随机筛选出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基线及临床资料,回顾其造影图像,计算SYNTAX积分,根据是否存在完全闭塞病变分组,分析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与不完全闭塞病变组相比,完全闭塞病变组吸烟(61.1%,P=0.041)、糖尿病(35.2%,P=0.025)、高脂血症(55.6%,P=0.033)发生率高,入院静息心率(77.07±11.99,P=0.023)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水平(8.69±9.46,P0.001)显著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0.39±8.36,P=0.001)显著降低。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43)、急性心梗(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发生(P=0.003)、LVEF(P=0.002)、NLR(P=0.002)、脂蛋白(a)(P=0.039)、SYNTAX积分(P=0.002)和完全闭塞病变独立正相关。结论:ACS患者发生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与年龄、静息心率、吸烟史、高脂血症相关,与冠脉病变复杂程度、左室功能下降密切相关。NLR作为新型炎症标志之一,可预测ACS患者完全闭塞病变。  相似文献   
98.
目的建立体外大量扩增高纯度小鼠树突状表皮T淋巴细胞(DETCs)培养技术,并证实外源性给予DETCs能够有效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及Western Blot方法分析糖尿病及正常小鼠表皮组织中DETCs比例和IGF-1/KGF-1表达情况。体外培养扩增获得大量高纯度DETCs后,局部植入糖尿病创缘皮下,创面未愈合面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通过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分别统计每组5只糖尿病小鼠每天创面面积与红色标尺面积之比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对比正常小鼠,糖尿病表皮组织中DETCs比例和IGF-1/KGF-1表达均显著降低;体外培养能够获得大量高纯度DETCs(95﹪);创缘局部植入DETCs后能够显著增强糖尿病创缘皮肤表皮组织IGF-1/KGF-1的表达,并从第2天,对照组创面面积与红色标尺面积比为0.769±0.034,实验组创面面积与红色标尺面积比为0.692±0.038,到第7天对照组创面面积与红色标尺面积比为0.178±0.024,实验组创面面积与红色标尺面积比为0.011±0.003,实验组创面比对照组创面愈合面积显著加速。结论外源性给予DETCs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创面愈合,可能为临床糖尿病难愈创面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T细胞分化蛋白2(Mal2)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226例HC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86例正常肝组织中Ma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通过生存分析比较不同Mal2表达水平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分析影响HCC患者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结果:Mal2蛋白在H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Mal2蛋白表达水平增高与HCC患者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较高的TNM分期相关。生存分析表明Mal2蛋白高表达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患者(P0.05)。Mal2阳性表达、血管癌栓形成、淋巴结转移及较高的TNM分期是影响HCC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al2蛋白在HCC组织中呈过表达趋势,且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可能在HCC的诊断与预后判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来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科就诊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患者感染状况及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访研究的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HIV/AIDS患者的基本信息,并对其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后续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随访观察的43例HIV/AIDS患者治疗前平均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330.74±176.35)cells/μL,CD8+T淋巴细胞计数为(1177.80±321.49)cells/μL,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为0.30±0.19;治疗一年后平均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482.74±217.77)cells/μL,CD8+T淋巴细胞计数为(861.53±282.85)cells/μL,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为0.59±0.28。所有患者治疗一年后血浆HIV-RNA载量均达到检测限以下(500copies/m L)。结论: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对于改善HIV/AIDS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抗病毒治疗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