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当前因SARS-CoV-2感染而引起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SARS-CoV-2感染性强,危重症患者死亡率高,尽管各种各样的治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在临床前试验中对多种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而受到了广泛地关注。MSC可能利用分化潜能诱导分化成功能性肺样细胞、免疫调节与免疫细胞互作、抑制炎症来降低促炎细胞因子分泌、迁移和归巢靶向损伤肺部、抗病毒作用来减少肺上皮细胞中的病毒复制、产生细胞外囊泡来修复受损的组织,进而使COVID-19患者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缓解并达到治疗COVID-19的目的。综合讨论了COVID-19的基本特征和当前主要治疗手段,同时总结了MSC在COVID-19中的临床研究和当前面临的挑战,探讨了MSC治疗COVID-19的应用前景,为MSC在COVID-19中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总结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尤其是重症患者治疗中全身及局部抗生素应用的经验、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2例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其中3例为合并肺脓肿的重症败血症患者。对患者首先进行经验性全身抗生素治疗,并进行细菌学分析,然后根据药敏结果进行系统抗生素调整,采用万古霉素负载的硫酸钙/磷酸钙复合物进行局部抗生素缓释治疗,分析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局部影像学变化。结果:细菌学培养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10例,人葡萄球菌1例,阴沟肠杆菌1例;平均随访56.6周;治疗后患者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红细胞沉降率(ES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影像学显示患者病灶处骨重建及新骨形成良好,无感染复发迹象;12例患者中成功治愈11例,治愈率91.7%;1例转为慢性骨髓炎,二期手术后痊愈;其中3例骨髓炎合并重症败血症、肺脓肿患者经系统抗生素及外科治疗,全部治愈。结论: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致病菌主要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其治疗要在早诊断的前提下,率先经验性应用抗生素,然后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足量敏感抗生素。苯唑西林在3例合并败血症、肺脓肿的重症患者治疗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局部采用硫磷复合物负载万古霉素进行治疗,既可以实现局部抗感染作用,又可以促进新骨形成,有效控制全身感染、消除败血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ST)联合孟鲁斯特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ASBA)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到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ASB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n=43)以及对照组(n=43),对照组予以ST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肺功能、细胞因子水平、咳嗽评分、St·George's呼吸疾病问卷(SGRQ)以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第1秒的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γ-干扰素(INF-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咳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GR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20.93%,与对照组的16.28%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SBA给予ST联合孟鲁司特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缓解机体炎症反映的同时还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其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氧合功能、肝肾功能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66例新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微创PS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1(MIF-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肝肾功能、氧合指数及呼吸机参数。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总量(TCO_2)、氧饱和度(SaO_2)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1 (MIF-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呼吸机参数和氧合指数,发现两组的吸入氧浓度(FiO_2)、吸气峰压(PIP)、呼吸末正压(PEEP)、氧合指数(PaO_2/FiO_2,OI)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的以上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微创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肝肾功能以及氧合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并减少机械通气的参数。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病原菌耐药性、患者用药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住院治疗,且年龄60岁的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病原菌分布情况、耐药情况和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有30例出现肺部感染,感染率为50.00%。肺部感染患者中死亡4例。肺部感染患者痰液中共培养出2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1株,革兰阳性菌5株,真菌2株。30例肺部感染患者共使用6种抗感染药物,其中哌拉西林/舒巴坦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依替米星及美罗培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和患者用药情况与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结论急性脑梗死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患者用药情况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应针对上述因素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27.
Journal of Biological Physics - The paper delves into the plausibility of applying fractal, spectral, and nonlinear time series analyses for lung auscultation. The thirty-five sound signals of...  相似文献   
28.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血管黏附蛋白-1(VAP-1)、巨噬细胞刺激蛋白(MSP)、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与肺功能、炎性因子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16例作为COPD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VAP-1、MSP、SDF-1水平以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最大呼气流速(PEF)]、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2(IL-2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根据COPD稳定期患者的严重程度,分成轻度组(n=53)、中度组(n=34)、重度组(n=29),比较三组上述各指标水平。采用COPD评估测试表(CAT)评估三组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血清VAP-1、MSP、SDF-1水平与肺功能、炎性因子及CA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血清VAP-1、MSP、SDF-1、IL-6、IL-17、IL-22及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FEV1、FVC、FEV1/FVC以及PEF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组血清VAP-1、MSP、SDF-1、IL-6、IL-17、IL-22、TNF-α水平及CAT评分较中度、重度组明显降低,且中度组低于重度组,而轻度组FEV1、FVC、FEV1/FVC、PEF较中度、重度组增高,且中度组高于重度组(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提示,血清VAP-1、MSP、SDF-1水平与FEV1、FVC、FEV1/FVC、PEF呈负相关,三者与血清IL-6、IL-17、IL-22、TNF-α水平及CAT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的血清VAP-1、MSP、SDF-1水平明显上调,且三者与患者的肺功能、炎症因子及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临床有望通过测定血清VAP-1、MSP、SDF-1水平,评估COPD稳定期患者病情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9.
摘要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疗效及对肺动态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60例ALI/ARDS患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频通气(CMV)模式联合PS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HFOV模式联合PS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治疗情况、治疗前后肺动态顺应性、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氮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变化,以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胸片恢复正常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病死率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h、24 h、48 h时,观察组肺动态顺应性及PaO2、OI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时,观察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颅内出血、气漏、呼吸道感染的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联合PS治疗新生儿ALI/ARDS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动态顺应性,促进血气分析指标恢复,且可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摘要 目的:探讨SOCE对百草枯(PQ)致肺纤维化过程的具体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肺泡上皮A549细胞,设置分组为对照组、PQ组和PQ+SKF96365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PQ组给予800 μM的PQ溶液处理细胞24 h;PQ+SKF96365组先加入10 μM的SKF96365预处理细胞2 h,然后再加800 μM PQ处理24 h。免疫荧光检测PQ染毒后SOCE相关蛋白的活化和胞内分布、NFATc1的表达和入核情况。清洁级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PQ组、SKF96365组和PQ+SKF96365组。PQ组及PQ+SKF96365组给予百草枯(2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SKFS96365组及PQ+SKF96365组每天腹腔注射一次10 mg/kg的SKF96365溶液,持续3天,行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状态改变以及胶原纤维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PQ染毒组STIM1蛋白活化出现寡聚化现象并且ORAI1、TRPC1膜定位显著;PQ引起细胞质内NFATc1信号向细胞核内转移,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SOCE抑制剂后NFATc1信号减弱向细胞质内转移(P<0.01)。与对照组相比,PQ中毒的小鼠肺泡结构被破坏,肺间质大量胶原纤维沉积;与PQ组相比,PQ+SKF96365组肺泡结构相对完整并且间质胶原纤维沉积减少。结论:PQ中毒可活化SOCE并通过增加NFAT入核激活下游转录信号,促进肺纤维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