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小叶、中间和柠条三种锦鸡儿的分布式样及其生态适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赵一之 《生态学报》2005,25(12):3411-3414
确定了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3种植物的分布式样:小叶锦鸡儿为蒙古高原东部-F松辽平原西部-华北山地分布种,中间锦鸡儿为东戈壁-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北部分布种,柠条锦鸡儿为南阿拉善-西鄂尔多斯分布种。小叶锦鸡儿适应分布于蒙古高原典型草原带和森林草原带以及华北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在草原带高平原上可形成灌丛化草原的景观,在草原带的沙地上可形成以小叶锦鸡儿为建群种的沙地灌丛植被;中间锦鸡儿适应分布于蒙古高原的荒漠化草原及草原化荒漠带、鄂尔多斯高原的典型草原和荒漠化草原带的沙地及梁地上、黄土高原北部的黄土丘坡上,常形成以中间锦鸡儿为建群种的沙地灌丛植被;柠条锦鸡儿则适应分布于草原化荒漠和典型荒漠带的固定和半固定沙地上。近缘的3种锦鸡儿的地带性分布从东至西或从北向南形成明显的有规律的地理替代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42.
施用城市污泥对小叶黄杨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污泥作为有机肥料施用于园林植物已备受关注.本研究利用温室盆栽试验,分别设置不同用量城市污泥[低量(LC)、中量(MC)和高量(HC)]处理和无机肥(IF)处理,并以不施肥料和污泥为对照(CK),研究不同用量城市污泥对小叶黄杨幼苗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城市污泥可以提高小叶黄杨幼苗叶片叶绿素和氮素含量,但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n)呈下降趋势.在生长季的8月,与IF处理和CK相比,LC、MC处理的叶片Pn均提高,而HC处理却较IF和CK分别降低了25.9%和8.9%;至10月,LC、MC和HC处理的叶片Pn均低于IF处理,但LC处理的Pn仍高于CK,而MC、HC处理的Pn均低于CK,其中HC处理的Pn较IF处理和CK分别降低了48.4%和29.2%.IF处理小叶黄杨植株的株高、地径和根长最大,LC处理次之,且地上生物量最大;MC处理除了株高和地上生物量高于CK外,根长和地径均低于CK;而HC处理则严重抑制了根系的生长.小叶黄杨幼苗的城市污泥施用量应限制在30 t·hm-2以内.  相似文献   
43.
植物种群调查结果证实,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中间锦鸡儿(C.davazamcii Sancz.)和柠条锦鸡儿(C.korshinskii Kom.)在内蒙古高原形成地理替代分布。种群分布、分类、形态、生长发育和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地理替代分布是连续的、渐变的,三个种在内蒙古高原自东向西形成一个地理连续渐变群。分析内蒙古高原的气候变迁和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及柠条锦鸡儿的地理替代分布状况认为,小叶锦鸡儿、中间锦鸡儿和柠条锦鸡儿地理替代分布是适应环境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4.
胶粉粒径对植物多糖胶粘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球计数器测定不同粒径胶粉完整胚乳细胞个数与胶液粘度的关系表明。粒径越大,完整胚乳细胞个数越多,水合作用速度越慢。胶液粘度越低;原胶粉粒径通过200目时胶液粘度最大,增粘胶粉通过140目时胶液粘度即达到最大值。增粘胶粉中完整胚乳细胞个数比原胶粉低35%~50%。  相似文献   
45.
小叶黄杨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叶黄杨氯仿组分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豆甾醇(Stigmasterol,Ⅱ)、胡萝卜甙(daucosterol,Ⅲ)、水杨酸(salicylis acid,Ⅳ)、香草酸(vanillicacid,Ⅴ)、5,4′-二羟基-3,3′,7-三甲氧基-黄酮(5,4′-dihydroxy-3,3′,7-trimethoxy-flavone,Ⅵ)、5,4′-二羟基-3,3′,6,7-四甲氧基-黄酮(5,4′-dihydroxy-3,3′,6,7-tetramethoxy-flavone,Ⅶ)、Cleomiscosin A(Ⅷ)、3,5-二羟基-4′,6,7-三甲氧基-黄酮-3′-O-β-D-葡萄糖甙(3,5-dihydroxl-4′,6,7-trimethoxyl-flavone-3′-O-β-D-glucopyranoside,Ⅸ),其中化合物Ⅳ、Ⅴ、Ⅵ、Ⅶ均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6.
内蒙古东部地区小叶锦鸡儿表型变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徐博  王赞  陆景伟  高洪文 《植物研究》2009,29(3):276-281
根据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资源分布状况,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的13个小叶锦鸡儿天然居群进行表型变异研究。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均表现为极显著差异(p<0.001);主成分分析显示种子宽、种子长、荚果长是小叶锦鸡儿表型变异的最主要影响因子;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显示地理生态因子对小叶锦鸡儿的表型变异有较强的影响;通过聚类分析将13个小叶锦鸡儿居群分为3类。  相似文献   
47.
The morphological variations of branches, leaves, flowers, fruits and seeds of Caragana microphylla and their correlations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five natural populations in the Xilingol steppe, Inner Mongolia, China. Nested vari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ll of the 28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within and among populations in 16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the variations within populations were much greater than those among populations in mos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ive populations of C. microphylla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ivergence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matrix and geographical distance matrix.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leaflet length, area of a compound leaf, fresh-mass of a compound leaf, and shoot fresh-mass were mai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that varied among C. microphylla populations.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som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soil factors. Soil N:P ratio, available N content, total N content,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soil water content were main factors that were associated with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C. microphylla.  相似文献   
48.
回归模型可用于预测森林生态系统地上生物量,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在预测灌木,尤其是多茎灌木的地上生物量 时,最小二乘法与贝叶斯方法的比较很少被研究。我们开发了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 Lam.)生物量预测模型。小叶锦鸡儿是科尔 沁沙地广泛分布的多茎灌木,对减少风蚀、固定沙丘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建立6种表征生物量的异速增长模型,并基于统计标准选择 在预测生物量方面表现最佳的1种,然后分别用最小二乘法与贝叶斯方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参数估计过程中用自助法考察样本量大 小的影响,同时区分测试集与训练集。最后,我们比较了最小二乘法与贝叶斯方法在小叶锦鸡儿地上生物量预测中的表现。异速增长的6个 模型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幂指数为1的模型表现最佳。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无先验信息与有先验信息的贝叶斯方法进行估计,得到的均 方误差在测试集上低于最小二乘法。另外,基径作为预测变量在最小二乘法与贝叶斯方法中均不显著,表明在生物量预测模型中应谨慎选 择合适变量。本研究强调贝叶斯方法、自助法和异速增长模型相结合能够提升沙地灌木生物量预测模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9.
李媛媛  徐婷婷  艾喆  马飞 《应用生态学报》2021,32(12):4289-4297
为探究半干旱区锦鸡儿属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生态因子的互作机制,本研究以不同生境下的中间锦鸡儿和小叶锦鸡儿为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2种锦鸡儿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组成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 2种锦鸡儿根际土壤真菌隶属于7门20纲43目66科78属。优势真菌门为子囊菌(37.7%)、担子菌(13.7%)和接合菌(4.3%)。在属水平上,青霉菌、地丝霉菌和被孢霉菌为优势属,且土壤中存在根内球囊霉菌和球囊霉菌。小叶锦鸡儿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Chao1、ACE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中间锦鸡儿,且2种植物的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电导率、速效钾、海拔、全磷和干旱指数是影响土壤真菌多样性的主要生态因子。研究结果丰富了锦鸡儿属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可为深入理解半干旱区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0.
为探讨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上建立小叶锦鸡儿固沙植被后,土壤微生物群落中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代谢功能的变化规律,采用Biolog-GN2和GP2微平板检测法,研究了9、16、26年生人工群落以及流动沙丘和天然小叶锦鸡儿群落土壤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菌碳源代谢的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流动沙丘建立小叶锦鸡儿固沙植被后,土壤革兰氏阴性菌多样性表现为持续缓慢增加的趋势,0~26年生群落Shannon指数由3.85逐渐增加到4.17,均匀度指数由0.85增加到0.94;而革兰氏阳性菌则表现为先显著降低,后逐渐增加的趋势。随着固沙群落年龄的增长,土壤微生物代谢糖类、羧酸类、双亲化合物类、聚合物类、胺/酰胺类和氨基酸类等碳源种类逐渐增加。26年生小叶锦鸡儿人工群落土壤革兰氏阴性和革兰氏阳性菌的碳源代谢模式已逐渐接近天然群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