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9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下肢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乌司他丁组(UTI组,20例)于手术开始时和术后6 h分别给予乌司他丁200,000U,静滴;对照组(CON组,20例)则给予100 mL生理盐水滴注。分别于术前、术后7天(D7)及术后1个月(M1)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术前、手术结束时及术后24小时,采静脉血检测炎症因子IL-1β、IL-8和TNF-α。结果:UTI组术后7天及1月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CON(P〈0.05),但POCD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术后24h时UTI组的IL-β显著低于CON组(P〈0.05),而IL-8显著高于CON组(P〈0.05);而TNF-α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术后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术后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42.
目的系统评价口服益生菌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WanFang 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有关益生菌干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3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与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s(112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生菌干预的试验组术后感染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32,95%CI:0.24~0.44)。同时,试验组手术部位感染(OR=0.42,95%CI:0.27~0.66)、尿路感染(OR=0.30,95%CI:0.16~0.59)和肺部感染(OR=0.38,95%CI:0.23~0.66)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但腹腔脓肿(OR=0.55,95%CI:0.20~1.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在吻合口瘘(OR=0.41,95%CI:0.19~0.87)和住院时间(WMD=-1.44,95%CI:-2.18~-0.71)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结果提示2种及2种以上益生菌的联合效果可能高于单一益生菌干预的效果。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口服益生菌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菌分布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3月期间于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2936例,统计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情况。分析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病原菌耐药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共发放2936份调查问卷,回收2931份,回收率为99.83%(2931/2936)。其中53例患者患有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为1.81%(53/2931),根据患者是否患有感染性眼内炎分为感染组(n=53)和未感染组(n=2878)。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检出4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7株,占90.24%;共检出4株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比9.76%。37株革兰阳性菌中,头状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腐生葡萄球菌对利福平、利奈唑胺以及万古霉素的敏感度达100.00%。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在性别、住院时间、玻璃体溢出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麻醉药时间、年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高血压、糖尿病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6岁、手术切口为透明角膜、手术时间≥15 min、合并糖尿病均是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OR=2.759、2.676、1.601、1.261,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菌较多,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对利福平、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度较高,年龄≥66岁、手术切口为透明角膜、手术时间≥15 min、合并糖尿病均会增加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4.
摘要 目的: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物(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HG)取出同期和二期乳房再造术的疗效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经验。方法:以2017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PAHG取出乳房再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结合患者需求分为I组和II组,I组进行PAHG取出同期乳房再造,II组进行PAHG取出后二期乳房再造,以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发症(疼痛、感染、肿胀和形态不佳等)、术后生命质量及自尊评分为指标对两组疗效及预后情况进行评价。结果:I组和II组第一阶段手术时间、出血量、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II组第二阶段各项指标较第一阶段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I组患者疼痛和形态不佳发生率略高于II组,II组包膜挛缩发生率略高于I组,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I组术后1个月生命质量和自尊评分均显著高于II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和12个月两组生命质量和自尊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与术后1个月相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生命质量和自尊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两种PAHG取出后乳房再造术的效果和预后均良好,可根据患者情况和自身意愿进行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5.
摘要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缺损的外侧皮瓣修复术与前臂皮瓣修复术对比。方法: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我院)2015年8月到2020年8月共收治的12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所有患者通过肿瘤切除术后均出现组织缺损现象,对所有组织缺损的患者依照不同的皮瓣修复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应用外侧皮瓣修复术的68例患者分为外侧皮瓣修复组,应用前臂皮瓣修复术的52例患者分为前臂皮瓣修复组,对比两组的皮瓣修复效果,治疗后的口腔功能恢复情况,瓣成活率、术后皮瓣危象率以及血管吻合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外侧皮瓣修复组的总有效率为95.59 %,前臂皮瓣修复组的总有效率为84.62 %,外侧皮瓣修复组明显高于前臂皮瓣修复组(P<0.05);外侧皮瓣修复组患者的外形修复、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吞咽功能以及口腔闭合评分明显高于前臂皮瓣修复组(P<0.05);两组的皮瓣成功率均比较高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术后皮瓣危象率比较低,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血管吻合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现,外侧皮瓣修复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94 %,前臂皮瓣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1 %,外侧皮瓣修复组明显低于前臂皮瓣修复组(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缺损患者应用外侧皮瓣修复术能够提升患者的皮瓣修复效果,提升患者的口腔功能恢复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6.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我院诊治的135例胃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ESD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和胃肠激素变化,根据患者ESD治疗后是否发生出血将其进一步分为术后出血组12例和术后未出血组123例,分析胃间质瘤患者ES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13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5.89±8.79)min,平均术后进食时间为(3.05±0.98)d,平均住院时间为(6.11±0.95)d,完整切除率为96.30%,术后出血发生率为8.89%,术后穿孔发生率为5.19%,术后感染发生率为9.63%。经单因素分析发现,ESD治疗胃间质瘤术后出血与高血压、糖尿病、血小板(PLT)、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有关(P<0.05)。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和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水平明显下降,而CD8+明显升高(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胃间质瘤患者ES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PCT>2.73 ng/mL以及CRP>62.19 ng/mL(P<0.05),而保护因素则为PLT>151.38×109/L(P<0.05)。结论:ESD治疗胃间质瘤患者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但其会引起胃间质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和胃肠激素分泌下降。同时,高血压、糖尿病、PCT>2.73 ng/mL和CRP>62.19 ng/mL是胃间质瘤患者ESD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7.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Ib)、前白蛋白(PA)、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在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直肠癌手术患者9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38例发生术后吻合口瘘,设为研究组, 52例未发生吻合口瘘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术后血清AIb、PA、NLR水平变化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AIb、PA、NLR对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评估作用。结果:研究组血清AIb、P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NL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造口组术后血清AIb、PA水平显著高于未造口组,NLR水平显著低于未造口组,差异显著(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AIb预测术后吻合口瘘的AUC为0.967,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90.14%,截断值为33.06 g/L;血清PA预测术后吻合口瘘的AUC为0.772,灵敏度为80.36%,特异度为89.56%,截断值为119.04 mg/L;血清NLR预测术后吻合口瘘的AUC为0.991,灵敏度为85.62%,特异度为93.23%,截断值为6.86。结论:监测血清AIb、PA、NLR水平有助早期发现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48.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镇痛中地佐辛应用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需接受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120例,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布托菲诺进行术后镇痛,研究组应用布托菲诺联合地佐辛进行术后镇痛,分析两组患者镇痛效果、炎症反应以及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对比两组患者镇痛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术后24 h、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core,VAS)评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 h、12 h布氏舒适评分(Brinell Comfort Score,BC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48 h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 h、48 h 的IL-2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 h、12 h、24 h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前以及术后48 h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以及心率(heart rate,HR)水平在麻醉前、气管拔管后5 min以及10 min时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HR、SBP以及DBP水平在气管拔管后5 min以及10 min时高于麻醉前(P<0.05),研究组气管拔管后5 min以及10 min时HR、SBP以及D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进行镇痛干预时,在布托菲诺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地佐辛可有效降低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提高镇痛效果,降低患者应激反应,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视觉模拟评级法对于关节置换手术后镇痛的指导意义。方法:对比不同疼痛评估方式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治疗中的KSS评分及患肢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改变情况及镇痛药物的使用剂量。结果:使用视觉模拟评级法指导组取得了更好的膝关节活动情况的改善,同时其用镇痛药物药剂剂量较少,两组KSS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视觉模拟评级法对于关节置换手术后镇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并减少镇痛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50.
摘要 目的:研究支架置入术(SI)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VAOS)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从2018年1月到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SI治疗的VAOS患者83例纳入本次研究。剔除1例手术失败及1例死亡患者的病例后,对剩余81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ISR,将其分成ISR组28例和无ISR组53例。随访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患者发生ISR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分析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血管狭窄情况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83例VAOS患者接受SI术式治疗后,手术成功率为98.80%(82/83)。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动脉痉挛,另有1例患者在术后7 d由于继发脑出血而死亡,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4.82%(4/83)。ISR组的高脂血症、合并颈内动脉的狭窄、椎动脉的狭窄部位为双侧、支架类型为裸支架的比例分别高于无ISR组(均P<0.05)。根据Pearson法分析相关性显示,患者NIHSS评分与血管狭窄率、狭窄血管长度、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期末流速(EDV)均呈正相关(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发生ISR影响因素包含高脂血症和支架类型为裸支架,以及合并颈内动脉的狭窄和并发双侧椎动脉的狭窄(P<0.05)。结论:SI术式治疗的VAOS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且术后ISR的影响因素主要包含高脂血症和支架类型为裸支架,以及合并颈内动脉的狭窄和并发双侧椎动脉的狭窄,临床上应引起相应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