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8篇
  免费   404篇
  国内免费   167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196篇
  2016年   208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平茬对岩黄芪属植物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闫志坚  杨持  高天明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12):2311-2315
探讨了3种岩黄芪属植物平茬与未平茬植株的生物学性状.结果表明,平茬后3种岩黄芪属植物植株的多种性状与未平茬植株无显著差异,但平茬植株基部新生枝条数比未平茬植株增加1.91倍.平茬不仅复壮了植株个体,提高了产量,而且提高了家畜可食部分(叶+嫩茎)的比例.平茬岩黄芪属植株5~8月生物量中以叶和嫩茎为主,在9月,由于枝条木质化,家畜不可食部分迅速增加,平均不可食部分占总生物量的69.26%.而未平茬的岩黄芪属植株由于有上一年残留的枯死枝条,因而5~8月一直有老茎存在,9月份家畜不可食部分平均达到77.79%.岩黄芪属植物可在植物生长的第2年进行平茬,应在8月底以前进行收割.8月平茬处理3种岩黄芪灌丛的叶面积指数高于对照,散射光系数低于对照,说明在8月平茬处理植株的生长高于对照植株,生长更为繁茂.  相似文献   
942.
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棚避雨覆盖栽培下葡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论是晴天还是阴天,避雨覆盖都显著削弱了大棚内的光合有效辐射(PFD),但对气温(Ta)、大气水汽压(Vp)和蒸腾速率(Tr)无明显影响.避雨覆盖栽培使美人指与藤稔葡萄品种的叶片厚度分别下降了28.6%和18.4%、比叶鲜重分别下降了13.1%和11.6%、叶片总叶绿素(Chl)含量与表观量子效率(AQY)略有增加,但Chla、Chlb含量及Chla/Chlb比值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晴天时,避雨覆盖栽培使美人指和藤稔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日均值分别下降18.7%和13.1%、Pn日积分值分别下降17.2%和11.9%、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下降26%和36.9%、气孔导度(Gs)则分别增加76.8%和100.8%;阴天时,避雨覆盖栽培使美人指和藤稔品种的Pn日均值分别下降48.7%和33.5%、Pn日积分值分别下降34.0%和29.8%、WUE分别下降69.2%和67.7%、Gs分别增加178.0%和85.1%.美人指品种的生理、光合指标的变幅比藤稔品种大,且阴天条件下差异更显著,表明两品种的生态适应性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43.
绿僵菌大孢变种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对蛴螬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报道较多的蛴螬病原真菌 布氏白僵菌、绿僵菌小孢变种作参照菌,系统研究了新分离鉴定的绿僵菌大孢变种的生物学特性,测定了其在偏低的自然气温下对蛴螬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绿僵菌大孢变种与参照菌的培养要求接近,最适宜的温度为25 ℃.3种供试的培养基中,PPDA为最适宜的培养基,其次为SDAY.在偏低的温度环境下绿僵菌大孢变种对蛴螬的毒杀能力强于布氏白僵菌,土壤和喷雾处理后累计僵虫率分别达88.23%和76.47%,有很好的田间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4.
人工抚育措施对油松林生长及结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研究了人工抚育年后油松林的生长状况、群落组织和结构.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抚育措施的油松林平均胸径、树高、冠幅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采取抚育措施的两个样地间的油松胸径和冠幅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既打枝又间伐的油松林的胸径(7.8±0.29cm)、树高(5.5±0.09m)和平均冠幅(249±7.24cm)最大,未打枝和间伐的油松林最大;随着人工抚育措施加强,单株油松的平均新叶、老叶和枝的生物量逐渐增加,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不同抚育措施下,既打枝又间伐的油松林地上生物量最大(44.0t·hm-2)、未打枝和间伐油松林地上生物量最大(14.9t·hm-2);油松新叶和老叶长度的差异性显著;油松的比叶面积在生长初期(5月和月)和末期(9月)差异性显著;人工抚育措施增加了林下植被的种类数量和盖度.  相似文献   
945.
安徽短萼黄连种群特性及其濒危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莉  张小平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8):1394-1398
对安徽省境内短萼黄连的地理分布、分布地自然概况及种群大小、分布格局、年龄结构等种群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短萼黄连在安徽省主要分布于九华山、黄山、清凉峰和牯牛降等山区.其生境涉及林冠下和水沟边两种类型,均表现为阴湿、土壤疏松、呈酸性而富含有机质,要求光照荫蔽度平均达到7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70%~90%,土壤含水量在30%以上.现有短萼黄连种群均为高群集分布,年龄结构不合理,且多为小种群,表明种群已处于相对不稳定阶段.自然生境的严重破坏、成年植株的过度采挖对短萼黄连种群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是造成部分野生种群个体数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6.
锰对大豆若干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培法研究锰对浙春2号和浙春3号大豆根系活力及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和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锰处理可提高大豆根系活力,降低叶片中脯氨酸、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锰过量,不利于大豆生长。两个大豆品种对锰的反应有差异,浙春3号对锰的敏感性大于浙春2号。  相似文献   
947.
不同刈割强度对牧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研究了不同刈割强度对牧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刈割可提高牧草地上部植株的再生能力.刈割后牧草再生叶片的叶绿素总量变化不大,而叶绿素a/b比值有所增加,轻刈割和重刈割的牧草叶绿素a/b比值分别增至1.59∶1和1.52∶1、不刈割为1.22∶1,有利于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与不刈割处理相比,在刈割初期,重刈割处理下柱花草根系总长、总表面积和平均直径分别下降了54.9%、66.5%和27.2%,根系活力显著下降;但在中后期,刈割处理的牧草地下部根系形态指标活力可恢复到更高的水平.从一年两次收获的累计生物量来看,以轻刈割最高,为3 179.8 g·m-2,重刈割次之,为3 006.1 g·m-2,不刈割最低,为2 936.98 g·m-2,说明一年两次刈割可以提高牧草产量.  相似文献   
948.
城市化对苏州地区土壤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孙燕瓷  张学雷  陈杰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1):2060-2065
利用1984、1995、2000和2003年4期TM遥感资料,对苏州地区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土壤多样性时空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地区粘壤质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和粉砂粘壤质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分布面积最广,近20年来面积比重分别减少了5.11%和3.14%,是苏州地区城市扩张用地的主要土壤类型;金阊区、平江区、沧浪区是苏州地区城市扩张的中心,3个时期中土壤多样性变化都很激烈,其中平江区的粘壤质普通简育滞水潜育土、太仓市的砂质石灰性斑纹湿润正常新成土90%以上的土壤表面已经变为城镇用地,濒临消失.城市化对土壤多样性的影响极显著,是苏州地区土壤多样性变化的一个首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949.
除虫菊 (Pyrethrumcinerariifolium)是提取天然除虫菊酯的原料 ,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均有除虫菊酯分布 ,最主要存在于头状花序 (简称花头 )的子房中 ,随着花蕾的孕育、开花直至种子 (瘦果 )成熟 ,子房壁导管的油腺也同时经历了发生、发展和分泌物转化的过程。直接反映在开花期的不同阶段所采摘的花头内菊酯含量的变化十分显著 ,为了进一步认识除虫菊开花期小花开放程度与菊酯含量变化的内在规律 ,把除虫菊开花期 (从孕蕾盛期到瘦果成熟 )划分成 8个阶段。通过样品测定 ,了解开花期花头中菊酯含量的变化状况和头状花序发育过程中小花子房的增长与干物质积累之间的关系 ,表明头状花序的小花开放至第 4至第 5阶段 ,即花头上管状小花开放初盛期至盛期时采摘 ,是获得最高生物产量和菊酯含量的最适宜采摘期。  相似文献   
950.
Metapopulation最初是由Levins[1 ] 提出 ,用于表示种群的种群 ,他的这个概念得到广泛接受。由于该词的多义以及在植物种群生态学中也用于表示构件种群 ,因此国内对该词的译法差别较大 ,叶万辉等人对此作了探讨[2 ] 。为防止概念的混淆 ,笔者在本文中采用meta 种群。Meta 种群概念被广泛接受的原因之一是它将景观生态学中时空尺度的观点应用于经典种群生态学 ,使其从局域扩展到一定的区域 ,因而更适合于物种的保护和管理 ,徐宏发等人[3] 对此也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meta 种群结构不仅在种群数量方面 ,对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