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目的:探讨正肝化症方联合隔姜灸对原发性肝癌(PHC)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患者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1月期间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PHC患者121例,根据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1),其中对照组予以TACE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正肝化症方联合隔姜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肝功能、免疫功能指标水平,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75.41%(46/6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6.67%(34/6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肝化症方联合隔姜灸辅助TACE治疗PHC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以及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微小RNA-138(mi R-138)的表达及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新辅助化疗,并根据治疗后的效果分为化疗有效组与化疗无效组。采用微阵列芯片技术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的mi R-138表达水平,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mi R-138基因靶蛋白γH2AX的表达情况,分析患者化疗后mi R-138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化疗有效组化疗后mi R-138△Ct值明显低于化疗前,且明显低于化疗无效组(P0.05),而化疗无效组化疗后mi R-138△Ct值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靶蛋白γH2AX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有效组靶蛋白γH2AX相对表达量的差值显著低于化疗无效组(P0.05)。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组织中mi R-138△Ct差值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年龄、FIGO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改变宫颈癌患者的mi R-138表达水平,且mi R-138的表达水平可能与化疗药物敏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腹腔灌注化疗对患者血清CEA(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A19-9(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接受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全身静脉化疗组(对照组)和全身静脉化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组(观察组),每组各41例。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治疗前)与化疗1个月后(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治疗后毒副作用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间血清CEA、CA19-9、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EA、CA19-9及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肠梗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478,0.668,0.315,0.552);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85.37%,显著高于对照组(70.73%,P=0.017)。结论:与单纯全身化疗相比,胃癌根治术后腹腔灌注化疗可更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EA、CA19-9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4.
化疗是目前肿瘤治疗最常见的方法。然而,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常导致临床化疗失败及患者的死亡。因此,干预和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提高化疗效果,对于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核酸适配体是一种短的单链寡核苷酸,通过折叠形成特定空间结构从而与靶标特异性结合。靶向肿瘤的核酸适配体可以选择性地将治疗性物质(抗癌药物,siRNA,miRNA)和药物载体递送至肿瘤中,对肿瘤进行靶向杀伤。利用核酸适配体靶向多药耐药性肿瘤,能够特异性干预甚至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性。本文概述了核酸适配体介导的干预与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5.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联合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附近骨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膝关节附近骨肉瘤采用新辅助化疗和人工膝关节置换,所有病例均进行肿瘤细胞坏死率、5年内肿瘤局部复发率、5年生存率和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38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细胞坏死率平均95.8%;随访6-9年,38例患者中5年内肿瘤局部复发12例(31.6%),5年后生存31例(81.6%),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2.1%。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附近骨肉瘤可有效提高骨肉瘤5年生存率,保存患肢功能,是骨肉瘤保肢治疗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inferior-epigastric artery chemotherapy,IAC)配合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治疗复发性、多发性和表浅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12例复发性、多发性和表浅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行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3个疗程后,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每次30 mg,每周1次共12次,以后每2周1次共6次,以后每月1次共6次,第二年重复,第三年每月一次。定期膀胱镜检查,进行随访。结果:12例复发性、多发性、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随访时间24-48个月,肿瘤复发1例,复发率8.3%。不良反应主要为术后小膀胱,尿路刺激症状和尿常规异常。结论: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配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复发性、多发性和表浅性膀胱癌的效果明确,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7.
摘要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具体探讨微小RNA(miR-10a)通过含F-框WD重复域蛋白7(FBXW7)-E盒锌指结合蛋白2(ZEB2)轴调控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化疗耐药作用。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模型小鼠(n=42)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0.2 mL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组给予环磷酰胺20 mg/kg腹腔注射,miR-10a组给hsa-miR-10a mimics 15 mg/kg 联合环磷酰胺20 mg/kg腹腔注射,1次/d,持续给药14 d。结果: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治疗第7 d与第14 d的肿瘤体积低于模型组,miR-10a组低于环磷酰胺组(P<0.05)。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治疗第14 d与第28 d的瘤体质量低于模型组,抑瘤率高于模型组,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治疗第14 d与第28 d的肿瘤细胞凋亡指数高于模型组,miR-10a组高于环磷酰胺组(P<0.05)。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治疗第14 d与第28 d的血清FBXW7、ZEB2含量低于模型组,miR-10a组低于环磷酰胺组(P<0.05)。miR-10a组与环磷酰胺组治疗第14 d与第28 d的FBXW7、ZEB2 mRNA与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miR-10a组低于环磷酰胺组(P<0.05)。结论:过表达miR-10a能抑制非小细胞肺癌小鼠的FBXW7-ZEB2轴的激活,抑制血清FBXW7、ZEB2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改善肿瘤化疗耐药性,促进缩小肿瘤体积。  相似文献   
38.
摘要 目的:探讨与研究DACT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宫颈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人宫颈癌顺铂耐药细胞系SIHA/DDP根据实验目的分为三组-对照组、DACT 1组与DACT 2组,组分别加入含0.0 μmol/L、1.0 μmol/L、10.0 μmol/L DACT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抑制剂-5-aza-dC进行治疗,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指数,流失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PCR法检测甲基化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Wnt蛋白与TGF-β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24 h、36 h的DACT 1组与DACT 2组DACT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相对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DACT 2组低于DACT 1组(P<0.05)。治疗后24 h、36 h的DACT 1组与DACT 2组细胞增殖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DACT 2组与DACT 1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36 h的DACT 1组与DACT 2组G2/M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G0/G1期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DACT 1组与DACT 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36 h的DACT 1组与DACT 2组的Wnt蛋白与TGF-β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DACT 2组低于DACT 1组(P<0.05)。结论:抑制DACT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能抑制宫颈癌细胞的Wnt/TGF-β1信号通路的激活,能调节宫颈癌细胞周期平衡,能抑制顺铂耐药性宫颈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并增强化疗敏感性,且在本研究设置范围内,作用剂量越高,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苦参素注射液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DDP顺铂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取人耐顺铂肝癌细胞株HepG2/DDP培养,每孔分装1.5×10^(6)个细胞。对照组加入2 mg/L顺铂,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2 mg/L顺铂+0.75 mg/mL苦参素注射液、2 mg/L顺铂+1.5 mg/mL苦参素注射液、2 mg/L顺铂+3 mg/mL苦参素注射液,均继续培养72 h。[结果]培养72 h后,对照组细胞贴壁生长状态良好,3剂量组均可导致细胞株形态学改变;3剂量组可提高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P<0.05),且高剂量组效果最佳[(25.55±3.24)%、(32.93±3.62)%、(39.32±4.15)%;(26.95±1.58)%、(34.36±3.07)%、(42.46±4.47)%](P<0.05);3剂量组均可降低p-JAK2/JAK2、p-STAT3/STAT3水平(P<0.05),且高剂量组效果最佳[(0.143±0.007)、(0.143±0.010)](P<0.05)。[结论]苦参素注射液可增强人肝癌细胞株HepG2/DDP顺铂化疗敏感性,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且3 mg/mL苦参素注射液的效果更佳,推测与控制JAK2、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究化疗对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第一周期、第二周期化疗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别按照不同疗效及不同化疗方案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比较。结果(1)化疗后,95例患者CD3+、CD4+、CD8+细胞平均值增加,CD19+、γδT细胞平均值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化疗后,部分缓解组患者CD3+、CD8+细胞平均值增加,CD19+细胞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情稳定组和病情进展组患者各细胞水平无显著变化(均P>0.05)。(3)依托泊苷联合顺铂(EP)方案组化疗后患者CD3+、CD8+细胞平均值增多,CD19+细胞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伊立替康联合顺铂(IP)方案和依托泊苷联合卡铂(EC)方案组化疗后患者各细胞水平无显著变化(均P>0.05)。结论化疗可以调节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增强细胞免疫,降低体液免疫,其中EC方案对患者细胞免疫的增强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