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26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和术后镇痛方式对中老年胸科手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中老年胸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采用开胸手术治疗,于手术结束前30min硬膜外腔给予镇痛,治疗组采用舒芬太尼镇痛,对照组采用地佐辛镇痛。结果:两组镇痛后2h与镇痛后24h的HR和MVP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对照组不同时间点的组内对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组内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在镇痛后2h与镇痛后24h的VAS评分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Ramsay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组内不同时间点胰岛素含量和胰岛素敏感性对比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镇痛后组间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地佐辛,舒芬太尼用于中老年胸科手术术后疼痛镇痛效果良好,能有效地抑制胰岛素抵抗与应激反应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在医学生胃肠外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名2008级胃肠外科见习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PBL联合CBL教学模式,对照组则仅采用传统LBL教学模式.通过出科考核及问卷调查两种方式评价胃肠外科见习教学效果.结果:显示PBL+ CBL组的考试成绩要明显优于L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见习后的问卷调查结果提示学生对PBL+ CBL的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PBL+ CBL双轨教学模式受到学生欢迎,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方面比LBL模式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应用ipad在术前访视中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0例)和实验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访视方案;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ipad展示围术期相关信息,采用焦虑自量表评估两组病人入院时和入手术室时的焦虑状况及血压、心率等指标,并且进行术后并发症和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改良术前访视后焦虑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术前访视应用ipad可明显减轻手术病人术前的焦虑。  相似文献   
34.
多层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具有时间及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脊柱术后评价,然而,因为术中植入金属植入物,CT图像由于其成像原理的限制,其图像质量受到金属植入物的严重影响,金属伪影大多来源于量子噪声、散射线和射束硬化效应,降低图像的对比度,使细微解剖结构显示不清,从而使得感兴趣区域的检测能力降低,其图像质量明显下降,甚至使临床医师做出错误的诊断,因此,为了做出更准确的腰椎术后并发症诊断和术后评估,使金属伪影最小化成为关键。能谱CT及其扫描及重建技术可以有效的去除腰椎术后产生的金属伪影,改善图像质量,本文能谱CT在腰椎术后金属伪影去除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保乳手术联合放射治疗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4例,均采取保乳手术联合放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84例乳腺癌患者均在出院后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0.4)年,各项检查未发现复发迹象。在放疗的期间内,乳房出现刺痛、发痒的不适患者20例,皮肤色素沉着、红斑的患者37例,在治疗后发生湿性脱皮患者10例,放射性食管炎患者8例;在放疗结束1个月,出现反射性肺炎患者2例。手术及放疗后,患者乳房的美容效果中优秀患者49例,良好患者29例,较差患者6例;行肿瘤扩大切除术患者优秀率高于行象限切除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手术联合放疗可保证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美观,是一种优秀的乳腺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6.
A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 was performed in a wild orangutan (Pongo pygmaeus) undergoing rehabilitation, for a metal nail found on radiographs, using 3‐mm instrumentation. Post‐operative healing was rapid and uneventful, with return to the forest within 10 days.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n a wild orangutan.  相似文献   
37.
近年来,数字化外科技术在颌面部外伤修复重建临床应用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节约了手术时间。本文主要从术前手术模拟、快速打印3D头模、术中导航、导板制作、个性化修复体及机器人的临床应用等六个方面来阐述数字化外科技术在颌面部骨折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总结了各个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现状,回顾了我们单位应用数字化技术提高颌面部外伤修复手术的精确度和可行性以及恢复了患者良好的面型及功能的临床应用经验。同时,本文对未来数字化外科在颌面部骨折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提出了新的展望,我们认为,结合术前手术模拟、术中导航及术中机器人技术依据术中具体情况自动调整手术方案进行颌面部骨折修复重建的完全自动化智能机器人的实现将是最终的目标。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传统教学法(LBL)、微课教学法(MLL)、ML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法在基层医生胸外科临床培训过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将唐都医院第10期陕西省基层医生培训班的120名基层医生随机分为LBL教学组、MLL教学组、MLL与LBL相结合教学组三组,每组各40人。在培训结束时,采用理论知识考试及实践技能考查进行量化考核,评估三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同时采用问卷调查,评价对三种教学方法的认同度。结果:LBL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测试成绩较好(P0.005),而实践技能考查成绩较差(P0.001);MLL组学生的理论知识测试成绩较差(P0.005),而实践技能考查成绩较好(P0.001);MLL与LBL相结合组学生在理论知识测试和实践技能考查成绩两方面都较好(P0.0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MLL教学法、ML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法都得到了较好的认同度(P0.05)。结论:ML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基层医师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而且能够使其将所学知识更灵活运用到实践操作中,综合素质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手术后发生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26例行冠脉支架手术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病历资料,采用SPSS21.0分析冠脉再狭窄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51例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发生冠脉再狭窄(22.57%)。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吸烟史、糖尿病史、脂蛋白a(Lp(a))水平、空腹血糖、尿素氮(BUN)、总胆红素、术前病变狭窄程度、植入支架支数、长度以及直径组冠心病患者的冠脉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史、糖尿病史、Lp(a)水平、术前病变狭窄程度、植入支架支数、长度是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261、1.944、3.593、2.798、2.449、3.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支架直径是冠脉再狭窄发生的保护因素,OR为0.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植入支架的总长度、数量,术前病变的狭窄程度、Lp(a)水平、糖尿病以及吸烟是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不断优化支架并根据再狭窄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究根据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症状选择不同手术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7年9月到2015年10月收治的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124例,根据症状不同分A组和B组。A组62例患者腰背痛,接受长节段矫形内固定术;B组62例患者下肢症状明显,接受责任节段减压内固术。治疗期间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固定节段数及腰前凸角度,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腰椎侧凸处的Cobb角,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疗效。结果: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固定节段数及腰前凸角度显著高于B组(P0.05);治疗后和末次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及Cobb角均有明显好转(P0.05),两组治疗后和末次随访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行性脊柱侧凸在治疗时需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长节段矫形内固定术耗时长、术中出血量多,在治疗时应谨慎,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