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损伤类型及部位进行临床回顾性总结.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3年至2008年共5年间收治的645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645例颌面部骨折患者男女比例为3.64:1;21~30岁(27.6%)为发病的高峰年龄段;夏秋两季为好发季节;交通事故(46%)在致伤原因中居首位.在颌面部骨折中,下颌骨骨折361例,占总数的56%,发生率最高.结论颌面部骨折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颌面部骨折的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夏秋是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不同颧颞部骨折性质与颞部凹陷的相关性,评价颧颞部骨折术后并发颞部凹陷的防治效果。方法:对105例颧颞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行颞部凹陷修复术,采用头皮冠状切口,应用钛网修复颞部凹陷,术后通过长期随访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陈旧性骨折颞部凹陷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新鲜骨折,但治疗后颞部外形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钛网植入能有效地修复颧颞部骨折术后并发的颞部凹陷,但应把握手术时机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脂肪基质细胞(ADSCs)在脂向分化过程中MicroRNA-21(miRNA-21)表达变化情况.方法:从8只出生30 d雄性体健SD幼鼠体内取出脂肪,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获得了纯度高的脂肪基质细胞,采用脂向诱导液对第3代的脂肪基质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并以未诱导的细胞为对照.成脂诱导培养液[DMEM培养液中加入地塞米松(1 μmol·L-1)、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0.5 mmol.L-1)、胰岛素(10 mg·L-1)].应用microRNA芯片技术检测脂肪基质细胞脂向诱导后7 d和未诱导microRNA-21的表达差异.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croRNA-21在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前后表达量变化.结果:经显微镜下观察、油红O染色及PPARγ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证实脂肪基质细胞已经脂向分化,miRNA芯片及实时定量PCR结果均表明miRNA-21在脂肪基质细胞体外脂向分化过程中表达显著下调.结论:miRNA-21在脂肪基质细胞脂向分化后的表达有显著降低,可能参与调控ADSCs的脂向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研究419名在汶川地震中颌面部软组织受伤的伤员的伤情特点,从而为颌面部创伤医学以及救治规范的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调查分析在汶川地震中受伤的2944名伤员,其中颌面伤员有419名,伴有软组织伤的伤员有381人,分析5.12汶川地震后419名口腔领面伤员的伤情特点,调查结果采用自主研发设计的数据库进行统计.结果:在调查的419名颌面伤员中,伴有软组织伤的伤员有381人(91%),男女无明显差别.受伤原因以挤压掩埋伤最多,受伤部位以额部和颧面部最多.擦伤和裂伤是最为常见的受伤类型.伤口局部感染比例较高(22%),但全身感染者很少.结论:地震导致的颌面部软组织伤有其自身特点,主要体现在其受伤机制上,而其他特点和其他颌面部软组织伤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阻生牙是指由于各种阻力导致不能正常萌出的牙齿的统称,通常阻生牙牙体大部甚至全部埋伏于骨内。阻生牙可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临床上一般主张预防性拔除阻生牙。阻生牙拔除手术因其难度高、风险大、术后反应重一直是口腔牙槽外科关注的重点。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手术观念等方面的进步,阻生牙拔除术取得了一些临床进展。新型CT扫描设备CBCT可以为手术设计提供精确定位;借助各类微创器械,微创拔牙技术减小了手术创伤,降低了手术风险;新型麻醉方式和新型局麻药物可以极大减轻疼痛反应;心理干预也将成为阻生牙拔除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步骤。本文对近年来阻生牙拔除术在定位方式、微创技术、团队协作、疼痛控制和心理干预等方面的临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骨形成蛋白-2(BMP-2)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与骨向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第2代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bFGF和BMP-2,依据加入bFGF和BMP-2浓度的不同分为5个实验组(组1:80 ng/ml bFGF;组2:80 ng/ml BMP-2;组3:30 ng/ml bFGF 30 ng/ml BMP-2;组4:50ng/ml bFGF 50ng/ml BMP-2;组5:80ng/ml bFGF 80ng/ml BMP-2)和对照组(不加任何生长因子),采用绘制生长曲线,四唑盐比色法(MT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法和碱性磷酸酶(ALP)免疫组化染色法比较各组间差异,观察不同浓度的bFGF和BMP-2联合应用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与骨向分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独应用80 ng/ml bFGF可显著促进BMSCs的增殖,但对BMSCs的骨向分化显著抑制;单独应用80 ng/ml BMP-2对BMSCs的增殖和骨向分化均有促进作用;30ng/ml bFGF 30 ng/ml BMP-2、50 ng/ml bFGF 50 ng/ml BMP-2和80 ng/ml bFGF 80 ng/ml BMP-2可显著地促进BMSCs增殖和促进BMSCs的骨向分化,且呈正性剂量-效应关系,联合应用两种生长因子较二者单独应用促细胞增殖及骨向分化的效果更为显著.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bFGF和BMP-2的联合应用促进BMSCs增殖的同时也促进其骨向分化,两者对BMSCs有明显的协同增强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使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联合羟基氯喹(hydroxychloroquine,HCQ)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的变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选取联合使用MTX+HCQ或单独使用MTX治疗的RA合并DM患者,且在治疗前及开始治疗12个月内分别至少有1次HbA1C值,记录其年龄、性别、诊断、体重指数、使用糖皮质激素情况。计算用药前到用药后12个月内HbA1C最低值的变化。结果:40例使用HCQ+MTX和45例使用MTX患者符合入选标准。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用药前HbA1C水平相似,MTX+HCQ组糖皮质激素使用比例(40.00%)比HCQ组更多(26.67%)(P=0.25)。MTX+HCQ组治疗后HbA1C有明显下降(0.42%,P=0.00),且MTX+HCQ组HbA1C降低幅度高于MTX组(0.42%,0.12%,P=0.02)。结论:与单独使用MTX相比,RA合并DM患者联合使用HCQ+MTX可明显降低HbA1C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下颌骨牵张成骨中不同牵张频率的作用下新骨组织中成骨细胞的增殖活性,从而筛选出最佳牵张频率。方法:选用16只3月龄的幼年山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第1组为对照组,分别对第2、3、4组动物右下颌骨行骨皮质切开术后进行牵张,第2组牵张频率为2次/天,第3组牵张频率为4次/天,第4组牵张频率为6次/天,于完成牵张后4周时分别处死动物,取牵张区新骨组织和对照组右下颌骨颏孔区骨组织行PCNA免疫组化染色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各牵张组牵张区新生骨组织中成骨细胞PCNA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次/天牵张组和4次/天牵张组牵张区中成骨细胞PCNA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2次/天牵张组,但6次/天牵张组和4次/天牵张组成骨细胞PCNA表达的阳性细胞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下颌骨牵张成骨进程中,随着牵张频率的增加,牵张区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提高,可能术后成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基于attLXattR的入噬茵体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Gateway^TM技术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Ad—hBMP-2)。方法:从pcDNA3.1质粒中获取目的基因hBMP-2片段,连入带attL1、attL2位点的入门载体pENTRTM11中,形成入门克隆,将入门克隆与带attR1、attR2位点的目的载体Ad/CMV/V5-DEST在高效重组酶作用下发生体外重组形成表达克隆ad—BMP-2,经鉴定将ad—BMP-2线性化后转入293A细胞包装,通过细胞裂解法获得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基因重组腺病毒珠Ad-hBMP-2,将其扩增,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析目的蛋白表达。结果:经酶切及测序证实目的基因BMP-2片段按正确方向重组入目的载体中,带BMP-2的目的载体在293A细胞中包装成功,获得成熟的病毒颗粒,测得病毒滴度为2.5×10^9pfu/ml,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Ad—hBMP-2在293A细胞中高效表达hBMP-2蛋白。结论:本实验首次利用基于入噬菌体的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Gateway^TM技术成功构建了Ad—hBMP-2,该技术与传统构建方法比较具有高效性和灵活性,为进一步研究BMP-2的生理功能和利用BMP-2进行骨基因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基于attLXattR的λ噬菌体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GatewayTM技术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重组腺病毒栽体(Ad-hBMP-2).方法:从pcDNA3.1质粒中获取目的基因hBMP-2片段,连入带attL1、attL2位点的入门载体pENTRTM11中.形成入门克隆,将入门克隆与带attR1、attR2位点的目的载体Ad/CMV/V5-DEST在高效重组酶作用下发生体外重组形成表达克隆ad-BMP-2,经鉴定将ad-BMP-2线性化后转入293A细胞包装,通过细胞裂解法获得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基因重组腺病毒珠Ad-hBMP-2,将其扩增,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析目的蛋白表达.结果:经酶切及测序证实目的基因BMP-2片段按正确方向重组入目的载体中,带BMP-2的目的栽体在293A细胞中包装成功,获得成熟的病毒颗粒,测得病毒滴度为2.5×109pfu/ml.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Ad-hBMP-2在293A细胞中高效表达hBMP-2蛋白.结论:本实验首次利用基于λ噬菌体的住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GatewayTM技术成功构建了Ad-hBMP-2,该技术与传统构建方法比较具有高效性和灵活性,为进一步研究BMP-2的生理功能和利用BMP-2进行骨基因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