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5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113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396篇
  2007年   140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实验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19例人胎视网膜内Parvalbumin(PV)和Calbi-din-D28k(CaBP)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分布和发育,对它们在人胎视网膜发育中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PV和CaBP免疫反应神经元属于视网膜水平细胞,无长实细胞和节细胞的不同亚群,CaBP免疫反应神经元还可能分属于视细胞。PV和CaBP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发育主要是在胚胎中期,胎14周时它们已分别出现于视网膜内的不同部位,其各自的演变规律不同,至胚胎27周时初步建立了各自的分布模式。在整个发育过程,颞测机网膜内PV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密度及反应强度均高于鼻侧视网膜内的PV免疫反应神经元,PV和CaBP免疫反应神经元的发育与视网膜的组织发生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结果提示,PV和CaBP可能在视网膜神经元的分化、迁移及突触形成中分别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用四氮唑蓝光化学还原法对所合成的KCu(IDA)(Ser)·2H2O、KCu(IDA)(Ala)·H2O、Cu(IDA)(en)、KCu(IDA)(Gly)·H2O和Cu(IDA)·2H2O(IDA=N(羧基甲基)-甘氨酸,Ser=丝氨酸,Ala=丙氨酸,en=乙二胺,Gly=甘氨酸)等5种氨基酸─铜(Ⅱ)配合物进行了活性测定,发现它们均具有天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其活性依次为0.34、0.45、0.50、0.54、0.72Cuμmol·L-1。  相似文献   
63.
以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N)造成急性肝损伤(急性肝炎、急性肝坏死)大鼠模型后、对照观察了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浆氨基酸的变化,建立了大鼠急性肝损伤时血浆氨基酸的变化模式并对其发生机理进行了探讨。大鼠血浆氨基酸的测定采用聚酰薄层荧光分析技术,其测定结果是:急性肝炎组,酪氨酸(Tyr)、天冬氨酸(Asp)、谷氨酰胺(Gln)和鸟氨酸(Orn)升高,精氨酸(Arg)下降,其余氨基酸无显著变化。急性肝坏死组,除Arg显著下降外,其余所有氨基酸都显著升高,而两组支链氨基酸(BCAA)/芳香族氨基酸(AAA)克分子比值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64.
本文对938例初生婴儿接种小剂量(10ug×3)乙肝疫苗后3-5年的预防效果进行了随访观察,并以253例初生儿未接种疫苗者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接种组3-5年后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HBsAg阳性率则较对照组显著为低。感染保护率86.7%。结果还表明,接种乙肝疫苗3年后加强1次,比不加强者P/N均值显著增高。文章认为初生儿接种小剂量乙肝疫苗有长期免疫效果;接种后3年加强接种1次,可保持较高免疫力。  相似文献   
65.
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测定了331例辽宁满族新生儿脐带血血红蛋白F中Gγ/Aγ比值。结果显示:高Gγ(>80%)者4例,占1.21%,其基因频率(f)为0.00604,低Gγ(30-48%)者6例,占1.81%,其基因频率为0.00906,其余正常,Gγ平均值为65.23±6.38%。未发现AγT链。对其中八例异常者(4例高Gγ值,4例低Gγ值)的染色体DNA进行了基因图谱分析,确定4例高Gγ值者基因型有两种:Gγ-Gγ/Gγ-Aγ二例,Gγ-AGγ-Aγ/Gγ-Aγ二例;4例低Gγ值者基因型有二种,分别为:Aγ-Aγ/Gγ-Aγ二例和-GAγ/Gγ-Aγ二例。其中Aγ-Aγ基因型在中国人群中未见报道过。  相似文献   
66.
岩豆凝集素的圆二色性与生物学活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豆凝集素(MDL)的远紫外圆二色性谱(CD谱)显示216-217nm处的单一负峰。此时MDL分子含有16.2%的α螺旋,46.3%的β折叠和37.5%的无规卷曲。pH9.0时负峰红移至220nm,且在217-222nm处的峰值几乎相同;在20-40℃范围内,CD谱的变化甚微;60℃时谱峰蓝移;在80℃或100℃时,212nm处出现一大负峰。1mol/L或2mol/L脲时,MDL的CD谱已发生明显变化,二级结构单元也有变化,凝集兔红细胞的活性也随之减弱;随脲浓度的增加,MDL的谱峰蓝移,最终在212nm处出现大负峰。当胍浓度为0.75mol/L时,MDL的CD谱即有明显变化和活性丧失;胍浓度继续增加,CD谱逐渐成为特征的无规卷曲的谱形。在pH9.0、温度超过80℃、脲或胍浓度分别高于2mol/L和0.75mol/L时,MDL的CD谱发生显著变化的同时,其凝集兔红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全部丧失,分子的二级结构单元也发生很大改变。  相似文献   
67.
本文报导了胰腺提取物中两种可被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磷酸化的热稳定蛋白。SDS-PAGE测定其表观分子量分别为17.7kD和6kD。经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磷酸化后,其最大磷酸参入量为8.8μmol/g蛋白。同时磷酸化作用导致17.7kD蛋白在SDS-PAGE中迁移率发生变化。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各种阳离子对磷酸化的影响,并对此两种蛋白可能具有的生理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8.
苏敏  郑童  孙艳辉 《生态科学》2023,42(1):181-186
依据基于个体的空间模拟模型,文章构建了食饵感染疾病的一类捕食-食饵系统,并从特征调节的食饵偏好、寄生导致的宿主繁殖率下降以及捕食者对食饵资源的转换等方面研究种群行为的改变对疾病空间传播动态与生物控制的影响。其中,文章采用了无标度网络、小世界网络、随机网络以及规则格子等四种空间网络结构来明确网络异质性对疾病空间动态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特征调节的捕食种群对食饵偏好的改变以及对食饵资源的转换行为显著影响了疾病的流行与捕食者的数量。不同网络结构下,疾病的流行与捕食者的数量之间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这也说明捕食者对疾病的生物控制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寄生调节的宿主生长率对疾病的传播和捕食者数量产生较为微弱的影响。另外,空间网络拓扑结构的异质性对疾病的流行率也产生显著影响,网络结构异质性的增加将不利于局部感染作用的发生,从而抑制疾病的空间传播。最后,斑块发生率的模拟结果揭示,虽然网络节点的度越高越有利于局部相互作用的发生,但是已感染食饵为了权衡感染与捕食风险的正负作用,其斑块发生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总之,种群的行为与网络空间结构的异质性均可作为控制疾病传播的有效策略,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9.
 本文引用Harper(1977)的构件结构理论,从构件结构单位、无性系分株和无性系三个层次,对四川南充市郊慈竹无性系种群的能值特点及其影响能值的计测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慈竹无性系种群中,各构件单位的去灰分热值(AFCV)分别为:根15349.42J/g、根茎16372.92J/g、秆17106.06J/g、枝18111.99J/g和叶19451.90J/g;慈竹无性系分株的AFCV(J/g)随龄级增大而递增;慈竹无性系水平上的AFCV为:Ⅰ龄占16.47%、Ⅱ龄占25.76%、Ⅲ龄占36.32%、Ⅳ龄为13.08%及Ⅴ龄为8.37%。用恒容燃烧法测定热值时,其能值变化与氧分压密切相关。用经验公式计算的能值较作图法高;用AFCV表示能值较总干重热值(GCV)准确。  相似文献   
70.
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及其相关Cas蛋白所构建的CRISPR/Cas系统是古细菌或细菌中特有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系统。研究人员将其开发成基因编辑工具之后,凭借其高效、精准和通用性强等优点迅速成为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在生命科学、生物工程技术、食品科学及农作物育种等多个领域引发了革命性的影响。目前基于CRISPR/Cas系统单基因编辑与调控技术日益完善,但在多重基因编辑和调控方面仍存在挑战。本文聚焦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多重基因编辑与调控技术开发及应用,针对单个细胞内实现多位点基因编辑或调控和细胞群体内实现多位点基因编辑或调控技术,依据作用原理对其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阐述,包括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双链断裂、单链断裂以及多重基因调控技术等。这些工作丰富了多重基因编辑与调控的工具,为CRISPR/Cas系统在多领域的应用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