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99篇
  免费   2150篇
  国内免费   6688篇
  2024年   194篇
  2023年   667篇
  2022年   674篇
  2021年   723篇
  2020年   764篇
  2019年   802篇
  2018年   557篇
  2017年   751篇
  2016年   728篇
  2015年   811篇
  2014年   1195篇
  2013年   999篇
  2012年   1213篇
  2011年   1419篇
  2010年   1244篇
  2009年   1244篇
  2008年   1550篇
  2007年   1123篇
  2006年   1089篇
  2005年   1044篇
  2004年   1050篇
  2003年   904篇
  2002年   899篇
  2001年   800篇
  2000年   581篇
  1999年   567篇
  1998年   419篇
  1997年   419篇
  1996年   430篇
  1995年   349篇
  1994年   373篇
  1993年   276篇
  1992年   256篇
  1991年   229篇
  1990年   190篇
  1989年   196篇
  1988年   76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目的:本文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GT1-7细胞中对miR-29a基因进行基因编辑,用于构建miR-29a基因敲除GT1-7细胞模型。方法:通过构建Cas9稳转的GT1-7细胞株并转染sgRNA质粒用于在靶向miR-29a基因区域引发突变。然后构建EGFP与sgRNA共表达质粒并转染Cas9稳转GT1-7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富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阳性细胞和分选阳性单克隆细胞。最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fluorescencequantitativePCR)对富集细胞和单克隆细胞进行miR-29a表达量检测。结果:T7E1检测结果显示CRISPR-Cas9系统有效地在miR-29a基因区域引发了突变。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富集后阳性细胞miR-29a的表达量整体下降了50%左右(P0.05)。此外,通过流式筛选获得了一个纯合miR-29a基因敲除细胞克隆,与对照组相比,其miR-29a的表达量下降了75%左右(P0.05)。结论:本文建立了一种有效编辑GT1-7细胞基因的方法,并采用该方法构建了miR-29a稳定敲除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雌激素膜受体GPER1对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Nrf2,减轻心肌氧化损伤的机制。方法:H_2O_2处理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建立氧化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H_2O_2处理组,GPER1受体激动剂G1预处理+H_2O_2处理组和GPER1拮抗剂G15+G1预处理+H_2O_2处理组,MTT检测细胞活性,Hoechst33342染色和cleaved caspase-3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并检测细胞内氧自由基,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Western blot测定细胞中p-Akt和细胞核内Nrf2的水平。结果:G1显著抑制H_2O_2导致细胞活性下降和细胞凋亡,并降低细胞内氧自由基水平,提高总抗氧化能力,增加SOD活性,减少MDA含量,但G15能拮抗G1的上述效应。同时G1能增加细胞内Akt磷酸化水平和细胞核内Nrf2的表达,这些效应可被G15和LY-294002阻断。结论:GPER1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Nrf2的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GPER1可以作为开发心肌缺血损伤保护剂的一个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究急性脑出血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脑科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4例,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单纯脑出血组(n=25)、轻度粥样硬化组(n=34)和重度粥样硬化组(n=25)三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50人(对照组)。对比分析四组颈总动脉膜厚度(IMT)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hs-CRP与Hb Alc水平,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四组的IMT、TC、TG、HDL、LDL、hs-CRP和Hb Alc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s-CRP和Hb Alc水平在单纯脑出血组轻度粥样硬化组重度粥样硬化组(P0.05);IMT与hs-CRP和Hb Alc均呈现正相关(r=0.388、0.420,P0.05);IMT、hs-CRP和Hb Alc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3.065、1.978、1.647,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体内hs-CRP及Hb Alc水平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左心房内径(LAD)与老年永久性房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综合科住院的老年永久性房颤患者78例作为房颤组,选取同期住院窦性心律且无房颤病史的老年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各组一般资料及超声心动图、尿酸、hs-CRP水平等,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房颤组血清UA及hs CRP水平、左心房内径大小明显增高(P0.05),2以房颤是否发生为因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尿酸(OR=2.016,P=0.004)、左房内径(OR=4.180,P=0.001)和hs-CRP(OR=2.846,P=0.002)是老年永久性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房颤组患者血清尿酸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28,P0.05),尿酸与左心房内径大小呈轻度正相关(r=0.12,P0.05)。结论:血清尿酸、hs-CRP、左房内径是老年永久性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尿酸参与的炎症反应和结构重构可能参与老年永久性房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运用干扰腺病毒沉默THP1细胞中SCARF1基因研究其在体外抗烟曲霉中的作用。方法:用灭活的烟曲霉分生孢子(1×105 CFU/m L)于不同时间点处理THP-1细胞,RT-PCR分别检测SCARF1和TNF-αm RNA的表达;将Ad-si RNA-SCARF1转导细胞24 h后给予烟曲霉孢子刺激24 h,通过RT-PCR法检测细胞中TNF-αm 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SCARF1表达以及NF-κB通路相关信号分子的活性。结果:RT-PCR证实烟曲霉孢子刺激能时间依赖性增强THP1细胞中SCARF1和TNF-α表达;Western法证实与Ad-GFP组比较Ad-si RNA-SCARF1组SCARF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沉默效率为71%;与Ad-GFP组比较,Ad-GFP+Af组NF-κB亚单位p65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在Ad-si RNA-SCARF1+Af组,磷酸化p65的产生明显减少,SCARF1沉默后细胞因子TNF-α的分泌明显减少。结论:烟曲霉孢子刺激能诱导巨噬细胞SCARF1的表达增加,诱导信号分子NF-κB的活化,导致相应的细胞因子分泌增加,从而在巨噬细胞抗烟曲霉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使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HCY,CRP及FIB的水平以及颈内动脉粥样狭窄程度的变化和临床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HCY,CRP及FIB水平均显著降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均好转(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HCY,CRP及FIB水平较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较轻(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可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积的临床疗效,并能够降低患者颈内动脉粥样狭窄程度,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HCY,CRP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97.
人类肿瘤生成过程由很多复杂环节组成,其主要现象表现为细胞分裂增殖的失调控生长。细胞分裂都必须按照正常细胞程序的每一个步骤进行才能保证机体的正常运转,细胞周期依赖分子PLK1是调节正常细胞有丝分裂、胞质分裂,以及对DNA受损伤后进行一系列反应调节的重要因子。它在细胞周期中的作用已有多位学者共同认识,当细胞失调控时检测到PLK1存在过量的表达,同时大量研究表明,人类PLK1基因不仅在多种已发现的恶性肿瘤中有此现象,而且在一些肿瘤中,它关系到这些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被认为其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还可作为肿瘤定向分子靶向治疗中的一个有效目的基因的靶点,并且近年来对PLK1在肿瘤基因蛋白靶向治疗方面的药物研究开发已经成为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方向,该文对近年来PLK1在肿瘤生成中的作用,特别是其与妇科肿瘤关系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予以以下阐述。  相似文献   
998.
WEE1激酶是一种细胞周期调节蛋白,能调控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 1,CDK1)的磷酸化状态,从而调节CDK1与细胞周期蛋白B(cyclin B)复合物的活性从而实现对细胞周期的调控,且对DNA损伤检查点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WEE1是G2/M期阻滞的关键基因,起着重要的监测作用,在一些癌症中过表达,抑制或下调WEE1激酶均能引发有丝分裂灾难,因此WEE1激酶抑制剂可能在抗癌治疗中有关键作用。在癌症的治疗过程中,WEE1抑制剂与DNA损伤剂、化学药物等联合使用会得到比单独使用更为有效,且在p53缺失的癌细胞中能发挥更好的效果。目前WEE1已成为许多癌症治疗的关键靶点之一,其抑制剂MK-1775已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且能增强一些DNA损伤剂对p53缺失的癌细胞的杀伤能力。本文就WEE1激酶及其抑制剂在抗癌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原发性及狼疮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和血清脂蛋白a[Lp(a)]的水平变化及其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病理类型明确,临床初诊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138例。其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70例,为PNS组;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68例,为LNS组。同期选取本院健康体检正常者64例,为正常对照NC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血清Lp(a)和血脂等指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PAI-1水平。结果:1与NC组比较,血清Lp(a)和PAI-1水平在PNS和LNS两组中均显著升高(P0.05),PNS组比LNS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LP(a)与PAI-1秩相关系数(rs)分析,在PNS组中r_s=0.328,P=0.006,LNS组中r_s=0.439,P=0.006;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LP(a)和PAI-1均是PNS和LNS的危险因素;4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Lp(a)、PAI-1对PNS和LNS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895、0.874和0.848、0.813,两者联合检测对PNS和LNS诊断的AUC~(ROC)分别为0.947和0.919。结论:血清Lp(a)与PAI-1水平在PNS和LNS患者体内均明显升高,PNS患者升高更为显著;Lp(a)与PAI-1水平在PNS和LNS患者中均显著正相关;LP(a)和PAI-1均是PNS和LNS的危险因素,两者水平的变化与PNS和LNS的发生相关。联合检测Lp(a)与PAI-1水平对PNS和LNS的诊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筛选能有效中和炭疽毒素和抵抗炭疽毒素损伤细胞的CMG2-Fc(炭疽毒素受体II-人免疫球蛋白Fc段融合蛋白)突变体。方法:运用FoldX等计算软件分析CMG2与PA晶体学结构,设计能提高CMG2-PA亲和力的突变体分子,并与人IgG1Fc片段构成融合基因,转染CHO-S细胞并通过亲和层析获得CMG2-Fc突变体蛋白,通过亲和力检测和细胞保护实验分析各突变体中和炭疽毒素能力。结果:筛选并表达了8个CMG2-Fc突变体分子,亲和力实验显示其中E117Q突变可明显提高CMG2-Fc与PA的亲和力(KD=1.35×10-11 mol/L),细胞保护实验提示E117Q突变能有效提高CMG2-Fc中和炭疽毒素能力(CMG2-Fc(E117Q)的IC50为15 ng/μL,而wt CMG2-Fc的IC50为50ng/μL)。结论:CMG2-Fc(E117Q)突变体分子可作为拮抗炭疽毒素损伤的炭疽治疗药物分子,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