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5篇
  免费   319篇
  国内免费   13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2型糖尿病可能加重颈动脉斑块的易损性并增加缺血性中风的风险,关于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颈动脉斑块特征的急性中风亚型鲜有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特征与MRI确定的急性脑梗死病变特征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颈内动脉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组和非2型糖尿病组,分别行颈动脉和脑部MRI扫描,测定同侧颈动脉斑块的形态和特征,以及颅内和颅外颈动脉狭窄。基于中风亚型和急性脑梗塞病变模式对患者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与非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型IV-VI病变的患病率更高,斑块负荷更大,以及富脂质坏死核(LRNC)更大。在有症状的颈动脉LRNC患者中,与非2型糖尿病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颈内动脉区出现较多的伴有大穿孔动脉梗塞形态和较大的急性脑梗塞。LRNC%>23.5%的颈动脉斑块是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塞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特征的量化,尤其是MRI诊断的富脂质坏死核对中风风险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姜宇  范昊明  侯云晴  刘博  郭芯宇  马仁明 《生态学报》2019,39(11):4080-4087
在我国东北地区,土壤不同程度的受到季节性冻融的影响。冻融作用会改变土壤微观结构,团聚体作为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其结构特征的改变反映了冻融作用对土壤微观结构的影响。同步辐射显微CT可以无损获取高分辨率、强对比度的内部结构图像,是研究土壤团聚体三维微结构的有效手段。采集了室内冻融循环试验下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土壤团聚体样品,应用同步辐射显微CT扫描获取了3.25μm分辨率的团聚体内部结构图像,然后应用CT图像处理方法和Image J软件观察并定量分析了团聚体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土壤孔隙度不断增大,瘦长型孔隙度占比与100μm的非毛管孔隙度不断增大;当冻融循环次数达到7次以上,团聚体孔隙连通度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变大。冻融循环对黑土团聚体孔隙度、孔隙形状、孔隙分级、连通性等结构特征影响显著。该研究为春季解冻期土壤侵蚀机理的研究及水土流失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由于多光子显微技术具有高时空分辨率、低损伤性、可对活体长时间成像等特点,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等领域,并且在多种疾病诊断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在脑部疾病的研究中,利用多光子成像技术可实现对复杂神经网络的研究,包括对脑部神经细胞、血管、肿瘤等进行实时成像并研究各自之间的相互作用,能进一步揭示脑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指导检测治疗方法的开发.本文简要介绍了多光子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总结了其在阿尔茨海默病、脑中风、脑肿瘤等多种脑部疾病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利用多光子成像技术在脑部疾病研究中所获得的成果,并对多光子成像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预期其在脑部疾病的研究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
以四氧化三铁为代表的医用磁性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磁学性能、表面易功能化、良好的生物学相容性等特点,在纳米医学相关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特别是近年来它作为可介导外场的智能材料,在材料设计和生物医学应用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鉴于此,本文围绕磁性氧化铁纳米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着重介绍近年来其在磁共振影像探针、磁热和磁力效应的生物医学应用、诊疗一体化以及纳米酶催化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对磁性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5.
我们提出一种高动态光学血管造影成像(HDOA)方法来实现活体生物样本血管造影成像.该方法通过设置高动态范围曝光时间,依据动态积分效应和吸收效应以实现高动态积分时间调制.通过该方法,不仅能够同时获得各级血管清晰的造影图像,还能消除样品厚度不均、吸收系数不同对成像造成的影响.论文以仿体和活体金鱼为样品,通过实验验证了HDOA方法根据动态积分调制效应和吸收效应,能有效实现各级血管同时成像.  相似文献   
76.
77.
传统光声成像外源对比剂的光吸收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和传统近红外区(NIR,750~900 nm),开发具有更高光学组织穿透能力的近红外二区(NIR-Ⅱ,1 000~1 700 nm)光吸收外源对比剂对活体深层组织光声成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作者选取了光吸收峰在1 000 nm左右的半导体型单壁碳纳米管为近红外二区光学吸收外源对比剂,测试了其在近红外二区激光激发下能够产生较强的光声效应。进一步地,作者通过将该纳米材料包埋在仿体组织的不同深度的位置,获得了仿体组织的深层光声成像,成像深度可达1.5 cm。试验结果表明,具有近红外二区光吸收能力的半导体型单壁碳纳米管在活体深层组织光声成像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8.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热扩散效应的光声二次谐波显微SH-PAM成像技术,用于实现亚衍射极限光声成像。生物组织受到强度调制的高斯激光束辐射时,组织吸收光子形成高斯分布的温度场,由于热扩散系数非线性热效应引起的非线性光声PA效应,从而产生光声二次谐波信号。模拟和试验结果均表明,重建后的光声二次谐波成像的横向分辨率超过了传统光学成像分辨率。本文通过仿体样品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且对人表层皮肤细胞进行了成像,以证明其对生物样品的成像能力。该方法扩展了传统光声成像的范围,为超分辨成像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为生物医学成像和材料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9.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可用于固定样品和活细胞样品的成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活细胞成像中的应用,并以FV10-ASW Viewer4.2软件为例,从扫描速度、分辨率、降噪、光电倍增调节、多参数协同优化、成像质量评估、图像后期处理等多个角度总结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活细胞成像系统的方法优化和推荐参数设置。本文的工作可以为活细胞实验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