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7篇
  免费   342篇
  国内免费   113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88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红细胞膜骨架与脂双层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其中带4.1蛋白与血型糖蛋白C/D间的相互作用对维持正常红细胞的形态和机械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带4.1蛋白在血型糖蛋白C、D上的结合位点分别位于血型糖蛋白C的第82~98位氨基酸残基和血型糖蛋白D的第61~77位氨基酸残基.  相似文献   
82.
哺乳动物透明带糖蛋白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明带在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透明带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对于了解精卵识别、顶体反应的诱导等过程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近10年来的研究表明透明带主要由糖蛋白(ZPGPs)组成,是在细胞质内合成后转移至透明带的.大多数动物的ZPGPs为4~5种,不同种类动物的ZPGPs的氨基酸序列存在高度同源性.在受精过程中,ZPGPs具有精子受体和诱导顶体反应的双重作用,ZPGPs含有N-连接和O-连接寡聚糖,这些寡糖链是ZPGPs行使生物活性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83.
Tenascin-C(TN-C)是由单基因编码的细胞外基质糖蛋白分子.在动物胚胎发育多种组织中表达,有复杂的分子结构.TN-C在动物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与细胞的分裂、分化和迁移有关,并参与外周神经系统的再生.TN—C通过与靶细胞受体相互作用发挥其功能,目前发现的TN-C受体有Integrin的若干亚型和AnnexinⅡ等.本文将对TN—C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受体研究进展简述.  相似文献   
84.
迷宫漏斗蛛Agelena labyrinthica的染色体(蜘蛛目:漏斗蛛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迷宫漏斗蛛的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和性染色体组成。结果表明,迷宫漏斗蛛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雄性2n=42,雌性2n=44,性别决定机制属X_1X_2O型。X染色体是全部染色体中最长的和最短的2个(对)。染色体似乎均为端或亚端着丝粒染色体,这由C-显带标本分析所证实,没有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的证据。C-带标本分析表明,常染色体中,各条染色体的C-带纹,其大小和染色深浅无明显差异,但X_2染色体上有明显宽的C-带纹。C-显带处理没有得到稳定的有重复性的带纹。  相似文献   
85.
星豹蛛Pardos astigera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震玲  王秀珍 《蛛形学报》1996,5(2):145-148
首次报告星豹蛛的染色体形态结构,数目和性染色体组成,实验结果表明,星豹蛛染色体数目为:雄体2n=28,雌体2n=30,性别决定机制属于X1X2O型,X1为全部染色体中最长的,X2为全部染色体中最短的,全部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这个结论可以被C-带标本所证实,且C-带带纹大小及染色深浅均无明显差异,G-带处理得到了稳定的,有重复性的带纹。  相似文献   
86.
胰岛素介体──肌醇磷酸多糖,被认为是胰岛素的第二信使,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糖肌醇磷脂是产生该介体的前体,经胰岛素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的磷脂酶C(PIPLC)水解,产生介体和二酰甘油(DG).本实验以人红细胞为材料,用3 ̄H同位素标记、有机溶剂提取、薄层层析及放射性自动计数等方法,分析胰岛素或PIPLC作用于红细胞后前体和DG的变化情况,以推测介体的产生机制.结果显示:胰岛素使红细胞膜上及释放至胞外上清的前体量均较对照升高,且使体系中的DG量升高;PIPLC则使红细胞膜上的前体量下降,使释放至胞外上清的前体量升高,推测:胰岛素或PIPLC作用于完整细胞时,激活了某种酶,使前体先从膜上释放至胞外上清,再被水解为介体和DG,同时胰岛素还可能激活完整细胞内再合成前体的机制,而PLPLC却不能.  相似文献   
87.
本文提出了一种检测非真空电束辐射的间接作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氧化型和还原型的细胞色素C的吸收光谱不同,从而测量非真空电子束作用对应的辐射分解的自由基总量。  相似文献   
88.
采后大蒜鳞茎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贮藏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后大蒜鳞茎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贮藏技术刘淑娴,李月标,陈芳,张东林,蒋跃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州510650)摘要大蒜鳞茎在室温下贮藏2个月后,胚芽开始生长.随着胚芽生长,呼吸速率、蛋白质和维生素C含量逐渐增高;而可溶性糖和干物质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89.
Forskolin(FSK)是一种植物二萜类化合物,为腺苷酸环化酶的特异激活剂,实验发现:FSK和作为参照的诱导分化剂维甲酸(RA)单独或联合应用均可升高胞浆蛋白激酶C(PKC)活性,并降低膜PKC活性,FSK可使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的细胞内三磷酸肌醇(IP3-1,4,5)水平降低至对照组的44.4%至67%;FSK与RA合用可显著降低成骨样细胞特征蛋白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以上结果表明,FSK对成骨样细胞内磷脂酰肌醇信息传递体系有深刻影响,可能与其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90.
正常人各年龄组染色体着丝粒点(Cd)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运用本室改良的Cd-NOR银染技术对80例4个年龄组的正常中国人的Cd变化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1)正常人随年龄增加,Cd消失的频率、Cd变异及Cd-NOR融合频率也相应增加,特别是Ⅲ、Ⅳ组(中、老年组)增加的频率尤为显著;(2)首次对Cd消失的过程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即Cd消失首先表现为Cd变小, 随着变小程度的加大,最终导致Cd消失;(3)在本研究中首次观察到单个Cd的现象,作者认为是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一分为二的延迟现象。各年龄组间单Cd出现频率无统计学差异,同一年龄组中,2号染色体和1号染色体上单Cd出现频率显著高于理论值;(4)随年龄增高,Cd各项观察值的增高在男性与女性间未见明显的差异。 Abstract:The Cd variation of human chromosome in four groups of different age has been investigated.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frequencies of Cd disappearing,size variation and Cd-NOR fusion increased with the age rising,especially in the group of aged people.We suggest that the variation of Cd shows the size changes first,and then disappears completely.We also observed some cells in which a few chromosomes shows only a single Cd in centromeric region.Cd variation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h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le and the fema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