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3 毫秒
81.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豆蔻属12个种的叶片横切面结构进行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显示:豆蔻属植物叶片表皮层由1层表皮细胞组成,在无下皮层的种中,近轴面的表皮细胞通常体积较大,而在有下皮层的种中,表皮层通常较薄,细胞壁增厚;下皮层的结构具有多样性;叶肉中栅栏组织通常1~2层,海绵组织2~6层细胞,常含丹宁,所观察的大部分种含有方晶或砂晶;中脉韧皮部极端维管束形态多样,维管束系统II通常缺失,未发现同时具有4个系统的种。此外,对叶缘的形态特点进行了概括性描述,并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讨论了叶解剖结构的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82.
为避免复杂的样品的制备及提取过程,最大限度避免精油活性成分变化,常温下,用拉曼光谱原位分析毛姜花油细胞中精油。样品切片后置于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下,用10倍物镜可观察到油细胞。油细胞精油的拉曼光谱与1,8-桉油精拉曼光谱非常相似。以毛姜花油细胞/1,8-桉油精的拉曼峰为序,较强峰出现在2928/2 921、647/652 cm~(-1),次强峰出现在540/545、808/813、915/920、926/930、1 012/1 016、1 075/1 080、1 270/1273、1 427/1 432 cm~(-1)。在油细胞中出现的强峰、次强峰与1,8-桉油精的拉曼峰一致,说明毛姜花油细胞中油的主要成分为1,8-桉油精。毛姜花油细胞的25条拉曼峰都与1,8-桉油精的拉曼峰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3.
In this study, the following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dichloromethane fraction of the stems of Amomum longiligulare and then characterized: a new benzofuran, namely, longifuran A ( 1 ); five other phenolic compounds, namely, 4-methoxycinnamic acid ( 2 ), 2,5-dimethoxyphenol ( 3 ), eudesmic acid ( 4 ), 1,7-bis(4-hydroxyphenyl)-1,4,6-heptatrien-3-one ( 5 ), and 4,4’-dihydroxychalcone ( 6 ); and two triterpenoids, namely, 24-methylcycloartan-3β-ol ( 7 ) and 24-methylencycloartan-3β-ol ( 8 ). They were evaluated in terms of their inhibitory effects on NO production in LPS-stimulated RAW 264.7 macrophag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and 5 exhibited promising inhibitory activities against NO generation with IC50 of 10.47±1.02 μM and 8.51±1.14 μM, respectively. Enzymatic assays demonstrated that they remarkably suppressed the secretion of two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 e., IL-6 and TNF-α). They also dose-dependently inhibited the expression of 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and cyclooxygenase-2, two important enzymes modulating inflammation. Therefore, 1 and 5 could be targe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ti-inflammatory therapeutics  相似文献   
84.
药用植物阳春砂花器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解剖阳春砂(Amomum villosum)小花,以体视镜观察并测量长果、圆果和仲华3个阳春砂栽培类型小花的形态指标。结果表明,仲华的假合蕊柱与唇瓣间的纵向距离最小,但3个栽培类型之间的横向距离差异不显著。假合蕊柱与唇瓣的距离大小主要由假合蕊柱的挺直程度决定,角度γ值是栽培类型的特征参数。仲华的花粉囊最长,长果次之,圆果最小;而3个栽培类型间的花粉囊宽度差异不显著;花粉囊长度的差异是栽培类型的另一个特征。仲华柱头的开口面积与长果和圆果差异不显著;但长果柱头的开口面积比圆果大。3个栽培类型柱头的开口均高于花粉囊顶端;圆果柱头的开口与花粉囊顶端的距离(Dsp)显著大于长果和仲华,而长果与仲华的Dsp差异不显著。该研究建立了阳春砂花器形态的研究方法,比较了3个栽培类型小花的形态特征,为寻找适宜的传粉途径和提高产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5.
草果果实中的酚性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云南植物研究》2009,31(3):284-288
从草果(Amomum tsao-ko)果实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9个酚性化合物,其中一个为新的糖基被酰化的酚性配糖体。用1D,2D NMR和MS等现代波谱学方法鉴定为2-甲氧基-1,4-二苯酚-1—0-[6-O-(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8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3’,5'-二-C-β-D-吡喃葡萄糖基根皮素(2)、芦丁(3)、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4)、邻苯三酚(5)、邻苯二酚(6)、对羟基苯甲酸(7)、原儿茶酸(8)和香草酸(9)。化合物2,3,5,7—9均为首次从草果果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6.
姜科砂仁属植物DNA条形码序列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仁属(Amomum)隶属于姜科,全属约150种,我国有39种。该属多种植物可作药物或香料,但目前砂仁属的分类还不清楚,准确鉴定物种有很大难度。本研究利用DNA barcoding技术,对砂仁属50种121个个体的matK、rbcL-a、trnH-psbA序列及其不同组合进行比较,用Taxon DNA计算种间、种内bar-coding gap,运用相似法的BLASTn计算条码的正确鉴定率,筛选适合砂仁属的条码片段。结果显示:所有条码的barcoding gap均不存在;matK的正确鉴定率高于trnH-psbA和rbcL-a,联合片段的条码正确鉴定率高于单片段条码,三个片段联合条码的正确鉴定率最高。因此,推荐matK+rbcL-a+trnH-psbA作为砂仁属物种鉴定的候选条码。  相似文献   
87.
节节麦-簇毛麦属间杂种的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远缘杂交,结合杂种幼胚离体培养,获得了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2n=14,DD)和簇毛麦(Dasypyrum villosum,2n=14,VV)的属间杂种F1。对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PMC)分裂中期Ⅰ (MⅠ)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观察发现,“节节麦×簇毛麦”杂种F1平均每PMC有1.25个棒状二价体, 染色体的平均构型为2n=14=11.49Ⅰ+1.25Ⅱ (Xta=1.25), 大部分被观察的细胞出现1~5个二价体, 表明节节麦D染色体与簇毛麦V染色体间具有相对较高的部分同源配对, D和V染色体之间存在一定的部分同源性。F1植株高度自交不育,经染色体加倍处理后能够自交结实。Abstract: ‘Aegilops tauschii×Dasypyrum villosum’ F1 hybrids were obtain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hybridization and embryo culture in vitro. Chromosome pairing behavior in meiosis of the hybrid F1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showed that in an average , 1.25 rod bivalents were observed in one PMC, meiotic configuration was 2n=14=11.49Ⅰ+1.25Ⅱ(Xta=1.25) and most of PMCs possessed 1~5(rod) bivalens, indicating that the relatively high homeology was detected between the D genome of Ae.tauschii and the V genome of D.villosum. The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F1 hybrids and their parents were significant. F1 plants were highly self-sterile, but partially self-fertile after treated by chromosome doubling technique.  相似文献   
88.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证明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杂种培养细胞和再生植株中能够发生属间染色体易位,易位染色体不仅有臂间易位,还有小片段易位,表明通过杂种组织培养是创造属间易位的一个可行的方法,辐射处理能够大幅度促进杂种愈伤组织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特别是易位频率达到7.4%。观察还表明,培养时间对杂种愈伤组织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都有较大影响,培养细胞的染色体 异在培养的初期阶段就  相似文献   
89.
接穗郁李影响杏砧变异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盛尧 《遗传》1999,21(4):43-44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中学范盛尧老师通过芽接实验, 使接穗郁李影响杏砧。经过一定时间的生理变化, 先营养器官, 后生殖器官, 使杏砧蘖生植株呈现出郁李性状。作者的本意是希望通过本刊寻求对这些现象的科学解释。现发表此文, 以引起学者的关注。本刊愿作生物教师的朋友, 欢迎大家就生物遗传的教学及科研等问题踊跃供稿; 广大读者对本文如有不同见解, 欢迎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90.
鹅观草和簇毛麦属间杂种的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幼胚离体拯救培养,成功地获得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 Ohwi(2n=6x=42,StStHHYY)和 簇毛麦Dasypyrum villosum(L.)Candargy(2n=2x=14,VV)属间杂种,对这两个种及其杂种Fl的形 态学、繁育学和减数分裂配对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鹅观草和簇毛麦形态差异极大,杂种F1 的形态特征介于父母本之间;(2)杂交结实率低,为11.63%;经幼胚组织培养,获2株杂种苗;杂种Fl高 度不育,表明亲本间存在极强的生殖隔离,是独立的生物学种;(3)杂种Fl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稳定的 28条,减数分裂中期I染色体配对很低,其构型为:26.72Ⅰ+0.62Ⅱ+0.02Ⅲ。表明鹅观草的St、H、Y染色体组与簇毛麦的V染色体组部分同源性很低,它们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