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5种常用鱼药对黑尾近红鲌鱼种的急性毒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温静水条件下,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比例5∶ 2)、高锰酸钾、晶体敌百虫、强氯精、溴氯菊脂等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黑尾近红鲌鱼苗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安全浓度最高的是高锰酸钾为0.738 mg/L,安全浓度最低的是溴氯菊脂为0.0033 mg/L, 5种常用水产药物对黑尾近红鲌鱼苗都比较敏感,药物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溴氯菊脂>强氯精>敌百虫>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高锰酸钾.  相似文献   
92.
《生命世界》2005,(6):36-37
提起草原,人们脑中往往会浮现出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成群结队的牛羊和驰骋的骏马。而实际上,草原的面貌是多种多样的。决定草原形成与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我国温带草原年降水量在200到450毫米左右,再低就成了荒漠。不同草原上的草高度不一,有的高于1米,形成"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盛况,有的却难没脚踝,这也是由降水决定的。当然,草原植被也不仅仅是草,例如在稀树草原上的河流边,大树和灌木也是常见的。  相似文献   
93.
葡萄糖对ICR小鼠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芳  周红林  刘洋  马兰  苏莹  杜玲 《动物学研究》2007,28(5):501-506
研究葡萄糖在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中的作用。实验1将6—8周龄的ICR雌鼠超数排卵后与公鼠交配,收集1-细胞放入含0(对照组)、0.5、1、3、5、10mmol/L葡萄糖的CZB中培养;实验2将从超排的ICR雌鼠输卵管内收集的1-细胞放入无糖CZB中培养,分别于1细胞、2细胞、4细胞、桑椹胚阶段移入含3.0mmol/L葡萄糖(最适浓度)的CZB中,培养24h后又移回到无糖CZB中(桑椹胚阶段除外)继续培养以及整个胚胎培养过程均在含糖CZB中,对照组胚胎培养全程均在无糖CZB中。每组胚胎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120h,每24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分别计算2-细胞率、4-细胞率、桑椹胚率、囊胚率和孵化率,并进行囊胚细胞计数。结果显示,小鼠胚胎在含糖CZB中与在无糖CZB中4-细胞发育率无差异;含糖CZB中囊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0mmol/L浓度组囊胚细胞数显著高于其余组;2-细胞至4-细胞、4-细胞至桑椹胚前添加葡萄糖囊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细胞至2-细胞、桑椹胚及其以后阶段添加葡萄糖囊胚率与对照组无差异。实验证实,在ICR小鼠胚胎体外培养中加入葡萄糖不会导致2-细胞阻滞;葡萄糖浓度增至10mmol/L对ICR小鼠胚胎无毒性作用;ICR小鼠胚胎体外培养的最适葡萄糖浓度为3.0mmol/L;2-细胞至4-细胞、4-细胞至桑椹胚前添加葡萄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4.
根据已报道的米根霉葡萄糖淀粉酶基因序列,通过PCR方法,从天然少根根霉的总DNA中克隆到含有四个内含子的葡萄糖淀粉酶基因。通过设计引物并采取重叠PCR方法删除内含子,获得了新的少根根霉葡萄糖淀粉酶(Rhizopus arrhizu glucoamylase,RaGA)cDNA序列(Accession number:DQ903853)。该基因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表达产物具有较高的葡萄糖淀粉酶活性。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Burkit淋巴瘤(Raji)细胞在氧化应激条件下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对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Raji细胞,分别在G6PD活性被抑制及不抑制的情况下,检测细胞在酚嗪甲酸硫酯(PMS)作用后60min及360min时G6PD、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及GSH水平。结果:在PMS作用下,Raji细胞内GSH水平在60min时显著下降(P〈0.01)而360min时可上升至对照组水平,G6PD及GPx活性持续显著升高(P〈0.01)而GR活性在360min时有显著升高(P〈0.01);使用脱氢表雄酮(DHEA)抑制G6PD活性后,Raji细胞再在PMS作用下,细胞内各指标与PMS处理组比较,GSH水平显著降低(P〈0.01),GPx活性在60min时显著增高(P〈0.05)而GR活性在360min时显著降低(P〈0.01)。结论:细胞在氧化应激条件下G6PD可能是Raji细胞内影响GSH水平的一个关键因子,对维持胞内GSH水平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6.
为研制供临床直接使用的大容量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采用苦参碱浓配,葡萄糖先浓配除热原、后稀配混合苦参碱溶液、精滤、灌封、灭菌等制得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并建立质量标准。结果表明:试制3批样品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稳定性考察未见明显变化。研制的苦参碱葡萄糖注射液处方及工艺合理可行、质量标准可控、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9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同时测定杜仲中松脂醇二葡萄糖甙(PDG)和丁香脂素二糖甙(SDG)的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VP-ODSC18柱(150mm×4.6mm,预柱10mm×4.6mm);流动相为甲醇∶水(v/v)=30∶70;流速1m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27nm。松脂醇二葡萄糖甙在和丁香脂素二糖甙进样量分别在30.8~154.0μg/mL之间,SDG的进样量在26.4~88.0μg/mL之间时,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98.6%。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准确、简单,可用于杜仲中松脂醇二葡萄糖甙和丁香脂素二糖甙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98.
醌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醌蛋白又称醌酶,是一类以吡咯喹啉醌(PQQ)或其结构类似物(TTQ、TPQ或LTQ)为辅助因子的氧化还原酶。以PQQ为辅酶的醌蛋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类醌蛋白。按其在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包含辅酶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等3种型别。Ⅰ型醌蛋白是一类简单的醌蛋白,只含有1分子的PQQ作为辅酶;而Ⅱ型和Ⅲ型醌蛋白含有PQQ和血红素c作为辅酶。Ⅱ型醌蛋白包含1分子PQQ和1分子血红素c,广泛存在于假单胞菌属、丛毛单胞菌属细菌的胞外周质中,参与催化反应过程。Ⅲ型醌蛋白仅存在于醋酸菌属细菌的细胞膜上,由3个亚基组成,即含有1个PQQ/血红素的催化亚单位、1个含有3个血红素c的亚单位和1个不含辅酶的功能未知的亚单位。综述了几种主要醌蛋白的结构、催化机制、电子传递,以及它们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9.

随着《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北京的“管办分开不分家”和上海的“管办分开又分家”两种管办分开改革试点有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有优势、劣势、机遇、挑战。通过SWOT法,对比分析北京、上海两地的管办分开改革举措,以期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供理论支持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0.
酶催化糖基转移反应在改善罗汉果苦味皂苷口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汉果皂苷Ⅱ是罗汉果嫩果的主要皂苷成分,味道极苦,在罗汉果生产季节的末期大量滞长果(苦果)因为天气原因而产生,这些滞长果因体内的苦味皂苷尚未转化为甜味皂苷而被丢弃;另外,在罗汉果甜苷提取行业中,脱苦工艺同样会产生大量的苦味罗汉果皂苷Ⅱ。但在化学结构上,罗汉果苦味皂苷与甜味皂苷拥有完全相同的苷元部分,仅存在葡萄糖残基数目和位置的差别。该研究通过酶催化糖基转移反应将新的葡萄糖基团引入苦味的罗汉果皂苷Ⅱ中,可以延长其糖链,从而达到改善其口味的目的。该研究从原料选择、糖源选择以及反应温度等多方面考察了反应条件,最终确定的反应最佳条件为纯度在50%以上的罗汉果皂苷Ⅱ、2倍于皂苷重量的淀粉、60 U·g-1罗汉果苦味皂苷的酶、60~65℃反应24 h。经实际罗汉果苦果样品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所获得的产品可以完全消除苦味,并且带有淡淡的甜味,经HPLC-MS确定了所获得的微甜产物为3~6个糖的皂苷混合物。该方法对于目前罗汉果生产中大量出现并被遗弃的嫩果、苦果以及脱苦工艺中产生的罗汉果皂苷Ⅱ而言,是一种潜在的实现废物利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