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HIV—1核蛋白p24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云  董明 《病毒学报》1997,13(3):202-207
将完整的HIV-1 p24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质粒中,使用重组转移质粒与野生型杆状病毒DNA共转染Sf9昆虫细胞,经筛选获得带有编码p24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后在细胞中表达了HIV核蛋白p24。其重组蛋白的分子量为24kD。此重组糖蛋白在免疫荧光,免疫印染和酶联免疫实验中都能被人HIV-1阳性血清和单克隆抗体所识别。  相似文献   
42.
[目的]囊泡病毒是一类体液传播的昆虫病毒,具有特殊的致病历程和良好的生防应用潜力.烟芽夜蛾囊泡病毒3h株(Heliothis virescens ascovirus 3h,HvAV-3h)是我国分离的第一株囊泡病毒,其编码的3H-117蛋白被报道为HvAV-3h病毒粒子的结构蛋白.[方法]为了进一步探究3h-117基因...  相似文献   
43.
通过高保真PCR克隆到含酿酒酵母甾醇C-24甲基转移酶基因编码序列及终止子序列的DNA片段ERG6, 以大肠杆菌-酿酒酵母穿梭质粒YEp352为载体, 磷酸甘油酸激酶基因PGK1启动子为上游调控元件构建了酵母菌表达质粒pPERG6。通过同源重组, 以铜离子螯合蛋白基因CUP1替换染色体上ERG6基因内部序列获得ERG6破坏菌株YS58-erg6, 其中麦角甾醇的合成被阻断, 同时细胞的生长也受到明显抑制。表达质粒pPERG6转化破坏菌株YS58-erg6后, 不但使细胞恢复了合成麦角甾醇的能力, 细胞生物量也得到明显提高, 这说明表达质粒上的ERG6基因得到了功能性的表达。分别用载体质粒YEp352和表达质粒pPERG6转化酿酒酵母单倍体菌株YS58, 获得对照菌株YS58(YEp352)和重组菌株YS58(pPERG6)。重组菌株YS58(pPERG6) 生物量和麦角甾醇含量分别是对照菌YS58(YEp352)的1.23和1.32倍。可见甾醇C-24甲基转移酶基因的高表达可以增强酵母细胞麦角甾醇的合成能力。  相似文献   
44.
目的: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标本中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p24基因,探讨BDV感染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黑龙江省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正常人PBMCs中BDV—p24基因片段,同时扩增β—肌动蛋白(β-actin)作为内参照。结果: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BDV—p24基因的阳性检出率为28.8%(19/66);47例正常人中,BDV—p24基因的阳性检出率为6.3%(3/47),经比较两者间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证实中国存在BDV感染,黑龙江省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与BD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45.
设计了一种针对院外心血管病患者的远程心电监护系统,包括便携式监护终端和医院监护中心。其特点在于可对身处院外、自由活动的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远程、实时、连续的监护,同时获得被监护患者的地理位置信息。已完成的整体调试结果表明,本系统不仅能及时发现异常心电图并进行干预,而且还可根据地理位置信息对突发急病的患者进行快速救治。该系统是院内监护系统功能的延伸,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6.
Ad-IL-24对SGC-7901胃癌细胞生长抑制的体外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携带人IL-24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Ad-IL-24)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分析其分子机制。以不同MOI(感染复数)的Ad空载体腺病毒感染SGC-7901人胃癌细胞,筛选出最佳感染剂量;Ad-IL-24以最佳感染剂量感染SGC-7901胃癌细胞,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腺病毒介导的IL-24基因在SGC-7901胃癌细胞中的转录;MTT法检测Ad-IL-24对SGC-7901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诱导SGC-7901人胃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改变的效应,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核形态改变;RT-PCR半定量法进一步检测SGC-7901胃癌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的转录。结果显示,100MOI为感染SGC-7901胃癌细胞的腺病毒最佳感染剂量;Ad-IL-24能成功介导IL-24基因在SGC-7901胃癌细胞中转录性表达;Ad-IL-24感染SGC-7901胃癌细胞后,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Ad-IL-24能显著上调SGC-7901胃癌细胞中bax、caspase-3和p53的表达和下调bc...  相似文献   
47.
本文对采自广西涠洲岛海域细微短足软珊瑚(Cladiellasubtil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经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20R,24S)-5-烯-21羧基-麦角甾-3β-醇(1)、柳珊瑚甾醇(2)、鲨肝醇(3)及麦角甾-5-烯-3β-醇(4)。对细微短足软珊瑚(Cladiella subtilis)化学成分的研究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48.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虽然蛋白尿的确切病因仍未清楚,但基本是由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肾小球滤过屏障异常、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免疫炎症因子异常表达以及肾小管异常等多个因素综合所致.在分子水平上,氧化应激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早期事件.此外,内皮细胞结构异常和功能紊乱以及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异常可能也参与了蛋白尿的发生发展.本文着重探讨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发生的细胞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为更好的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49.
为了研究腺病毒hIL-24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裸鼠荷瘤的生长抑制及其作用机制,构建了重组腺病毒载体pAdeasy-1-pTrack-CMV-hIL-24(Ad-hIL-24),经PacI线性化后转染QBI-293A细胞,多轮感染后收获高效价腺病毒重组病毒子。用SMMC-7721肝癌细胞使16只裸鼠致瘤,然后随机NS分成干预组、5-Fu组、Ad组和Ad-hIL-24组,进行抗肿瘤试验。四组均使用瘤体内注射干预用药,100μL/只NS组、Ad组(107pfu)和Ad-hIL-24组(107pfu)隔日一次,共注射5次;5-Fu组20μg/kg,连续注射5d。用药前、用药后1周和2周分别测皮下瘤体的长径(L)、短径(W),计算出瘤体体积,治疗开始后第15天,将裸鼠脱颈处死,摘取瘤体称重,计算出抑瘤率。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免疫组化法测caspase3蛋白表达、P53及P27核内抑癌基因表达、CD34染色标记测定的MVD及VEGF蛋白表达。与NS组比较,Ad-hIL-24组与5-Fu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8.52%(P<0.01)和65.64%(P<0.01);镜下Ad-hIL-24组肿瘤组织的caspase3蛋白表达细胞数较其它3组呈显著性升高(P<0.01),P27核内抑癌基因表达细胞数也较NS组明显增高(P<0.01),CD34染色标记测定的CD34及VEGF较NS组和Ad组明显减少(P<0.001),P53未见明显变化。结论Ad-hIL-24可以显著抑制裸鼠SMMC-7721荷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通过激活caspase途径、上调P27抑癌基因表达、抑制血管形成等多途径发挥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50.
1α羟化酶活性和血钙水平对24羟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肾脏24羟化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两种基因敲除小鼠。每种小鼠又分两种饲养方式。用生化分析仪测定小鼠血钙浓度。用半定量RT-PCR法研究小鼠肾脏组织中1α羟化酶和24羟化酶基因的表达。结果:1α羟化酶基因敲除小鼠体内血钙低于野生型小鼠(78±10.4 mg/Lvs111±16.5 mg/L,P<0.05.),测不出24羟化酶基因表达。维生素D受体基因敲除小鼠有很高的1α羟化酶表达,小鼠血钙也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68±9.8 mg/Lvs111±16.5 mg/L,P<0.05),测不出24羟化酶表达。但给予高乳糖饲料后,两种基因敲除小鼠血钙都上升到与野生型小鼠一致水平。此时,24羟化酶基因的表达与野生型也基本一致。结论:血钙是调节24羟化酶基因表达的直接因素,1α羟化酶对24羟化酶的正向调节作用是通过升高血钙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